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谢嘉 《知识窗》2013,(19):46-47
“纵贯线”的歌在耳机里来来回回地放了几遍。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耳机里多了这几个男人的声音。我甚至会感到诧异,毕竟,他们本不属于我的年代。或许和同伴们说起时,还会因为跟不上时代而引来一阵嘲笑。可当你听到那些或激昂或轻柔的旋律,听到他们或深邃或沧桑的声音时,你会被歌声里那些青春的张扬、生活的无奈、对梦想的追逐,甚至是那些侠骨柔情震颤心灵。因为,你会发现,歌声里演绎的正是你的青春、  相似文献   

2.
每上作文课,当老师提出作文要求时,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不喜欢作文课.为了使学生乐于作文,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做到了:  相似文献   

3.
恐惧的意义     
正有一次,我与一个盲人聊天,他说自己胆子很小,他为此感到羞愧。但我祝福了他。他很奇怪,胆子小有什么值得祝福的。我说,胆怯的意义重大,它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一个心理特征。我儿子七八岁时胆子就很小,每当他感到恐惧时,我会把他拉到一边,说:"孩子,恭喜你,你成长了,你有恐惧感了。"儿子最初吃惊地问我,为什么所有的老师都鼓励他勇敢,而我却为他的胆怯感到自豪。我说,如果你在白天爬山,你也许能健步如飞,可是如果是在夜晚,当  相似文献   

4.
校园幽默     
谁一无所知老师:"汤米,如果你爸爸答应每个月还给别人两元钱,那么一年他还多少?"汤米:"最多四元。"老师:"看来你对数学真是一无所知。"汤米:"不!是你对我爸爸一无所知。"再努力一下"爸爸,这道算术题我已算了九次,发现有九个答案。""真是用功的孩子。好,再努力一下,争取十个答案。"虔诚的老师父亲:"你的老师不刻薄吧?"儿子:"一点也不。他是个虔诚的教徒。"父亲:"怎么个虔诚法?"儿子:"每当我回答问题时,他总是高举起双手,望着天空说,‘上帝呀!上帝呀!’"不能太自私父亲:"去年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总是全班第一名。可今年你是怎么啦?""爸爸,每个同学的爸爸都希  相似文献   

5.
形影不离的主人: 你好!给你写这封信时我眼中正带着泪,因为我对你感到失望!虽然当你跑上讲台领取奖状时我为你感到骄傲,但当你遭到一个考试比你高9分的同学的讥笑,沮丧地伏在桌子上时,我也一样蒙受羞耻。所以这次我想跟你好好谈谈。  相似文献   

6.
苏军一 《科教文汇》2008,(36):51-51
1引言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一些特殊学生:学习基础特别差,纪律意识特别弱,思想境界特别低……很多老师面对这些特殊学生,绞尽脑汁,费的心思不少,见到的成效却不大,这时,老师就会抱怨学生是“顽石”一块。其实,每一个学生都不是“顽石”,而是一块璞玉。面对特殊生,当你感到束手无策时,可能是你“琢玉”的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7.
童言无忌     
正小女科宝宝上幼儿园大班,她非常活泼可爱。前几天,宝宝感冒发烧,我带她去看医生。当我们走到小儿科门口时,宝宝怎么也不肯进去,还大声叫道:"我是小女孩,我应该到小女科看病,不应该到小儿科……"只说一个父亲:"皮埃尔,你今天向老师请一天假,我和你到医院接你妈妈,因为你妈妈昨天给你生了一对双胞胎弟弟。"  相似文献   

8.
"你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独自玩耍……" "你的孩子不太听老师指令……" "你的孩子不合群,集体活动时总要老师叫唤他几次才会跟着大家……" "你的孩子眼睛好亮,我和他说话时虽然行动迟迟,但总会盯着你的眼睛,有时还会绕着你跑……"  相似文献   

9.
赏识教育得法,教学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未成年学生,当他们觉得自己的某些方面被老师所欣赏,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当他们采用合理的"以下犯上"方式冒犯老师的"权威"时,在老师的微笑中,他们会觉得老师是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通过老师的赏识,唤醒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求知欲。于是,在老师的传道、授业下,他的自信心就会唤醒,思想的火苗就会点燃,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0.
正记得第一次监考2009级的入学考试时。一开始考试,学生全睡觉,到剩下最后30分钟时,学生全都睡醒起来相互对答案,教室里吵成一锅粥。当时我和黄老师监考,招呼根本不行,我很生气,让他们下课后留下10分钟,结果小明同学站起来说:"我家远,天又黑,出了安全,老师你负责么?"不等我回答,径直走了。小鹏第二个站起来,说:"我回寝室睡觉。"陆陆续续,三三两两学生走完了,我把我自己留下了十分钟。那天晚上,我怎么都不能睡,第二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0,(7):32-33
如果你是一位中学教师,当你留意观察班上的同学时,你会发现,班上一群平时很要好的男生可能都拥有一套颜色和款式都相同的足球衫,而走得很近的某几位女生,则可能拥有一样的发式或相同的饰物。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生的家长,你也许会为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感到烦恼:明明某一种服饰不适合你的孩子,但他(她)固执地非要你买不可,唯一的理由是:"人家都有,我怎么能没有?!"甚至孩子迷恋于某一款电子游戏,也是他们班上同学互相影响的结果。某地曾对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发现,147名学生中有100名学生有吸烟行为,在具体询问这些学生时了解到,在这100名学生中,有近90%的学生是通过同学接触到的香烟,有的学生说:"看他们吸烟觉得很酷,所以我也就吸烟了。"这种惊人的相似现象被称为从众效应。确切地说,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笑不笑由你     
脸上的雀斑英语课上,老师问小明:"小明,你知道eye是什么意思吗?"小明说:"不知道。"老师指着自己的脸提醒他:"你看我鼻子两边是什么?"小明答道:"那是雀斑。"不敢笑老师见花花一脸平静,好奇地问她:"大家都在笑,你为什么不笑?"花花答:"我不敢笑。"老师又问:"为什么呢?"花花振振有词地说道:"您经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我今年10岁,一笑不就没了!"最佳人选某班决定派一名学生去美国留学,班主任让学生们说说谁去最合适。  相似文献   

13.
蒋家荣 《科教文汇》2007,(9S):54-54
每上作文课,当老师提出作文要求时,学生们总是愁眉苦脸,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不喜欢作文课。为了使学生乐于作文,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做到了:一、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的畏难情绪首先我教学生从写自己开始消除害怕心理。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就对他们提出写日记的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并给他们规定字数和题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王冬连 《知识窗》2011,(5X):27-27
<正>毋庸讳言,多数小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甚至这样唱着:"作文难,作文烦,考试作文我就惨。"为什么学生对作文有如此心态呢?无非是他们对写作无意向、无储备、无兴趣罢了,因而写作时就出现了搜肠刮肚却只有寥寥数语的尴尬局面。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可发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呢?这个重担只有落在老师肩上。现在,学生写作缺乏素材的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课     
安宁 《知识窗》2011,(6):15-15
我打定主意下学期不再教B班了。而且这次一定不再心软.任那个好脾气的主任如何恳求.我都要将一张脸冷着.硬生生推掉。一个学期下来.我将那些鸡飞狗跳的琐碎事晒给同事们听.他们都得出一样的结论:这帮学生明显是在欺负你这新来的老师!我听了脸上有点挂不住.继而气愤.想.下学期谁爱教谁就教去.反正.我是不干了!  相似文献   

16.
"坐在考场里时,我感到分外紧张,眼睛直愣愣盯着发试卷的老师,不自觉捏紧的手心里已经满是冷汗.当我拿到试卷,上面印的一个个文字和符号仿佛旋转了起来,我无法让自己冷静下来看题.伴随着骤然响起的考试铃声,我心中的警报也几乎在同时慌乱地响起.此刻,大脑已是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17.
我能行吗?     
小米姐姐你好!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大门时,既感到激动,又感到紧张。我能行吗?两个学期快下来了,我的成绩每次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家长和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可依然无济于事。我现在对自己的未来一点希望都没有。我该怎么办呢?(一个自卑的男生)  相似文献   

18.
正提起数学教学,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感触,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认为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这种情况既不利于教学,又加大了备课难度,课堂效果差。因此,我试以几何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培养兴趣,促进成功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都有想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他愿望实现时,就会感到由衷的满足,甚至盼望"举一反三"。学习也不例外。只要教师在教法上多用  相似文献   

19.
卖笑的人     
每次别人问到我的职业时,我就感到尴尬,脸发红,讲话结巴。我羡慕那些能说“我是个泥瓦工”的人,我羡慕理发师、会计、作家,他们的表白总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牛春丽 《科教文汇》2012,(13):31-32
当大学新生告别了中学生活,怀揣着无限憧憬跨进大学时,他们对大学充满了期待和新奇。然而,当他们面对现实的大学生活时,却产生了诸多困惑,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大学生活的纷纷扰扰:曾经深感美好的校园让他们迷茫;远离父母的陌生环境让他们感到孤独;不再单纯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无助等等,这些困扰让他们迷失自我、停滞不前。本文以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从提高自信和学会自立两方面阐述如何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培养自立独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