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华 《体育师友》2003,(3):24-24
步长和步频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关键,训练中无论是发展运动员的素质,还是提高奔跑能力或改进跑的技术,其目的都是在于提高运动员的步长与步频能力。笔者根据多年训练实践与经验,就步长、步频训练方案和训练方法手段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2.
少年运动员在短跑专项技术训练中应首先侧重于加大跑的步长的能力和技术培养,才能更好的提高运动成绩。 一、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中增大步长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短跑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频与步长。无论是保持步长加快步频,还是保持步频加大步长或两者同时提高,都能提高跑速,而这两者在训练中又是相互制约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二)单纯通过提高步频来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存在的缺点。 1、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在快速奔跑时所表现的步频能力,  相似文献   

3.
步长、步频是决定速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用期性的位移速度取决于步频的高低、步长的大小。目前国内外对步长和步频问题存在着相对立的观点,有的认为步长是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也有的认为步频是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此不是探讨步长、步频谁对百米跑关系更为重要,仅试从我省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步长、步频等项指标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分析当前我从省在短跑选材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决定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霍夫曼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作了统计,并用指数表示出来,即步长指数为1.2(百米平均步长÷身高),步频指数为8(百米平均步频×身高),如短跑运动员能达到上述两项指数,那末就体现了完善的短跑技术和达到优秀的运动成绩。在短跑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影响速度的主要矛盾,以便根据具体悄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笔者在对体育系83级1班(男)、5班(女)短跑教学中,就采用了找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5.
了解运动员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数据以及变化的情况,是检查训练效果,分析运动员的特征,对比不同运动员之间的特点的一项重要依据。速度、步长、步频的函数图象,反映了速度、步长、步频的对应关系,和它们之间变化的规律。这种介绍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步长和步频的简易测定方法及对照表,函数图象的绘制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实验分析法,对步长与步频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综合归类、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基于初级专项训练阶段,除了身体素质的训练外,更应重视步长与步频的训练,才能确保步长与步频技术的更好发挥,从而更好提高短跑专项成绩。意旨为青少年短跑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80年代以来我国对短跑项目的研究已向纵深发展。1984年国家体委把短跑列入攻关项目。科研人员和教练员通过高速摄影和电子计算机处理,找出了我国短跑运动员速度差的主要原因是频率慢。本文试图从短跑的完整技术、步长与频率而作一些延深研究。1 速度与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短跑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它的跑速是由步长和步频决定的。步长和步频不但是完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组成短跑项目系统的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8.
透析100米跑步长和步频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在短跑技术研究中,通常把短跑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作为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诚然,这些研究对短跑运动的技术理论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往往由于研究者对短跑步长和步频与专项速度(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了有关短跑步态参数(步长和步频及其指数)的大量研究结果及其结论指导和服务于运动训练实践的作用甚微,甚至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和掌握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为了正确认识短跑步态参数与专项速度和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当前短跑步长和步频的理论研究存在的误区进  相似文献   

9.
一、短跑运动肌肉放松的意义短跑放松技术的意义就在于它能改善影响步长、步频的诸多因素,它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对步长和步频产生影响,从而使运动员跑出尽可能快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翟丰  张艳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2):42-42,45
通过对我国优秀的校男子短跑运动员在百米加速段落的速度、步长、步频的比较以及全程跑有关指标的分析,揭示高校男子短跑运动员比赛全程及加速段落运动学特征,步长、步频的差距,并提出相应训练建议以利于对运动员的加速能力进行检查与评定,以提高高校短跑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的各分段步频、步长等运动学指标进行评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中长时间保持高速的途径是依靠自己的步长,而不是努力提高步频来保持;全程跑的加速节奏对全程的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在各分段步长与步频对跑速的贡献具有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径赛中所用时间的多少取决于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的速度又决定于两个因素:步长与步频。显然,步长与步频这两种数值要根据径赛项目的特点(短跑运动员比马拉松运动员步长大得多)而定。分析男子百米跑运动员的情况,可知人的身高和腿长与他的步长和步频在径赛中有着密切关系。按实际情况平均地算出:  相似文献   

13.
一、步长与步频步长、步频是决定短跑速度的二个因素,即同样步长的距离在一定时间内使腿部动作交换的次数。短跑速度是由步长和频率二个因素来决定的。如果不减弱一个因素而能够提高另一个因素的话,速度就自然得到了提高。腿长和频率是成反比关系的。一般腿短的运动员比腿长的运动员频率快而步长小。  相似文献   

14.
所谓速度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而在短跑之中速度又是由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决定的,步长和步频的长短与快慢同时又受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所限制。目前我国的短跑成绩落后,说明我国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不够平衡,在技术动作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运动成绩。一、身体素质欠佳,是影响短跑运动成绩提高的关键短跑的优异成绩,重要的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因而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我国近代短跑训练的主要环节之一,而现在不少教练员忽视了运动员全面的身体素质的训练,由于身体素质水…  相似文献   

15.
速度是步长和步频(每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的函数。运动员要提高跑速,就必须或者加大步长,或者提高步频,或者两者同时增加。当然,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同步长、步频的关系,比起对中长跑运动员来,更为重要。研究材料已经证明,不同成绩水平的百米运动员(一级和三级)有着不同的步子类  相似文献   

16.
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固然是速度,而速度快慢取决于运动员的步长和步频。只有通过增大步幅和提高步频,才能提高短跑成绩。在教学与训练中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短跑成绩。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我国女子短跑运动技术水平提供理论参考,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第29、30届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女子100米决赛运动员在第30届奥运会上步频与步长的同时增加,与第1名步频增加,步长降低的技术模式不同,反映出当今百米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差异化特征.从第30届女子100米决赛名次与指数的关系看,女子短跑运动员要取得好的成绩,应适当加大步长指数和缩小步频指数,身材矮小的尖子运动员尤应注重发展步长.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短跑水平落后的因素很多、跑的技术水平低是其中之一。从中外田径比赛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短跑运动员和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相比,存在着跑得紧张、步幅小、髋关节灵活性差,送髋不充分和后蹬效果差等弱点。如美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步长为2.41米,步频4.8步/秒,腾空时间0.113秒,后蹬结束瞬间两大腿夹角100°—110°。而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步长是2.30米,步频4.63步/秒,腾空时间0.128秒,后蹬结束瞬间两大腿夹角只有96°—97°。  相似文献   

19.
1、提高步长、步频能力 步长和步频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也是构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运动员技术特点、身体素质水平、神经类型与身体形态特征等综合体现。要提高跑速,步长和步频是关键。倘若两者同时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却很大。因而,在短跑训练实践中,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展步长或步频。从跑的技术原理分析,步长能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跑时的后蹬力量、后蹬角度、摆动力量、摆动速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法对第三届与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决赛运动员100m跑的各分段步频、步长等运动学指标进行评析,研究表明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100m跑中长时间保持高速的途径是依靠自己的步长,而不是努力提高步频来保持。同时发现,在各分段中步长与步频对跑速的贡献具有显著性差异。 1.世界优秀运动员全程跑的步频、步长变化表1是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全程跑的分段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