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一、多球训练法概述羽毛球多球训练法,就是运动员在进行专业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连续提供球到预订或不预订的区域,运动员运用一种或多种击球技术连续击球到指定区域或规定线路的一种训练方法。羽毛球属于轻巧型的隔网运动,其落地变化无常、球速快,当今优秀运动员击  相似文献   

2.
姓名:张宁身高:1.75米体重:64公斤籍贯:辽宁出生日期:1975年5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2004年韩国、日本公开赛冠军2004年尤伯杯冠军成员、雅典奥运会冠军2005年苏迪曼杯冠军成员、大师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香港、中国公开赛冠军2006年尤伯杯冠军成员; 2006年马来西亚、中华台北公开赛冠军图解这是一组完成正手网前技术动作的标准示范。其中有“正手搓网前小球”和“正手勾对角网前小球”两组不同目的的网前球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前场球击球技巧同后场击球技术一样,每一项前场击球技术均要由以下环节构成:注意判断对方来球方向,开始进攻,向来球方向快速移动,到达击球位置,击球前准备,引拍发力,完成击球,击球后的顺延动作。  相似文献   

3.
解密放小球     
1.在自己有利的状况下使用也许有人认为放小球是由于来不及击球时迫不得已的,而实际上放小球是一种攻击技术,当对方正在琢磨防守后场左侧还是右侧时,你突然改变击球意图放一个网前小球,常常可以收到出奇下意的效果。放小球还可以作为战术手段使用,遇到网前截击差的选手,可利用放小球将其调动到网前来,以便于自己实施进攻战术。但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运用,都请切记,在自己处于不利的形势时一般不要放小球。  相似文献   

4.
多球训练法,属于一种传统的训练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网球训练成效。结合网球运动的特征,对多球训练法的应用要点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规划好多球训练法的应用流程,是发挥此种训练方法作用、优化网球训练教学效果的科学途径。但在参与训练时,还应注重做好热身活动、有效控制训练强度、循序渐进落实训练过程、实现网球训练过程的个性化指导方式,保证运动训练的安全。通过本文分析可知,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模式的应用,分别从发球、击球、网前截击三方面入手,采取针对性训练措施,为体现出多球训练法优势,优化网球训练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专家信箱     
1.在一次比赛中,我的对手在网前猛地切削一记小球,等我冲到网前正要挥还反击时,不曾想这球过网落地后却魔术般地反弹回落在对方场区,结果我没打着,这个球该怎样判罚呢。如果我追打这个球会不会过网击球?(北京晓晓)  相似文献   

6.
网球网前截击球技术的掌握与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前截击球技术,又称挡网,是指球在空中未落地之前,在网前将球回击到对方场区的击球方法,它回球速度快,力量重,威胁大。目前国内外不少优秀网球运动员都采用发球上网或接球上网战术,因而,网前截击球技术被提到攻击性打法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1.在棒球中称为触杀 所谓截击放小球,就是指以截击技术并运用独特的用力方法来减缓球势,使球截击过网后落在近网处的一种截击技术。它实际上就是用球拍拍面将球势吸收,使球的速度被削减的一种截击技巧。这种削减球势的技巧在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中也常常被使用,如棒球的触杀击球、足球的停球等技术。  相似文献   

8.
姓名:张洁雯身高:1.74米体重:69公斤籍贯:广东出生日期:1981年1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主要成绩(双打): 2004年韩国、中国公开赛冠军2004年尤伯杯冠军成员、雅典奥运会金牌2005年马来西亚、香港、中国公开赛冠军2005年世锦赛冠军.苏迪曼杯冠军成员2006年德国、新加坡、韩国公开赛冠军2006年中国香港公开赛冠军2006年尤伯杯冠军成员图解球经这是一组完成中场接杀球技术动作的标准示范其中有中场反手接杀放网前小球和中场反手接杀挑高球两组不同目的的中场接杀球技术处理动作。在反手接杀球的技术中.脚步的移动最为重要.从准备站位、判断来球位置、左右脚迈出的选择、向来球方向脚步的移动、引拍的发力等动作需要一气呵成。击球时应注意球的落点,选择好击球点和击球时间,中场接杀放网前小球需要注意展腕的动作,切球时需控制好拍面,击球的刹那间身体姿态应相对保持固定。中场反手接杀挑高球则应提高手腕的控制能力、速度和爆发力.提高击球落点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网球技术动作的特点 ,多球训练是练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的有效手段。为了使练习者尽快地熟悉多球训练技术 ,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球基本技术练习方法很有必要。1 “六人结伴循环训练法”的设计练习条件是一块场地 ,每人一个球拍、1~ 2个球 ,练习者 6人。附图 六名学员练习站位示意图六名学员按附图所示位置站位 ,其中A位置学员练习抽击球 ,B位置学员为A抛球。C位置学员为B供球。D、E、F处学员将A击过网的球拣到C处。A学员连续击球一定数量后按顺时针方向循环一个位置 ,具体练习方法在“讨论分析”里详细介绍。2 实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9级乒乓球专选学生的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在相同训练内容、相同教学条件、同一单位时间内,对两种不同训练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多球训练法的运动频度大、练习强度大,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和体能,提高学生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周脉清 《体育科研》2011,32(6):72-75
在乒乓球教学中,应根据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并依据项目自身的特点,相应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其组合。单一的多球和单球训练方法虽能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但技能效果往往不佳,学生掌握了技术但运用技术的能力却较差。本文采用教学实验法,合理分配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的比例,与传统的单球和多球训练方法相对比,试图研究和寻找出一种使学生既能掌握技术又能提高技能效果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羽毛球运动作为技能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体育项目,具有非周期性、比赛无时限等特点。在羽毛球训练中寻求合理、高效的专项训练方法,不断提高练习者的技战术水平,从而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是每一位教练员的最终追求。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多球训练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为训练方法的专项化、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奠定基础,也为教练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身体机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实验对比、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通过选取浙江省杭州市羽毛球俱乐部青少年业余运动员2 0名,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一组采取多球训练法,另一组采取单球训练法,训练周期为3个月。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试两组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心肺功能等身体机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监测两种训练方法实验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变化,以评定两种训练方法的运动强度。结果表明:多球训练组运动员的肺活量,以及速度、耐力和下肢力量明显优于单球训练组运动员,多球训练组运动员的运动强度明显高于单球训练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法、实验法、技术统计法,对高校乒乓球队双打运动员运用多球"量化指标"训练理念进行实践性探讨。实验与对外比赛数据表明:多球"量化指标"训练符合控制理论、遵循乒乓球项目技战术规律;能在短期内恢复与提高运动员双打技能;对运动员心肺功能以及意志力培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乒乓球选项课常规教学法和多球教学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乒乓球选项课中提高学生的乒乓球单项技术,采用多球教学法均优于常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多球训练在少儿乒乓球训练中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考察法,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产生及其特点、少儿生理特点和少儿乒乓球多球训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多球训练在少儿乒乓球训练中动作技能形成的3个阶段的特点,并结合少儿的生理特点选用不同的多球训练方法,在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强度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多球训练法在今后少儿乒乓球训练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乒乓球几十年来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盛不衰,其中多球训练法是重要的训练手段之一,笔者通过查阅湖南省各体育院系所使用的有关多球训练法的教材,发现这些教材中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法的学术界定、历史渊源以及它的重要性与局限性等定性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实践教学与训练工作中所需要指导的,诸如多球训练法的供球方法、方式与组织教法有针对性地运用于乒乓球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用于控制多球训练法的强度大小与量化训练的一些数据资料,还有待专家们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乒乓球多球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廷邦 《体育科研》2007,28(5):53-54
为提高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训练水平,对闸北区业余体校15名10~12岁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了3组多球训练实验,结果表明,35球组的训练能明显改善少儿运动员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运用调查法、观察法、统计法、文献综述法对河南省中牟乒乓球馆不同多球训练密度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球训练的密度过大对少儿运动员生理心理方面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严重脱离了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密度过小,体现不出多球训练的作用。因此适宜训练密度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非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61+83-61,83
在篮球传接球技术的教学中,“多球练习法”是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法手段之一。多球训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球数、组数和不同的轮换人次均会对训练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专项特征。本文着重从形式、手段上阐述了“多球练习法”对篮球传接球教学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