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婧  陈馥 《内江科技》2012,(8):25-26
设计合成了一种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树脂,对合成条件中的丙烯酸中和度、反应温度、反应物单体比例、引发剂浓度和交联剂浓度等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佳的制备条件:丙烯酸中和度80%,AM:AA(g/g)=0.3,引发剂用量1%(质量分数),交联剂用量0.6%(质量分数),反应温度60℃。经试验,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树脂于常温常压下,吸水率可达281克/每克树脂,吸生理盐水率93克/每克树脂。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基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氧钠为引发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羟乙基纤维素吸水树脂.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羟乙基纤维素用量及丙烯酸中和度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羟乙基纤维素质量含量为8%,丙烯酸中和度为60%,交联剂和引发荆质量含量分别为0.2%和0.70%.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分别为556倍和64倍.  相似文献   

3.
绘制出大孔树脂D4020对糠醛吸附的穿透曲线,并对糠醛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不同进料流量、操作温度和初始浓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流量为2mL/min、操作温度为15℃、糠醛溶液的初始浓度不大于10wt%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4.
当用TMPTA和TAC作为交联剂时,HPP与含2%乙烯和1%1-丁烯的聚丙烯随机聚合物(RTPP)能被以相对高的含凝胶量交联,甚至在剂量上少于20kGy;在高的剂量,HPP以TMPTA为交联剂比起HPP以TAC为交联剂或者RTPP以TMPTA为交联剂降解更多,造成熔融指数的明显增大。在PP中更多量的TMPTA引起比交联更多的降解,因为过量的单体阻止通过均聚反应进行交联。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酸吸水树脂的反相悬浮聚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己烷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碱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温度等反应条件对树脂物理状态和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得吸水树脂最高可吸水850mL/g,吸0.9%NaCl溶液120mL/g。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8)
以丙烯酸(AA)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吸水树脂,研究了树脂的吸水与保水性能。结果表明,当中和度为65%,AA、NMBA和KPS用量分别为20%、0.04%和2%时,可以获得吸水性能良好的聚丙烯酸树脂;该树脂对去离子水的吸水倍率分别为501倍;在20#C下100min的保水率为88.7%,70#C下50min的保水率为81.5%。  相似文献   

7.
张生  黎松  刘献伟 《科技通报》2013,(6):30-31,34
以二苯基硅二醇(DPSD)、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 H 4)和含氢双封头(HMM)为原料,70%浓硫酸为催化剂,制备高折光LED灌封胶用液体交联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交联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折射率和收率的苯基氢基聚硅氧烷,含氢量约为0.6%,具有较优的热稳定性和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备弱碱性离子交换纤维。方法:采用先交联后胺化的两步法,以水合肼为交联剂、乙二胺为胺化剂制备,并进行红外、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反应的机理,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交换容量约为5.ommol.g-1~6.0mmol.g-1、机械性能良好。结论:制备方法可行,水合肼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均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紫外光解和生物氧化同步耦合降解污水中苯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污水中苯酚的降解方法,以分析模拟苯酚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紫外光解、生物氧化和紫外光解/生物氧化同步耦合三种方法下进行间歇降解,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解和紫外光解/生物氧化同步耦合方法处理苯酚时,苯酚的初始浓度越高,苯酚的降解率越低,但苯酚的降解速率越高。高浓度的苯酚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苯酚初始浓度为200mg/L时,生物降解的速率为50.9mg/(L·h),而苯酚初始浓度为300mg/L,400mg/L和500mg/L时,苯酚的降解速率只有39.1mg/(L·h),37.9mg/(L·h)和32.  相似文献   

10.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水为分散相,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合成了低交联度的聚丙烯酸类高吸油性脂,研究了致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其中对甲苯的吸油率可达17.0g/g。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测定头孢氨苄甲氧苄啶颗粒的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该方法在100ug/ml-500ug/ml范围内头孢氨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0486E-4X+3.6801E—1(r=0.999)。在20ug/ml-100ug/ml范围内甲氧苄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5.2164E-5X+1.3842(r=0.9999),回收率为99.6%、99.7%。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测定注射用舒巴坦钠的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该方法在0.08mg/ml~0.8mg/ml范围内舒巴坦钠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256E-4X+1.859E-1(r=0.999)。回收率为99.7%,RSD=0.1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叶黄素越橘软胶囊中叶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ondasilTMC18(5um4.6×250mm);流动相:乙腈-二氯甲烷-甲醇(85:10: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446nm。结果:叶黄素越橘软胶囊中的叶黄素含量在1.78906μg/ml~8.9453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良好(r=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16%,RSD为0.8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符合食品理化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成尚 《科教文汇》2013,(5):196-197
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现状,为构筑科学有效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体系提供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大学生性观念调查问卷》对济南五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实地访谈。结果:大学生性观念因不同因素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性观念,完善性教育体系,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无菌检查法的相关规定,通过一系列试验,建立头抱曲松钠无菌检查法。方法:用规定各种试验菌,同时使用β-内酰胺酶进行试验。结果:头孢曲松钠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无菌检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头孢曲松钠无菌检查需加入β-内酰胺酶来消除抑菌活性,以保证其无菌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片的含量。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该方法在O.04~0.4mg/ml范围内头孢他美酯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289E-4X+2.546E—1(r=0.999)。回收率为99.8%,RSD=0.52%。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防止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术前由手术医生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核对手术部位,并用记号笔进行体表标识,手术当日开台前手术室护士进行标识检查,每月统计标识率。结果:通过连续有效的督查,规范手术者术前确认手术部位的流程,严格落实《安全核查制度》。结论:建立科学、规范的手术部位标识管理制度,为手术顺利、安全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孢他啶中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采用外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1]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结果:平均回收率丙酮98.6%~102.3%;二氯甲烷99.3%~102.6%;乙酸乙酯97.6%~99.5%;变异系数丙酮2.6%;二氯甲烷2.5%;乙酸乙酯3.2%。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9.
滕辉 《中国科技信息》2013,(23):197-198
目的:建立抗精神疾病药物综合评判模型.方法:确定指标评判集;收集评判指标值,并进行预处理;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并计算评判值.结果:建立了抗精神疾病药物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此评价了三类的药物疗效及应用的广泛性,得到综合评价结果:阿立哌唑>奥氮平>氟哌啶醇.讨论:研究建立了抗精神疾病药物的综合评判模型,并对三种药物进行定量分析,避免了单纯的主观因素判断药物疗效以及应用价值.药物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苄西林胶囊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d ODS C18柱(150×4.6mm,5um);流动相A为12%醋酸溶液-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50:900)流动相B为12%醋酸溶液-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水(0.5:50:400:550),以流动相A-流动相B(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结果:氨苄西林的线性范围为7.382~366.4μg/ml,r=0.9996,回收率为98.74%(RSD=0.6%)。结论:本法方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氨苄西林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