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一、教师的人格与人格效应的产生(一)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  相似文献   

2.
一、无私之爱教师,一方面从祖国大地中吸收营养,另一方面又以知识的甘露与乳汁滋润万物,无私回报社会。伟大圣洁的教师之爱,应该是大公无私之爱,是教师为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去爱学生,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去爱学生,为家长教育子女去爱学生,为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掺杂任何谋私色彩,不能以谋求个人功利为目的,否则就是对现代师爱的玷污与践踏。二、广博之爱现代教育以集体教育取代个别教育。但个别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往往把品学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所倡行的“师爱”是一种理智的人道之爱,这种爱建立在对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要真正实现这种爱,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心灵与理智和谐的人,一个善于观察了解学生世界的人,一个自身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的人。他的“师爱”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爱的本质是给予”。教师热爱学生是天职,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性质与特点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热爱学生。离开了“热爱”,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师的爱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所有的阶级在教育上的代表人物都重视“爱”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父母爱的逐级延伸,是更高层次的,对学生是个动力,也是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的一个重要源泉,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成为教育的根本,教师的共识,这也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关系中展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乐教”与“乐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把教师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该如何建立呢?一、关心、尊重、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关心学生,是教师“爱”的体现。关心学生要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各…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源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品质,没有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真诚热爱,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每一位有成就的教育家,无不是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热情倾注于教育事业和培养学生上去.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鲁迅等教育大家,他们忠实于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品德,无不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而他自己则甘愿作培植花朵的泥土.为了培养人才,象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它养育青年.鲁迅热爱青年的赤诚之心,献身教育事业的泥土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有一位张敏老师说过:“每当我走上讲台,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眼前的这些孩子,不久将成为祖国的未来.”她给孩子们启蒙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爱”与“美”.有的孩子衣服破烂,她用自己的钱买衣服送给他们;有的孩子没有妈妈,张老师象“慈母”一样为他们钉扣子,洗补衣服,教育他们学会生活自理.真挚的爱,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心扉,使之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通过教育,张老师班上的许多差生,找自己的差距,积极要求上进,逐步转化成班上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7.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之爱博大深厚,其核心是教师如何关爱学生。即教师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这是教师的神圣责任,也是师德之灵魂。师爱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融为一体,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以主人公——小学生安利柯为主角的日记体小说的方式,书写了9个月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的情态,其中描述的师生之爱、家庭之情、爱国之志、朋友之谊,蕴涵教育的平等思想、教育的关爱倾注、教育的包容情怀等教育理念,对于当下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来,“尊师重教”之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尊重教师、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教师的地位大大提高,教育的发展大大提速,中国迎未了教育的春天。春天的象征是花朵,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真正体现教育的春天,在“尊师重教”之后,还应该来一个“尊生重学”!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育的作用、功能、价值、意义的全部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形势下,班级工作任重而道远。班主任充当着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是学生们的师长、朋友,是教师队伍中负荷最沉重、耕耘最辛苦的人。要当好小学班主任,具体的工作体现在许多方面。下面就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一、对全体学生倾注真诚的爱心理学家认为,施加影响者和接受影响者之间的感情,直接关系到影响力产生的效果。要学生积极地接受教师向他传递的品德信息和知识信息,首先必须获得学生的喜欢,使之“爱屋及乌”。当前,有相当部分学生处于感情的真空状态,不少家长把对子女的爱片面理解为物质上满足,忽略了对子女在…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要实施人文教育主要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因此,在探讨课堂教学与人文教育这一问题时,除了学科教学内容应关注人文教育的体现外,更重要的是应思考一下如何让课堂充满爱的氛围,充满人文的关怀。为此,教师要重视情感化教学,关注教学过程的交往对话,关注教学过程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学生的人文精神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12.
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开启学生心灵之窗,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双向情感交流,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所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爱是教育的最好的调节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充分说明了教育者具备一颗爱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用炽热的激情,把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上,让它发芽、开花;用爱的甘露滋润学生心灵的心田,扬起树立美好理想的风帆。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时代发展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推行素质教育。当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响遍校园内外,神州大地。素质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都能理解,但怎样开展素质教育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广大教师都在努力的探索。我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给学习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指点方法的关系,更强调了指点方法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事先确定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获取知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谋,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发生了观念、角色等方面的变化。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要引导他们成为爱学习和学习活动的主人。而学生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要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知道如何一步步获取知识,让他们学会找规律,知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碰到新的问题知道从何入手,...  相似文献   

14.
列宁说:“没有对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亦极力呼吁注重情感教育,并将情商的高低列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结合实践,我认为非常重要。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言之有情“言之有情”即教师的语言要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转化学生的心灵。有位哲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也认为,一切良好的教育都应在爱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培养千千万万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各个方面中,德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搞好学校的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长期的任务。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做到“四个重视”。 第一,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首先要求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各科知识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时要求教师在仪表、言行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努力做到“4个四”,即“四心”(热心,关心,耐心,诚心)、“四正”(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四导”(教导、引导、指导、疏导)、“四爱”(爱国、爱校、爱班、爱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用躬身示说、为人师表的具体言行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爱的原则1.平等性——爱的“底线”。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以平等的态度、平等的方式和平等的情感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佩老师、感谢老师。如是,教  相似文献   

17.
师爱浅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不热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里所说的“热爱,、“爱护”是教师情感生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教师热爱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我们称之为师爱.它不是偏爱,更不是无原则的宠爱,而是一种崇高的无私的爱,和通常所说的母爱相比,它更富有社会性.这种心理品质在学生品德的形成和文化知识学习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探讨师爱的实质、品质及其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必豁人耳目”。做为“情文并茂”的课文,本身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大多独具真情美感。这里既有喜、怒、哀、乐、又有惧、爱、恶、欲;既有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又有爱国情,故乡情,阶级情感等,语文教师如何方能把课文的情,传递给学生,使之接受文中之情,化为自己之情呢?只有在作者的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的桥梁。才能沟通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进行情感的传授和教育。如果缺少了情感…  相似文献   

19.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 ,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就能变“要我学习”、“机车”就能飞驰。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1.以真挚的爱心铸造和谐的情感。教与学是师生双向的共同活动 ,而情感犹如一根纽带把师生连为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加强教学教育中的情感因素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教师、学生没有情感的投入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学 ,初学英语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就很容易产生再次感受相同情感的冲击 ,这就是欲望和学习兴趣 ,其前提是教师真挚的爱。教师对学习的理解和爱 ,…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让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朋友。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客观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具体性原则,着重对学生进行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