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正生活在转折时期,经济报道越来越凸现出时代特征。对于从事经济报道的地方记者来说,能不能合着历史的节拍向21世纪迈进,不但关系到自身的成败,也关系到相关地区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败。 首先答对地方经济态势这道题 全球化趋向中今天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就是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在这个趋势之外独善其身。这也是经济报道的焦点和时代的特色。可以说,今天实质上并没有纯粹的地方经济可言,各个省市之间、国内各个省市与国外,都体现出互相依存的大前提下竞争、互利的关系。 地方经济的显著特点,决定了地方经济报道的新任务。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对地方经济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国际国内宏  相似文献   

2.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4):20-20,28
不能不承认,我们的一些经济报道也确实也在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也确实在反映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生活问题。但是,我们的经济报道为什么又让读者感到枯燥无味,缺乏生活气息?原因很简单,是我们的记者把“根”扎错了地方。  相似文献   

3.
“两会”其间,海内外网络媒体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报道。那么,不同网站之间,尤其是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之间,国内网站与国外网站之间,在对这一盛会的报道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框架和形态的不同?是哪些单一或者多重的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干江东 《新闻窗》2007,(4):114-115
如何把经济报道写好写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反映党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吸引更多的读者?著名记者艾丰曾经说过: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我们的经济新闻,还愿意看,还能看明白,那样,经济报道就可算是写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地市级党报的新闻宣传,经济报道是一条短腿,其中最软的地方是深度报道上不去。如何在宏观、中观、微观经济之间开通一条“新干线”,从而实现地方经济报道的新突破,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01年,我提议在《常德日报》一版开设一个经济深度报道专栏——“经济新干线”。近两年时间,该专栏发表文章达50余篇,文章紧紧抓住本地重大经济活动、突出的经济现象报道,文章有叙有议,有新闻,也有思想,  相似文献   

6.
经济生活本身正在迅速地打破国内外界限。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越来越司空见惯。这对习惯了站在国内看国际的我国媒体来讲,面临的挑战不亚于经济领域本身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地市级媒体,必须冲破地域性的长期束缚,强化地方经济报道的全球化意识,打破思维方式中的“内”、“外”界限,形成经济报道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胡欣 《新闻爱好者》2005,(10):32-32
地方新闻传媒的经济报道.其任务是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从宏观部署到具体运作,从报道数量到版面与时段安排.全方位提升经济工作的导向性.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咸 《青年记者》2006,(2):44-45
从2001年12月份算起,中国加入WTO已经4年多。国内市场的放开、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壁垒的频现,这些宏观的经济环境变化,对“微观”见长的地方媒体产业报道,是否产生影响?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媒体的产业报道在紧紧围绕地方的前提下,也要跳出地方这个“水井”,要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地方产业经济的变动。纳入全球化背景让新闻价值最大化一只蝴蝶在太平洋上扇动翅膀,结果在巴西引起了一场风暴。对中国企业来说,中国加入WTO后,蝴蝶效应已经延伸到了经济生活。欧洲或美国的某些决定,很可能就会对中国一些小乡镇的老百姓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领域异彩纷呈,经济生活丰富多采,经济改革风起云涌,……这些都为我们的经济报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搞活经济报道,使其更具深刻性,生动性,可读性?结合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经济报道要把握好三个视角。  相似文献   

10.
张锐 《新闻传播》2004,(7):38-38
随着中国股市的日渐成熟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证券报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也给证券新闻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地面临与世界经济接轨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证券市场作为一个逐步开放的领域,国外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将选择合适的机会进入国内的证券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在证券报道中强化市场营销观。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闻,是媒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谈经济,很多读者就会说专业性极强、曲高和寡等印象。因此,报纸经济版面的策划让编辑们大伤脑筋——大报还好,而以服务为主的生活晚报类报纸就比较难办:办深了,不能与市民互动;办浅了,又达不到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报道目标。难道休闲类报纸只能舍弃经济报道吗?其实不然,我们在几年的《家报》经济报道中总结出一些经验,照此操作,不仅经济报道不枯燥,而且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孙倩 《新闻世界》2010,(7):37-38
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以增强权威性、贴近性和提升影响力?笔者认为地方经济新闻不仅要报道老百姓关心的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对经济建设、经济工作的部署、决策,使经济新闻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还要以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就医、旅游等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对象,使经济新闻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推进,人们的经济生活变得日新月异、异彩纷呈,经济报道越来越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重心之一。而作为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地市报的经济报道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加大报道分量。不过,与地市报整体的新闻报道相比.经济报道尚面临着不少难题和需要突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我国经济从 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如今,私营经济越来越活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同时也成为新闻媒体必不可少的报道、服务对象。 浙江温岭市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个体经营户有63500多家,数量居浙江省首位;还有股份制企业390家。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温岭市百万人民的生活水平,温岭市在1996年初就实现了小康县市。那么,作为地方新闻媒体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鸣锣开道?如何使新闻报道对非公有制企业起到正确引导作用,使之健…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观察报》(以下简称《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因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获得了业内外的普遍认同。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两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各自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我从2003年1月6日出版的两报内容大致相似的两篇文章来作一评析。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同一内容、不同思路2003年1月6日,也就是上海开通磁悬浮列车的第六天,两家报纸相继进行了跟踪式报道,…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实现.使我国国内新闻媒体的国际化视野日益拓宽。据初步统计.2008年国内各报(包括中央及地方报)所刊发国外新闻信息及转发外国关于我国报道的稿件数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甚至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7.
最近,通过新浪网看到某报刊登的一篇《富士康疑似裁员,江苏淮安地方经济腾飞可能折翼》的新闻稿,有如鲠在喉之感。这篇新闻稿的作者只进行了一些外围采访,即得出“淮安地方经济腾飞可能折翼”的结论,实在过于武断,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当前,国内经济遇到一些发展中的困难,一些媒体不及时报道企业生产自救的好做法,反而当起唱衰企业、唱衰经济的急先锋,确实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8.
我和王甘霖老师合写的《邵阳常务副市长背后的利益链接》一在2005年11月8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发表后,截至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发表了相关评论人士对邵阳“情妇经济”的解读,如《“情妇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贪官为何倡导“情妇经济”》、《“情妇经济”是一个腐败“毒瘤”》、《“情妇经济”警示了什么》等等,对于我们所报道的湖南邵阳常务副市长所倡导的“情妇经济”这一稿子,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此外,世界的四大通讯社以及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相继转发了这一报道。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报道中存在两种变化趋势。其一,是经济报道的内容由最初的对单纯经济现象的描述和经济政策的宣传,逐步转向对经济趋势的分析和经济矛盾的揭露。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不满足于对“大好形势”的宣传或者是企业成功业绩的夸赞,而是开始探索经济改革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反思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讨论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过程中的阵痛和前途。其二,是经济报道从业人员(主要是记者)由非专业逐渐转向专业化。翻阅国内有代表性的财经类报纸,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深度的产…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国内电视媒体大致上是央视学国外、省台学央视、地方台学省台,一大都是不顾现实的跟风照搬。但是。伴随着广电集团化的改革,大多数电视台打出了频道专业化的旗帜,从中央到地方大都是新闻综合、社会经济、影视娱乐……这种高度同质化的媒体竞争现实迫使实力弱小的地方台思考:怎样才能留住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