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恋爱、婚姻、家庭诸伦理关系和道德是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是社会道德层次高低的标志,因而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本文仅就男性恋爱道德路谈几点认识。男性恋爱要讲道德,这是发展恋爱关系的需要,是进一步建立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需要。如何讲究和遵守恋爱遵纪,修整和规范恋爱生活中的举止言行,理智地处理和认识恋爱生活中的高潮和低潮,不能不说是男性恋爱生活中的要素。一、男性择偶之“应然”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貌似乎常、浅显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反映着男女之间的相亲相爱是…  相似文献   

2.
(一)孔子论“仁”.孔子是第一个以仁为核心来建立人生哲学体系的人.《论语·颜渊》中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段话,曾引起郭沫若的高度重视,认为孔子之礼,“绝不是形式的既成道德”,“是在吾人本性内存的道德律”.(《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孔子倡言之“礼”,不在礼仪形式和尊卑贵贱上,而视它为人的内在道德本性;“克己复礼”就是用这种道德本性去节制人的官能欲望.首先具有个人的道德修养,然后使其行为在社会中发生作用.在“礼”与“仁”的关系中,礼是达至仁的道德台阶;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进于仁是天下归仁的必由之路.“礼”之社会化,是“天下”的道德环境;“仁”之具体化,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将道德作为源于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而非康德道德哲学中超历史、超阶级的普遍真理。在社会实践基础上,马克思将康德先验纯粹理性下的道德实践拉回现实,把道德原则归于不断被发现、发展的符合人类利益的道德公理,通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非道德”的手段实现人类终极状态之“至善”,超越了康德以“理性”架构的“理想”世界。马克思对康德道德伦理思想的发展对于我们直面现代道德伦理,解决现代道德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品德教育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笔者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从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人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生活中实现的,社会性发展不能在脱离社会生活的“真空”中实现。同理可证,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也需要一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职业道德“道德”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人们常用有无道德来评价一个人的品质好坏、行为善恶、精神境界的高低。所以道德“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之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道德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对实践档案职业道德理论是十分必要的,它是自身道德品质休养的需要,也是从事档案职业工作…  相似文献   

6.
葛玉文 《教师博览》2023,(18):82-84
社会性教育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幼儿是社会性的人,需要在社会中长大,因此幼儿教育需要从“单一说教”转变为体验活动,从“封闭环境”转变为平等互助环境,从“固定内容”转变为多元活动内容。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诸环节中的社会性教育,促使幼儿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能够保证幼儿在被接纳、被关爱、被支持的良好环境中健康发展。教师须通过多种手段让幼儿接触并接受“社会”这一概念,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与生活技能,助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其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和谐需要道德。道德如何才能为人们所接受?理学家以宇宙的最高本体“天理”为建立社会道德的外在的终极的权威,以人的“本心”为内在的道德源泉,以“天人合一”即人的“本心”与“天理”的贯通,熏陶、约束和规范“人欲”,力图达到社会和谐、民富国强的目的。重新审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考察和现代性的解读,对于今天我们开启道德源泉,构建和谐社会,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 ,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着内在相关性的结构体系。在此框架内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是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 ,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四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现代社会,人类的社会生活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与之相应的社会规范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这三德,从社会来说,是使社会有序、和谐、安全运行的基础性道德,从个体来说,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需履行的基本道德即社会角色的角色道德。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看,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的,即通过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观点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着内在相关性的结构体系。在此框架内,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当前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是: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  相似文献   

11.
人的道德意识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道德意识是人对具体的社会存在状况的反映。人的道德意识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来源:人内心深处的道德本能,包括人的自爱利己之心、仁爱利人之心和同类怜悯之心,它们分别根源于人的物质属性、生存需要、尊重需要、社会属性和归属需要。以及种类繁衍需要和同类怜悯心理;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感悟。包括反思自己和观察别人。逐渐明白怎样的手段和行为才是好的、恰当的手段和行为,能够使人们的相互关系实现协调和睦;人在接受别人言行的道德影响、社会风尚的道德熏陶和社会管理者的道德教育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德是指一定社会中在公共生活和人与人交往中,人们公认并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道德准则。它是人们在社会共同生活中,每一个人“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它属于人们观念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因而它在人类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基础上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而不断更新、充实、丰富和提高。社会公德本身虽没有阶级性,但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它总是为一定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所支配。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础上的道德准则。我国新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和科学概括,是社会主义时期评价和判断我国公民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它从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它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团结互助是个人与群体生存发展的必需,是社会生产、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个人的修养、品质和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重要论述中提出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更加明确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4.
道德问题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十年动乱中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了。林彪、“四人帮”是以道德沦丧为其伦理特征的,他们的非道德论极大地毒化了社会生活,在人们的心灵上造成了短时期难以愈合的创伤。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非道德论的流毒,大力提倡和发扬共产主义道德,建立共产主义道德的科学体系,是我们的一项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社会公共道德原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调节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必然产物,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以人为本位”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 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和内在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经济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人,是社会人的需要,即社会和人的发展观已从以“物质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的发展,“以人为本”即“把人置于发展的中心”,这是人类全新的发展观。 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一直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含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我国未来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亦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世纪人力…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等教育》2006,(1):30-30
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生活不外乎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道德是实践理性,一定社会的道德总是通过人类三大生活领域的实践活动反映出来的。作为一般社会道德特殊类型的职业道德,是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它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对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特别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且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在全体公民中“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黄小芳 《教育》2022,(13):13-1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情感体验进行教学.而作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更是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其更加宽泛和全面的道德性而成为一个道德的社会,道德社会需要道德主体(道德人和道德政府)的支撑,即作为一个道德的社会必然要求它的社会成员具备与之相应的德性成为道德人,同时也要求政府本身成为一个道德的政府,努力承担道德责任,只有这样,社会发展才能显现出和谐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浅析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和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就需要有一种调节行为的准则,使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这一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按这一准则通过社会舆论去评价每个人的行为。这些行为准则就称之为道德。一种道德最终能否被社会接受,关键在于它是否反映道德关系的本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一种道德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和什么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却取决于道德教育的优劣。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曾指出:“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的产物。”纵观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广泛的道德教育维护、巩固着一定阶级的统治。同时,日趋先进完善的道德思想在社会中的传播,又往往成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总是与一定的道德水平密切联系的,而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又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有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直接任务,就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培养理想人格和社会主义新人,从而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因此,无论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目标着眼,还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出发,都必须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