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本课题要调查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说明本次调查对象的确定原则、本次调查所使用的方法和统计方法。第三部分说明调查的结果,并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论述。第四部分是对本文要调查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张颖问:《景泰蓝的制作》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有何特点? 《景泰蓝的制作》的第二部分,把制作程序作为说明顺序,巧妙、精当,可谓是言之有序的典范。其特点如下: 一、按照工序说明。总体上说,第二部分依次介绍了六道工序:第2、3两节介绍制胎,第4至9节介绍掐丝,第10至13节介绍点蓝,第14至16节依次介绍了烧蓝、打磨和镀金。具体地说,每道工序也是按工序说明的。制胎按设计、尽打、折合的工序进行说明,掐丝按粘丝、烧焊、煮洗的工序进行说明,点蓝按运料、制料、调料、填料的工序进行说明,烧蓝按放、送、烧、提的工序进行说明,打磨按金刚石、磨刀石、椴木炭水磨的工序进行说明。所以,不论是整体上说,还是局部上谈,都是按工序进行说明的。二、讲究工序衔接。在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李建新同学问:“《天气陛下》这篇文章很长,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进行说明的?”《天气陛下》这篇说明文有72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文章以说明人与天气的关系为中心,分两部分来进行说明。第一部分为第1—28段,说明天气陛下的威风;第二部分为第29—72段,说明人是怎样跟天气陛下进行斗争的。这两部分安排的先后顺序,是逻辑顺序,每个部分具体说明时,也是逐层深入地进行的。第一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第1—9段,说明天  相似文献   

4.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坚持从世界本身来说明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66页),同样,坚持从事物本身来说明事物,坚持从教育本身来说明教育,是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第十章 说明 第十一章 说服练习六一、名词解释说明 诠释 分类 举例 引用请从以下提示中选择相应的答案—△是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事物做清楚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五两个单元的六篇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过程中,都穿插使用了描写和议论的方法,从课文编选者设计的七道“思考和练习”题来看,辨析说明中的描写和议论成分,理解说明中的描写和议论的作用、特点和基本方法,也是这两个重点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之一。我是怎样进行说明中的描写和议论成分的教学的呢?  相似文献   

8.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材人教版六三学制初二几何第三章第四单元第一节§3.1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第一节课。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教学程序及三点说明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四)将原题图形中的某一部分移动变化后,构造开放题此类题型在改编时主要是将原图中的某点或某直线变换位置后,得到新的图形,构成开放题。例8 已知AB是⊙O的直径,A、O、B三点到任一直线MN的距离分别为AC、OE、BD。 (1)说明OE、BD、AC三者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 (2)说明AB、BD、AC三者间的关系,并给予证明。说明:此题是由四年制几何教材第三册第65页第  相似文献   

10.
一、研究论证结构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说明印发《农村调查》的目的,强调了解情况,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阐明了解情况的唯一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再次强调研究的重要性。第三部分(第三、四自然段),具体阐述如何进行社会调查。第四部分(第五自然段),进一步说明作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版《考试大纲》变化点速查2012年课标版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特点是稳定、微调。考试目标与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不变,难度基本稳定。《考试说明》仅在样题方面做了调整,将第12题化学与技术试题换成2011年海南卷第20题的第II题,将第15题物质  相似文献   

12.
第五单元是第三册书上的第二个纯粹说明文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由第二单元的重点训练说明的方法加深了一步——重点训练学生学习和理解说明的顺序。 写说明文要准确地介绍出说明对象的特征,除了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和相应的说明方法外,有无清楚明晰的说明顺序是能否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又一关键。根据说明对象的范畴、特征的不同,说明文一般常用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事理顺序。其中时间顺序又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事物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和某一工艺制作的先后操作程序。 通观本单元,会发现四篇文章各是一种说明顺序的典型范例,它们能让学生对几种说明顺序获得十分清晰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第十章 说明 第十一章 说服1 名词解释题 1)说明 2)引用 3)诠释 4)分类 5)举例 6)说服 7)归谬 8)演绎 9)反证 10)对比 11)类比2 简答题(提示) 1)说明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是正确把握说明对象,二是解说得容易为读者理解。 2)如何正确把握说明对象? 首先必须明确说明的问题点,即明确要说明什么问题及明确要回答的疑问之点;其次则是科学地把握问题点。这要求作者要有问题意识,对所要说明的问题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对说明对象深人了解、认识;力求解说得客观、科学。科学地把握问题点,是说明的前提。客观事物的问题点是很多的,如内容、结构、形式、规则、规律等。所谓“科学的把握”,指的是概念的准确,判断的正确,种类区分的清楚,事物间内部联系的同异分明……凡此种种,都要恰如其理,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两篇讲读课:《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两篇课内自读课:《庄稼的朋友和敌人》、《珊瑚岛》;一篇课外自读课:《洲际导弹自述》。其中讲读课文集中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要求,是重点。 说明文的学习,总的要求应是把握好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本单元的具体要求是: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继续学习说明的方法和顺序。 通观全单元,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抓住要点,进行备课。 (一)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与1998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旧说明”)相比较,199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以下简称“新说明”)有以下几点变化(阐述中以“旧说明”为基础):一、规范表述也就是将“旧说明”中的那些表述得不够准确、规范的语言变得准确、规范。如:将第一项“语言知识和运用”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将第一项第6条的第②点“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将第三项第1条第②点干的“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改为“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一、《考试说明》解读2003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在去年基础上作了少许调整,似乎变化点多,但动作不大,总的呈现下面趋势: (一)格局求稳,三点不变一是题型相同,第Ⅰ卷为客观单项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混合题型,有多选、翻译、填空、简答、作文等;二是分值相同,第Ⅰ卷为45分,第Ⅱ卷为105分;三是题量相同,仍为26题。(二)稳中有变,二稳七变1.二稳:《考试说明》中继续保持两个星号不变:一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二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意味着:①第一大题仍然不考标点符号;②第三大题仍然不考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7.
说明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它的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新人教版初中语第四册中,选入了大量的说明,把说明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本册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但因为说明本身比较枯燥,所以说明常被学生所厌弃。如果再用传统教学法去教说明,只能是教师索然无味、学生昏昏欲睡。那么怎样去突破说明教学枯燥乏味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师:文章一共分为三个部分,谁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一下三个部分的内容? 生:文章第一部分说明语言是变化的,第二部分说明语汇的变化,第三部分说明语音和语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第十章 说明说明是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事物作清楚的解说 ,对事理作明白的剖释 ,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说明的基本要求 :一是正确把握说明对象 ,二是要解说得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正确把握说明对象 ,首先必须明确说明的问题点 ,即明确要说明什么问题及明确要回答的疑问之点。其次则是科学地把握问题点了。这要求作者要有问题意识 ,对所要说明的问题仔细观察、分析、研究 ;对说明对象深入了解、认识 ;力求解说得客观、科学。科学地把握问题点 ,是说明的前提。客观事物的问题点是很多的 ,如内容、结构、形式、规则、规律等。所…  相似文献   

20.
这篇课文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全文共十四个自然节,按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大会的主要议程和完成大会任务的重大意义。这一部分包括前三个自然节。第一节宣布大会开幕,第二节说明大会的三项主要议程,第三节说明完成大会任务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