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云成 《考试周刊》2010,(32):64-65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诗道出了革命志士崇高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今天在许多青少年的身上存在着对生命的淡漠甚至冷酷,花季的凋零让人痛惜、痛心,归根结底,是当今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尊重生命,包括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没有意识到生命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命,从而能够好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光彩,提高生命的质量。另外,通过生命教育还要使学生能够善待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能够喜爱动物,不虐待动物;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随便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3.
教学活动就是生命活动.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似乎学生是"容器",是"机器",教学远离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舍弃了人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只有尊重生命,与学生心灵相通,进行生命化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认识,珍惜和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地发展。笔者在哲学与人生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渗透生命教育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旨在通过生命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使学生尊重生命、珍膳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追问。现行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大量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董娟 《成才之路》2014,(27):40-40
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为本"为"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理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日本针对青少年浪费、破坏、自杀等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1989年的新编《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的精神这一理念之上的教育目标。本文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两方面,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感受生命、认知生命、关爱生命并尊重生命.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成才教育与应试教育为主,从而导致生命教育缺失.新课改强调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优势,将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命观.本文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生命教育高度,让学生在感悟中善待生命,放飞生命.一、发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教育的最终表现就是传递生命信息.因此,语文教育首先要发挥其人文优势,用人文主题构建生命意义.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朱瑾 《考试周刊》2009,(38):133-133
作为《两纲》之一的生命教育观在我校的德育常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和体现。随着生命教育观的深入人心,以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的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科教学资源价值,利用恰当的学科素材,开发潜在的素材性科学生命观教育资源,实践、探索学科教学中落实科学生命观教育的落实原则和落实方法,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如今许多学生生命意识相当淡漠 ,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个别学生甚至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轻易舍弃生命 ,给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与不幸。因此 ,增强生命意识是人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更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 ,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资源 ,结合学生实际 ,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1 透视生命 ,理解生命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自然进化的结果 ,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发生、发展、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全人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认识自己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存的环境,更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进一步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生命。  相似文献   

13.
1.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尊重、欣赏生命的不完美。 2.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对残疾学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生命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残疾学生珍惜和关爱生命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从尊重个体、尊重教材、尊重生活三个方面探究特殊教育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从而促使学生感悟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提高残疾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观,让学生特别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崔亚荣 《现代语文》2006,(10):32-33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尊重生命”的真正内涵; 二、理清章的思路,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体会本体现的演讲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教 育者认识到生命活动对教育的作 用,在教育过程中力求达成教育和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和谐性,人们在研究教育规律、制定教育方略、实施课堂教学时越来越注重生命活动特点,重视生命教育,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生命,尊重学生个性,遵循生命发展规律,并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命态度。 一、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尊重生命规律 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同样要重视生命活动的特点,以不侵犯学生个性为原则。也只有尊重生命规律,注重教育方式的平等、自由、民主,力求课堂教学和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健康而丰富的情感、有创新能力的普通人,才符合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片面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生命伦理的关怀,缺少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有关人生意义、生命价值与尊严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有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不同程度扭曲,缺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既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校园自杀和群体暴力等生命伤害现象时有发生。教育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是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积极探索生命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与教学价值观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课程的价值观和对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一、新教学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一)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不同的“样子”,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世界。尊重生命独特性的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他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二)理解生命的生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