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立新 《青年记者》2012,(19):16-18
“无错不成报”,从报纸诞生之日起,差错就如影随形,成为报人千方百计克服的“顽症”,编辑因而也就有了“把关人”的称谓. 质量是报纸的生命,差错乃办报之大忌.如何防堵差错,切实履行好“把关人”职责,除了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探寻差错产生的一般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并纠正差错.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报纸差错一直因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和减少差错成了纸质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报纸差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党报的声誉,影响宣传效果。报纸因为差错惹上新闻官司、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报纸因为出现导向偏差或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  相似文献   

3.
刘群 《新闻世界》2013,(5):22-23
报纸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报纸一旦出错,轻则影响报纸的公信力,重则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影响,甚至危及报纸的存亡。因此,有效防止报纸差错是办报人员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报纸既是报道新闻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又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文字是报纸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文字规范正确,才能保障新闻的真实可信,才能有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纸出了差错,就会影响其社会效果,降低报纸的信誉,损害报社的形象。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差错率降到最低程度,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书华  于茜 《青年记者》2009,(14):28-28
报纸的出版凝结着采写、编校、检印各环节的辛勤劳动,虽然“无错不成报”已成为当今报业的真实写照,但各种大大小小的差错必然会影响到报纸的品位,影响到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经济类新闻会因为出现不合适的差错而“一石激起千层浪”,被推进舆论漩涡,甚至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报纸差错的预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仍然是衡量这张报纸质量好坏以及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时一处重大差错的防范与否甚至能决定一份报纸的生死。因此,对报纸的文字差错小看不得。  相似文献   

7.
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毕竟是衡量报纸质量与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将减少报纸差错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连续2年开展报纸“无差错月”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差错率明显下降。笔者作为报社检索报纸差错的工作人员,经常要接触到见报差错,在此将平时所见的文字差错择要归纳一下,以期引起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差错?顾名思义,差错者,不正确也。差错是报纸上与政策、法律、事实、规定和办报人愿望相违背的内容、文字和图片。差错的种类很多,有小差错和大差错,有技术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有文字差错和图片差错,有内容差错和标题差错,有编排差错和印刷差错等等。办报的人都想把自己的报纸办好。这个“好”包括的内容很广,不出差错或少出差错,应该说,也是其中的一条。报纸差错的普遍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报纸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令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纯洁祖国语言的任务。因此报纸的新闻报道、文章、评论、标题,要力求鲜明、准确、生动、可读,尽可能堵住政治性差错、事实差错和文字差错。报纸的编辑应是“堵错”的主要“把关者”。报纸的编辑好比是一支足球队的守门员,施展浑身解数,扑跌腾挪,把各个环节“踢”来的差错“拒之门外”。要把报纸办成一张没有差错的报纸是很不容易的事,不过现在有些报纸的差错实在多得离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上出现了一些重要差错,在社会上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有损于党报的威信。造成报纸差错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有的通讯员未把事实核对清楚,就仓促向报社发稿;有的记者采访时不深入,结果报道失实;有的编辑在编稿时疏忽,把稿子改错;有些由于校对人员失职造成差错;在印刷出版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差错。造成差错的原因如此复杂,一文难以概全,本文只能谈一些发生在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部分差错,使读者可从一个方面来了解报社领导和全体办报人员,是怎样为消灭报纸差错而不断改进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差错问题,到目前还没得到满意的解决。通常,报社大多采用评报议报的方法在“事后”查找问题。但是,这缺乏对差错的定量分析,忽视出现差错的规律,因而也难以有效地控制差错。报纸上的差错,由系统性原因造成的称为系统差错,它们总是围绕着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学科或某一类事情而发生。用质量管理图控制报纸的差错率,是减少系统差错、提高报纸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方法可  相似文献   

12.
抓报纸差错,是总编辑份内的事。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为什么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这得从差错的普遍性、顽固性和破坏性说起。所谓普遍性,就是差错和所有的报纸都发生联系。笔者收集了上千份有差错的报纸,其中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所谓差错的顽固性,就是年年讲,年年有,常抓“不断”。破坏性差错,虽然不是每家报社都有,可一旦  相似文献   

13.
报纸差错大致可分为政治性差错、政策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三大类,其中最常见的还是技术性差错。在技术性差错中文字差错又占较高的比例。这种现象在地方报纸中存在,在中央一些颇有名气的大报上也时有所见。因此,讨如何减少报纸差错特别是文字差错这个报界的“永恒话题”,实有必要经常提醒,引起报界同仁的重视。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要减少报纸文字差错,首先要提高报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当前,“无错不成报”或“无报没有错”似乎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这恐怕与报界一些人说起来重视、做起来忽视,以为报纸出些差错特别…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15.
差错是报纸质量的大敌.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个差错如果见报,轻则影响报道质量,重则损害媒体的声誉.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差错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或电视字幕上,没有一定的汉语言基础知识或相关专业知识很难辨别。大众传媒上出现的这些差错,以假乱真,以讹传讹,影响面广,如果任其扩散,对推动语言文字和汉语语法使用的规范化必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习惯性差错、事实性差错、知识性差错、语法性差错等方面进行实例分析,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8.
王兵 《新闻爱好者》2012,(21):78-79
报纸的夜班编辑要负责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堵住稿件差错、制作标题、组织版面、设计版面和美化版面等工作。夜班编辑是报纸的最后把关人,如果不能消灭稿件中的差错而使之见报,就会让读者怀疑报社的办报水平,削弱报纸的公信力。因此,报纸的夜班编辑一定要加强"关口"意识,尽可能消灭差错,提升报纸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彭林 《新闻前哨》2004,(6):41-42
近年来,报纸因差错惹上新闻官司、被送上审判席、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报纸出现导向偏差和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报纸差错已成为社会公害,困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或减少差错成了媒体当前亟待解决问题,也是今后必须长期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只要出报,产生差错的几率就同时存在。怎样把报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七届新疆双十佳报纸评选中,《伊犁日报》汉文版再次以高分跻身于新疆“双十佳”报纸前列。尽管我们报纸的差错率,控制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范围之内,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小差错时有发生,有时还出现政治性问题的苗头,幸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防止报纸差错,尤其是防止政治差错事关报社发展大局,事关报纸在读者中的声誉。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