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代写作教学基本是在演绎主流权力话语并成为主流意识的载体。即使上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育乃至人文教育改革呼声日炽,但整个语文教育包括写作教育话语权仍然处于一种宏大叙事话语的包围之中。新世纪的到来,虽然有自上而下的课改理念的冲击,而对过种亚写作话语有所反思、觉醒,坦仍未彻底解构,消除积弊。而一种欲完全消解,颠覆这种话语权的倒是青少年这个写作群体的全面觉醒和反叛,以至于在他们的写作活动中,正在形成一种有异于传统写作叙事话语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1,(4):54-58
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范式应该注重从抽象话语向具体话语、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从政治性话语向大众化话语、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命运等四个向度进行转换,以更好地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解释力,增强网络虚拟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上看,抗日救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现代文学的格局,文学叙述中民族国家话语呈现出"宏大叙事"的态势并且在在战斗力和宣传力方面的价值远超文学价值。然而老舍却一直坚持其"平民写作"的风格和立场,在"宏大叙事"与艺术建构这两方面获得了平衡,而这一写作姿态让老舍文本既表露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又显现出优良的艺术品质,在民族国家话语成为主流的年代,老舍在适应主流的同时,又因坚守而实现了自我的突围。  相似文献   

4.
私人化写作是女性作家为解构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极端化的性别写作方式。林白是20世纪九十年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自我意识强烈,“作者”姿态张扬,将某种自传性质的笔触伸向女性内部世界,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男性话语,表现出强烈的私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走向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面启动,中国作家的心中普遍涌起了一股将历史叙事纳入到文学叙事中的政治激情。正是在这种激情的支配下,颂赞新社会、新政权,塑造革命英雄人物的宏大叙事文学便凸显为十七年时期的主流文学。十七年时期的一些作家主体在通过宏大叙事确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其实是“一种伟大变化的无形统一”过程中,又彰显出一种历史决定论思维。  相似文献   

6.
当代话语范型与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女性写作与主流话语之间呈现一种分享与受制的关系,既对时尚主流应合,又保持一份自觉的疏离,同时惜鉴其话语资源来拓展文学想象、文本叙事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理性贯穿了王安忆90年代的整个写作,理性也使王安忆超越了女性经验的“一间小屋”而顺利进入了男性话语的宏大叙事圈。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性写作与主流话语之间呈现一种分享与受制的关系,既对时尚主流应合,又保持一份自觉的疏离,同时借鉴其话语资源来拓展学想象、本叙事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探析基础教育中教师的话语权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世界的主流话语。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话语权能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的就是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确立。因此,要改变基础教育教师话语权力的现实缺失,就必须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着手。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性”话语处于边缘化、缺席状态,在“男女平等”的宏大叙事的长期覆盖下,性别差异被彻底抹杀,女性作家处于失声状态。从“人的觉醒”到“女性觉醒”再到“身体写作”,20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作家们在历史的启示和当今世界女性主义理论的召唤下,对女性自身价值追求和角色定位作出了可贵的精神突破。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世界的主流话语 ,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话语权能从某种意义上反映的就是教师专业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确立。本文分析基础教育教师话语权力的现实缺失 ,话语权利存在的价值与话语能力的有效提升 ,强调了教师言说能力的存在与张扬对促进其专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外部世界多元意识形态冲击和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的共同作用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出现了诸多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世界格局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获得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同,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取得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这就需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实效性着眼,以教育资源、教育空间、教育话语等为抓手,重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如此才能在激烈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博弈中坚守住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困境。  相似文献   

13.
《红桃Q》体现了苏童短篇小说高超的叙事技巧:运用童年视角和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事,构成了对当时主流、宏大叙事话语的某种反驳,有效地规避了成为主流意识传声筒的可能;红桃Q和死亡构成的叙事悬念,增加了叙事因素的多元性和叙述效果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初以来,宏大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追求。由《子夜》开始的左翼宏大叙事引领了后来数十年的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辉煌。但这种服务于政治理性主义的宏大叙事显示出结构模式化、风格单一化、思想浅表化、目的功利化的特点。新时期以来,这种宏大叙事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拆解,很多作家通过对题材、表达方式、思想内涵诸方面的调适重构了一种新的宏大叙事,使宏大叙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以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日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尽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工具与话语场域已经升级,但主体的交互性却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的权威性。主要表现为其传播的分众化加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的离散,其信息的碎片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逻辑性,其价值的多元化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认同。对此,突破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不仅应构建主体间性话语机制以增强话语权威,而且要提高算法关联机制拓宽话语空间,同时在促进媒体融合提升话语逻辑中强化主流意识净化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7.
马晖 《江苏教育》2008,(3):59-60
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指责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膨胀而学生话语缺失。其实,这种指责只是看到了教师在教育中的话语权的一个方面,即话语的权力,却没有看到另一方面,即话语的权利。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话语权力膨胀.而话语权利缺失。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视域,只要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的原理观点、规律呈现、行为方式,都被加以系统性阐述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如何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已然成为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极为重要的现实命题。辨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必要性、规律性与客观性三大出场原则,直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政治立场”、“观念自洽”与“主客平等”困境,把握具体现实、站稳人民立场,厘清观点事实、创新叙事方式,反思社会问题、构筑主流共识,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推动人作为一个思维主体在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全面觉醒的教育活动。写作正是人类自我构建能力的一种展现和实现自我构建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写作的特别性质和功能,作文教学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唤醒,而不是灌输。然而,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学生无话可说、话不成文、文无个性的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所以,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唤醒  相似文献   

20.
张光英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72-74,60
女性写作的文本在主流话语社会中是独特的,所表现出来的叙事、意识更是独特的。今天审视由“五四”运动而造就的一批女作家如庐隐、丁玲、萧红,她们的生活与写作对今天女性写作文本与写作审美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