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过程课程观的实践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的课程观中,课程是一个封闭的实体,教学是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化操作。在当代课程观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过程。新课程观要求我们在改变对教学本质的传统认识前提下,践行其实践诉求,即:教学设计从目标模式转向过程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教案”,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与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一、主动参与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依据 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课程是知识"转向"课程是经验",这是新课程的两大理念.新课程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激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力求达到在知识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在智力上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情感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主动参与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广西教育》2008,(20):35-35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许锋华等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6期上撰文指出,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是一个封闭的实体,教学是一个按部就班的机械化操作过程;而在现代课程观中,课程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过程。课程观的转向要求我们改变对教学本质的传统认识,即教学不再是一种程序化的按图施工,而是课程的开发和体验,流动性与瞬时性是其本真特性。  相似文献   

5.
陶秀娟 《考试周刊》2014,(2):137-137
<正>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下面笔者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教学谈谈体会。1.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教师要成为主动的课程研制者,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和开展的现状来看,绝大部分课程仍是在传统的"泰勒目标模式"下进行开发的.然而在信息化学习型的社会中,网络课程不应该仅仅是传统课程和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而更应注重如何让学生在数字化内容的学习中成为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本文试图透过"过程模式"视角,并结合对现状的剖析,提出了一些网络课程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从课程的系统层次还是从自身的运作逻辑来看,课程是一个过程性的实在,是经验动态生成与立体建构的过程.课程的过程属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品性,而学生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是课程过程的核心和评价的抓手.学习体验的内在结构可概括为"一个载体(事件)""两个维度(情感、认知)""四种类型(学习任务体验、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情境体验、学习结果体验)".基于学习体验的结构,以"打陀螺"课程为例,以事件为载体,认知、情感为两面,观照课程运作过程的不同阶段,聚焦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以及学习结果四类体验,尝试设计基于学习体验的过程性课程评价实践样式,从而实现对课程整体质量的考量.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选择和创造的生存智慧.这一定义试图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打通.生存智慧中应包含后现代所强调的生活经验、现代所推崇的理性知识和前现代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后现代课程观特别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课程和体验课程,反对把课程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做法,这种观点值得借鉴;但学生的体验、选择和创造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这一点上我们仍坚持现代和前现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从课程的系统层次还是从自身的运作逻辑来看,课程是一个过程性的实在,是经验动态生成与立体建构的过程.课程的过程属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品性,而学生在课程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是课程过程的核心和评价的抓手.学习体验的内在结构可概括为"一个载体(事件)""两个维度(情感、认知)""四种类型(学习任务体验、学习活动体验、学习情境体验、学习结果体验)".基于学习体验的结构,以"打陀螺"课程为例,以事件为载体,认知、情感为两面,观照课程运作过程的不同阶段,聚焦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以及学习结果四类体验,尝试设计基于学习体验的过程性课程评价实践样式,从而实现对课程整体质量的考量.  相似文献   

10.
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在于其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植根于生活的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它是对以传递间接经验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反动,倡导以尊重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观念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走出了二元论,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仲伟贵 《化学教学》2007,(11):27-28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它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它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传承课程知识,还要进行课程创生和开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不断生成、师生知、情、意不断生长的过程.为了使这一理念科学有效地实施,在日常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活动、注重体验、拓展教材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论课堂教学的体验缺失及其矫正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曹石珠 《教育科学》2004,20(1):17-19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体验,存在着作为教学的主体性、过程性和情感性等多种体验缺失;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学生的体验地位和意识,注重学生的过程性体验和情感性体验,构建以人为本的富有生命、生活关照意义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田勇 《教师》2011,(27):70-70
《英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认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参与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也就是说,依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课程教学要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在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信谊小学基于校情,紧扣办学理念,以开发"童萌"课程为抓手,引领学校走上内涵特色发展的道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注重课程的有机整合,强化学生参与体验,努力促使校本课程范式由注重能力培养转向文化传承,从而显现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在课程组织上,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深度融合;在课程评价上,由注重学习成果转向关注学习体验,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内化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有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中应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应以"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开发课程体系.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实施.在课程建设中应注意课程的适用性、师资条件、实训条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角色"理论之形成为借鉴,研究课堂教学,概括课堂教学"体验"理论——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师生共生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现象和本质,研究教学体验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体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彭丽云 《文教资料》2008,(2):109-112
基础教育新课改正轰轰烈烈地在全国各地铺开,此次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过程中"体验性"的加强,而作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对于教学体验性的要求的理解与贯彻将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实施进程与效果.作为提供师范生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育学课在其中则责任更重,作用更直接.只有在教育类课程中有效地体现与实施新课改中的"体验性要求",才能培养出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新型的基础教育师资.为此,教育类课程自身必须通过各种方法的使用和设计让学生获得学习动态过程中的生存状态的体验、课程文化、学科价值的体验以及创新性活动的体验,以促进新型基础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个性化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在个性化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知识到能力的过程,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变化,对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的意识比较淡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音乐教师课程观的重大变革,音乐课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师多从“物”的角度去研究教学,追求统一的、普遍有效的操作模式,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