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作为对“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均产生过重大理论影响的思想家、书院教育家,李觏充满“庶民”特色的“礼”论以及他以“礼”论为基石的书院教育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政治影响,并且在教育价值取向问题上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使庶民不再是单纯的“被教化者”,而在属于自身的教育需求方面有了真实的价值担当。这反映在他与胡瑗关于“民之于礼也”问题的争论当中,这一北宋书院教育史最重要的公案使得李觏与胡瑗以及后世理学家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理论分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主导作用,使教育科研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十五”教育科研应“八化”。 1.管理工作规范化 (1)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一把手科研组织机构,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科研处(室),成立专兼职科研骨干队伍。 (2)按规划搞好各级实验课题的管理,使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实验、验收、成果鉴定与推广做到科学性与规范性。 (3)搞好科研领导干部和骨干分子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 (4)组织科研骨干人员参加各级科研会议及学术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史(含书院史)研究有许多新成果、新见解。文章仅以若干个“三”为例:如书院教学是三体现象的典型模式;中国学校发展有三个阶段;具有学校性质书院有三个要件;教育史可划分为思想、制度、实际活动三个方面;中国古代的三种教育;唐末书院产生的三个原因;书院讲会有三种活动方式;历史上出现讲会式,宣讲式,聚徒式三种类型的书院;对北宋四大书院三类不同的概括;有北宋三大书院的说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书院的关系密切……等十余项,以供学者一笑。  相似文献   

4.
北宋王朝自开国后八十年间,专重科举,不注意兴办教育,而由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不适世用。同时,国家又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胡瑗、孙复、石介“三先生”勇敢地提出兴办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整治国家、无疑在当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三先生”的教育活动为北宋统治阶级培养了一大批救世治国的人才。同时,他们对北宋学校教育及书院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某些成果为北宋和北宋以后朝代官学及私学教育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面对儒、佛、道之学的冲突与碰撞,儒学大师程颞、程颐汲取佛、道之长,创立“洛学”一派。尤其是二程以书院为阵地,使洛学得以传播和弘扬,成为北宋末年的“显学”,更使宋代河南书院得以快速发展。这种学术与书院的结缘对后世学术与书院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对《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的阐解,首先论述了“学术为基,育人为本,教授治学”;接头论述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教授治学”;最后论述了“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本文提出的“教授治学”,一是教师要做学问,一是教师要参与学校的学术管理。这一工作条例制度和实施,必将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竭力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首先服务于“育人”,而这正是办好大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投稿须知     
一、《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一、《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推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9.
《教育导刊》2007,(5):F0002-F0002,I0001
广州市第一中学成功探索和实践“体教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成为了实践“体教结合”的典范。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研究”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金球)、广州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田径、乒乓球、象棋、国际象棋、围棋)。  相似文献   

10.
应天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在北宋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天书院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为北宋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还为开启北宋理学思潮,奠定宋代学术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宋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集教育,教学和研究于一身的高等教机构,兼具有修书、编书、藏书等多种功能。书院是我国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书院的创办以私人创办为主,并积聚了大量的图书,是一种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传统大学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在宋代的发展到了极致,书院历经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财富。总之,书院的特色,如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书院的讲会制度、开放教学、自由听讲等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论者论及胡瑗教育思想时,往往习惯地将其与"苏湖教法"、"太学法"联系起来,似乎都是胡瑗官学实践分不开甚至是相为表里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即将胡瑗教育思想放到宋初八十年及"庆历新政"前后书院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突出胡氏教育思想与其书院讲学的关联,特别是突出他与以范仲淹、孙复、石介为代表的睢阳学脉的紧密联系。这就将胡瑗教育、教学思想实践与整个宋初八十年民间私立大学(书院)的实践和"庆历兴学"联系起来,显示其既是宋初书院讲学历史的结果又通过"庆历新政"之教育革新反过来又促进了书院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代福建理学复兴,具体表现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学术传统形成和大批杰出人才的出现,而鳌峰书院的创办是其契机。鳌峰书院之成功,是地方政要与福建学人持续努力的结果。书院学术曾经历重宋学、重汉学、倡实学的变化,但始终贯彻注重人格养成、学行并重的主线,给福建知识界和社会风气带来重大影响,先后培养出许多杰出的经世人才,弘扬了朱子理学“躬行践履”的实践理性精神,并表现出有利于与近代文化相衔接的开放性品格。到了近代,福建知识界和教育体系比较顺利地实现从传统到近代形态的转变,知识精英活跃于全国舞台,这种现象与鳌峰书院所承载的实践理性品格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阮元是清代乾嘉道时期的名臣、著名学者,于嘉庆二十二年八月(1817年)至道光六年夏(1826年)任两广总督。其间又多次兼任广东巡抚、学政以及粤海关监督等职,对清代嘉道年间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贡献首先表现在抵御英国殖民者的入侵、加强海防、维护中华民族尊严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对岭南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学海堂的创立。学海堂继承两汉以来的学术传统,在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上均有许多创建,它不仅是一所"专勉实学"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发表学术成果、促进学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出版机构,对岭南地区的教育、学术文化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更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福建士子学风大振,特别是入宋以来,福建更是人才辈出,这些知名学者中,有不少与三坊七巷有着不解之缘。三坊七巷历代,尤其是清中晚叶学者东渡台湾筹办书院、推广传统教育,为清代台湾书院教育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中福州鳌峰书院严谨、创新的学风更是对晚清台湾各地书院教育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7.
修复书院振兴理学--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为后世所宗,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他对南宋和后世书院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兴复白鹿洞书院,为书院确定方针、建立制度、置田建屋、延聘名师、充实图书,并亲自参加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质疑问难,不仅为南宋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为其后历代书院所遵循,甚至对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朱熹将理学引进书院,书院弘扬理学,理学家自己办学,弟子又办学,书院以扩大理学为范,在理学的指导下,发展更快,其他书院亦效仿之,从而推动全国书院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应天书院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北宋百余年而繁盛不衰,在文化传播与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应天书院不但在宋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书院发展史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应天书院的办学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形成了自己独特且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影响育化着后人。经历近千年发展,嵩阳书院不仅具有巨大的文化研究价值,而且其独特的魅力更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是极具开发价值的书院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宁国府书院兴盛.大量方志资料显示:官学的不期而败,心学的传播趋势,官员的鼎立支持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是宁国府书院兴盛的主要原因.书院的兴盛,不仅扩大教育面,培养科举人才,还振兴风俗,兴起"崇学重教"之风.同时,作为王学讲会的重要场所,促进了学术繁荣,使王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