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喻这个修辞格用途广泛,用于议论叫比喻论证,能把道理说得更透彻;用于诗歌,能把意境开拓得更深邃;用于记叙文,能使描述的事物形象逼真,使刻画的人物活灵活现。但不管用于何种文体,其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类:一、褒贬事物,情感分明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生动地描写了唐末平定藩镇叛乱的一场攻守战。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人以“黑云”借喻叛军,形象地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敌我悬殊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叛军黑云压城,气焰嚣张,守军甲光映日,严阵以待;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里,…  相似文献   

2.
比喻(figures of speech)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当人们在说明一些现象,解释一些问题或辩论是非的过程中常常要打比喻;在诗歌、散、小说等体中经常使用比喻;在EPT,TOEFL等一些重要的英语考试中也经常出现带有比喻的试题。人们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往往着墨不多,便可把某些抽象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说得一清二楚。它还能使章中的语言丰富多采,明朗和强化主题,增强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达到直意难以达到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利用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处用一事物来比另一事物。比喻用得好,能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浅显。那么,怎样用好比喻呢?一、比喻要新颖相传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套用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才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了些,但却切中要害,其中真意是提倡比喻的新颖独特。所以,比喻要独特,要不落俗套,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我们拜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很难看到用俗了的重复出现的比喻,他总…  相似文献   

4.
与学生谈话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Q但如果要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却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懂得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谈话技巧的老师才能做到。掌握语言艺术.需要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需要教育经验的积累。这里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教育语言艺术的运用。一、巧用比喻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说服力。为了把话说得更加明白、形象.我们经常借用比喻,如用“形影不离”来形容两人关系密切,用“鹦鹉学音”比喻没有独立见解的人。与小学生谈话,更应该多借助于比喻,使概括抽象的道…  相似文献   

5.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中一种常见的论证手法,运用得好,既能把道理说得明白透彻,又能使行文形象生动.《上帝的眼睛》就是一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论证手法的出色范例.  相似文献   

6.
说话、作文善于使用比喻,不但显得新鲜、有味,而且能启发人们的联想和思索。老舍先生在《言语与风格》中说道:“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运用比喻的目的就在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把陌生的东西变成人们熟悉的东西,以更好地交流思想。写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免不了用比喻。肖伯纳形容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的虚伪,  相似文献   

7.
李侠 《快乐阅读》2011,(17):86-87
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就一定要有文采。那么,作文如何才能有文采呢?一、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一)比喻。丰富精妙的比喻,就好像《天方夜谭》里的神灯一样,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力量,它可以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直露变得含蓄。用在散文中,能使语言更生动更形象;  相似文献   

8.
修辞能修饰文辞,使语言得到调整、修饰和美化,从而使语句生动形象,使观点鞭辟入里,使文章富有文采、气势恢宏。中学生如能巧用各种修辞方法,定能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如何“巧用”呢?我们试试下述作法:一、妙用比喻,文采飞扬比喻是一种很“古老”的修辞手法,但常用常新,常新常美。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说:“喻巧而理至。”恰当的比喻,不仅能把人物和景物摹状得栩栩如生,还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道理形象化。如2001年高考中的一位考生就是这样阐述“诚信”的:诚信不是盛开的腊梅,芳香四溢,不是山间的清泉…  相似文献   

9.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运用这种修辞格,能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能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能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还能把各种景物描写得绘声绘色,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热烈的向往。比喻句有三个要素,这就是被比喻的事物(本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喻体),以及联系这两个事物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比喻词)。根据这三者的关系,划分比喻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而根据比喻的作用,分析比喻句所包含的内容,比喻句又可以分为喻人、喻事、喻物、喻景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语言手段,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比喻是根据类似的联想和想象对事物关系的新认识,以彼物来揭示此物的内在本质特征。在科学语体中,若能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通俗化。本文从言语交际的角度分析了比喻在科技俄语中修辞特点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有人把教师比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同时还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那么与此相对应的学生是什么呢?在这种比喻之下的师生观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吗?其实这些比喻并不恰当,也不完全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把教师比喻为蜡烛,虽然是为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在照明工具丰富多彩、越来越先进的今天,蜡烛本身亮光少,一般是在无电的情况下起辅助作用,如果长期使用,学生易近视。况且,老师也不是只要完全牺牲自己就能把学生照亮的圣人,更不是无任何需…  相似文献   

12.
话说“比喻”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欧全枢说话、写文章,常常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的是使表情达意更形象、生动。然而,喻无新意、拾人牙慧未必达到如是效果;倘若比譬新颖、不落俗套则能达意传神。“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陆机:《文赋》)这是以花喻文,大意...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而生动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形象的感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够将物理学深奥的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比喻,现择其一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而生动地运用比喻,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形象的感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能够将物理学深奥的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比喻,现择其一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想象力的灵光一现,是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恰到好处的比喻,常能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其实,比喻应用得恰当,同样可以让数学中抽象、难懂的概念、算法、算理形象化、简单化、通俗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杨朔《画山绣水》、《海市》、《泰山极顶》、《樱花雨》、《荔枝蜜》等散文的评析,阐述杨朔的散文艺术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善用想象,借景言情,托物见意,形散神聚,把散文写得深邃、隽永;善用比喻,讲究跌宕,曲径通幽,一波三折,把散文写得生动、多彩;善用抑扬,虚实结合,避俗求新,结构严谨,把散文写得清新、优美。  相似文献   

17.
<正>比喻,即将一事物比作他事物,以便使描述的对象显得更具体、更形象,使读者对该事物掌握得更准确,体会得更深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缺少比喻,就如一场盛宴缺少美酒佳肴、亲朋好友而索然无味,同样,一堂好的教学如果缺少比喻,就如大自然缺少蓝天白云、鸟语花香而了无生趣。在此,我且谈谈自己多年来在教学中巧用比喻助教学的一些偶然发现和体会,权作教学中的"朝花夕拾"吧。一、"特色菜"——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有广泛的用途。无论是写人叙事、绘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都用得着。通过比喻,可以把人和物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把抽象深奥的问题表达得更浅显易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员具有妙用比喻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职工学员学好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上两期我们介绍了比喻这个帮助我们理解的“催化剂”,不管本体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把它们转化得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的比喻包括了明喻,暗喻,换喻,提喻等。运用,可使语言表达得更生动鲜明,更富有感染力。本对比喻的各种形式进行了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