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6,(21)
正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向耀州窑博物馆调拨了一批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原属清官旧藏,是研究明清景德镇瓷器的重要资料。现择其有代表性的做一简介。颜色釉瓷颜色釉瓷器有黄釉、矾红釉、回青釉、厂官釉等。明正德黄釉盘(图1)口径17.4厘米。撇口,浅弧腹,大圈足,造型规整大方。内外均施黄色釉,足底施白釉,釉面光洁温润,尊贵典雅。胎质细腻。外底青花双圈内双行"大  相似文献   

2.
《收藏》2008,(9):44-45
五代耀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耀州窑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五代耀州窑创烧出天青釉和淡青釉,在青瓷中创造出面貌一新的品种。其以青瓷为主流,青釉有灰青、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兼烧少量黑釉、酱釉瓷及白釉褐绿彩瓷。器胎可分为黑胎和白胎两类。黑胎呈黑灰与铁灰色,胎体外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再施青釉。白胎出现较晚,呈白色或淡灰白色,一律不施加化妆土,釉层直接挂坯上,其数量比黑胎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6,(13)
正耀州窑在近1400年的漫长制瓷史中,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成为中国古代的名窑之一。耀州窑虽以烧制刻、印花青瓷闻名于世,但实际上因其民窑属性,所烧制的产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瓷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品类。耀州窑所烧制的瓷塑虽不及碗、盘类大宗生活用器影响深远,然而却不乏自身的一些特色。唐黑釉骑马人像(图1),出土于黄堡耀州窑遗址,高4.4厘米。马作奔跑状,背有一骑者,身体前倾。马与骑者均施黑釉,下部无釉露胎,胎呈青灰色。捏塑而成,造型简洁、  相似文献   

4.
正耀州窑烧造瓷器最早始于唐代,当时主要烧制黑釉、青釉和白釉瓷器,后来因受五代时期南方浙江余姚越窑装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创烧刻花青瓷,同时还兼有印花青瓷。据考古资料和实物,宋代是耀州窑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早期种类以碗为主,中期的出土实物和传世品较多,种类有碗、盘、瓶、罐、壶、盆、炉、香熏、盏托、钵、注子等,品种丰富多样,而每种器物中的器型又往往有多种式样,晚期器物种类有瓶、罐、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8,(9):50-51
明代的耀州窑在立地坡和陈炉一带均有较大烧造规模,尤其明秦王府设在立地坡和陈炉的琉璃厂较为重要,烧造出大量孔雀蓝釉琉璃建材用于王府建造,在西安文庙、清真大寺和一些佛教寺庙也见有这类王府专用建材琉璃,有些寺庙中的碑刻明确记载这些琉璃由明秦王府琉璃厂拨给。  相似文献   

6.
藏品鉴赏     
《收藏》2009,(7):153-153
金磁州窑腰圆白地黑花童子蹴鞠纹枕;北宋耀州窑青釉瓜棱腹执壶;唐代绿釉八方贴塑杯;北齐凤首龙柄壶;元 黑釉铁锈花玉壶春瓶;清光绪青花十八诸侯图葫芦小瓶  相似文献   

7.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8.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各自的特色黑  相似文献   

9.
蔺永茂  解玉霞 《收藏》2012,(7):42-47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  相似文献   

10.
杜文 《收藏》2015,(3):70-77
陕西铜川耀州窑的连续烧造史长达1300多年,从唐代到近代,大量产品输往异地。耀州窑产品尤其在北方省份多有出土。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范围内多次在陕西、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的窖藏中出土耀州窑瓷,产品以耀州窑的主流产品青瓷器为主。陕西省窖藏出土耀州窑瓷器窖藏作为古代一种特殊的文化遗存,系当时在紧急状况下予以埋藏,因此窖藏出土器物多属当地的上乘用品,尤其是瓷器窖藏,可反映古代瓷器产品的生产水平、组合搭配、销售范围,以及社会审美喜好等。耀州窑窖藏仅在陕西省内即有多次出土(图1)。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点认为耀州窑自金代开始衰落,随着近年来金代耀瓷窖藏不断发现,在药王山金代碑刻上又发现提及贡瓷的文字记载,研究界对金代耀州窑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金代不应被简单视为耀州窑的衰落期,对金代耀州窑的成就应客观予以认识,该窑金代  相似文献   

12.
禚振西 《收藏》2010,(7):32-38
耀州窑是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窑口,是今人所说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宋代记述瓷窑的古文献中对耀州窑多有记载,特别是王存《元丰九域志》及《宋史》中有“耀州,贡瓷器”的记载。但到了近代,耀州窑的辉煌历史和成就已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耀州窑博物馆近年新征集的一批宋代青釉耀州窑青瓷,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和纹样图案来看,很多具有突出特色,例如竹马、飞天等装饰图案为耀州窑独有,从中可窥见宋代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多变造型与精湛的刻印花技艺。  相似文献   

14.
杜文 《收藏》2009,(9):83-85
1980年,施翠峰在台湾《雄狮美术》发表《耀州窑划花纹青瓷碗》一文,这是台湾最早介绍耀州窑的专文。铜川耀州窑大规模窑址发掘工作始自1984年。发掘初期,第二批冲破台湾新闻封锁来大陆的台湾记者就到达耀州窑采访并加以详细报道,使耀州窑成为最早介绍给台湾各界的大陆考古新发现,也使耀州窑与台湾的文物界、收藏界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沈浩注 《收藏》2012,(2):52-56
本文介绍的环县出土耀州窑青瓷有一定的时代跨度,涵盖五代末宋代初期直到金代。究其窖藏原因,当是宋与西夏交战或蒙古灭金的战乱中,器主外出逃难时将其拥有的耀州窑青瓷埋藏。这些青瓷反映了耀州窑产品在当地一带的销售情况。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8,(9):52-53
耀州窑连续烧造历史长达1300多年,大量产品被输送到全国各地,尤其在北方省份多有出土和传世。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多次在窖藏、墓葬、佛塔地宫中出土耀州窑瓷,其中以青瓷产品居多。  相似文献   

17.
安仁瓷窑位于陕西旬邑县城以南仅一公里,在其东南约65公里处,就是黄堡镇耀州窑遗址。此窑历史久远,品种多样。在当时曾兴盛一时,其产品与耀州窑器有很多相同之处,是耀州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经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发现瓷窑窑址42座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11)
正李居柔墓是涉及金代文物的新资料,出土的耀州窑月白釉玉壶春瓶、酒盏和青釉长方形劝盘、贮酒所用的梅瓶是配组成套的金代酒具组合,钧窑碗盘品质亦高,其作为纪年器物所显示的诸般胎釉特征,是金代同类瓷器的重要断代参考。出土铜镜为金代仿古铜镜,錾刻文字为山阴县监管铜镜铸造售卖之铭,风字形两足石砚造型作钟形,这种钟形在宋金铜镜中也有采用,亦具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正耀州窑是我国著名的青瓷窑场,在北方青瓷窑口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考古资料显示,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唐时期青瓷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晚唐青瓷烧造技术基本成熟。五代末烧造的天青釉,更是精美绝伦,堪与越窑秘色瓷平分秋色。北宋时,耀州窑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期,其烧造的青瓷已占据耀州窑瓷器的核心地位,形成了以印花和刻花装饰为代表的风格,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耀州窑也影响了众多其他地区的窑场,形成了以耀州窑为中心窑场的瓷窑体系——耀州窑系。金代的耀州窑瓷器虽质量已  相似文献   

20.
耀州窑是中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其装饰技法丰富多样,刻花、剔花、划花、印花、贴塑、绘画、镂孔等无不具备。晚唐时期由于受越窑装饰技术的影响,新颖活泼的划花纹样开始兴起。划花装饰技法是采用竹、木或骨类等有弹性的尖状工具,在瓷器坯胎上划出各类单线条纹饰,然后施釉烧成。其题材主要有植物、动物和几何纹样。划花装饰技术的出现开创了耀州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局面,为宋代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奠定了基础。在此介绍六件典型青瓷划花装饰器物,与读者一同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