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论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作为一个犹太后裔作家 ,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犹太传统文化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犹太性”。同时 ,贝娄又是一个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影响较深的作家 ,他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他的小说充满着存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边缘化:美国犹太人的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尔·贝娄是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犹太作家,他特别关注处于同化时期的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生活在美国,但他们又有着犹太文化背景,所以,他们感到,他们既不是一个自信的美国人,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犹太人,他们只能生活在双重文化的边缘体。  相似文献   

3.
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美国犹太小说深刻的文化根源。索尔&;#183;贝娄作为20实际美国杰出的犹太作家之一,其作品在探讨人类的精神危机之外,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主流文化与作为亚文化的犹太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文化角度入手,论述了文化融合与冲突在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玛琪形象浅析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SauI BeIIow1915——)的《奥吉·玛琪历险记》初版于1953年,由纽约海盗出版社出版,次年即获得国家图书奖。这是一部使贝娄赢得声誉的作品,也是当代美国文学描写自我意识和个人自由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5.
自歌德以来,再也没有哪一位作家能将当代西方关于人类精神探求的历程戏剧化地表现出来。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Saul Bellori1915——)看清了这一点,并为此付出了终生不懈的努力。尽管他的成就是否达到或者超越了《浮士德》的高度,还尚待历史去评断,但好评如潮的盛况以及其荣膺197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似乎都倾向于印证这样一种说法:贝娄在展示当代西方精神历程方面已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6.
对于生长在异乡的外籍作家来说,民族身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讨论不完的话题,《拉维尔斯坦》却为美国犹太籍作家索尔·贝娄60多年创作生涯的寻根之旅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小说独具匠心地以回忆录的形式展开,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叙述与评论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性鲜活的拉维尔斯坦形象。在机智风趣的语言背后是贝娄对当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在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新时期,贝娄也反思了反犹主义的历史给犹太民族带来的难以抹去的影响。在谴责反犹主义的同时贝娄也告诫犹太同胞们不要忘记历史,警惕反犹主义抬头,呼吁人道主义同情。小说中,渊博的哲学观点、巧妙的拼贴艺术、精巧的象征手法以及尖刻的反讽特色,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新现实主义视阈,而且拓宽了贝娄的创作主题,引发读者回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犹太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在其短篇小说《来日的父亲》中讲述了美国当代知识分子罗金在这个物欲横流与精神匮乏的“金钱”社会里深受重压而无法自拔,但渴望摆脱痛苦与困惑的故事。本文借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罗金的压力和痛苦的原因以及他释放压力的方式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评论界对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辛格等作品中的犹太性因素分析甚详,但却对索尔.贝娄作品中的犹太性分析较少,即使提到也是一笔带过。虽然贝娄本人总想避免贴上“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他始终关注着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也充满着大量犹太文化的因素。贝娄笔下的主人公继承了犹太人的沉思传统,保持着传统的女性观、金钱观、家庭观,在与美国文化的碰撞中继续自己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采用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对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和文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海外学者称,钱钟书是中国“第一博学鸿儒”;中国大陆学者把钱钟书喻为“文化昆仑”。的确,当我们看到《管锥编》一书中逾万种引文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有这种想法。 索尔·贝娄(1915—)是继福克纳,海明威以后美国文坛上最优秀的作家,1976年以其作品“对当代文化赋予人性的理解和精妙分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早在大学期间,贝娄就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后来成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和社会思想委员会的主席。 这两位学者型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有些什么异同呢?本文试图对钱钟书的《围城》和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作一比较,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文心相通,各自对本国文学有些什么贡献。 一、广大知识分子的生动剪影 纵览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美国文学,进入我们视野的人物形象多半是工人,农民,商人,军人,真正具有知识分子特色的形象寥寥无几。只是在钱钟书和索尔·贝娄的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才惟妙惟肖地站立起来。 当代西方人称知识分子为“社会良心”。中国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都是由年轻的知识分子——学生发起的。一个国家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处世态度,反映着这个国家的民情国貌,对这个国家的兴衰沉浮有着极大的影响。 钱钟书和索尔·贝娄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1.
《只争朝夕》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使用语料库软件对它进行检索分析,总结出其在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刻画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特点,验证了语料库文体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索尔贝娄的小说中,主人公的犹太身份特征总是处于一种由强到弱的淡化过程中。这种淡化的轨迹有两条:一是以时间为线索,另一条则是以空间为线索。贝娄小说中主人公的犹太身份是贝娄文化身份的重要风向标。循着这两条变化的轨迹,贝娄的文化身份由犹太作家渐变到犹太作家和美国作家直到他所自称的"一个有着犹太(文化)遗产的美国作家"。这种身份的演变使索尔贝娄不断超越了种族的局限,使他在展现和探索人性的过程中有了更丰富和宽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亨德森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塑造的人物形象,他被称为是“具有优秀品质的荒谬的探索者”,在索尔·贝娄的“流浪汉”形象系列中,他是比较特别的一个。他以自愿流浪者的身份、骑士式使命和“优秀品质的荒谬探索者”这些特点使我们联系到了另一部西方文学经典——《堂吉诃德》中给我们塑造的经典人物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14.
《赫索格》是一部典型的犹太小说和心理小说。作为索尔.贝娄创作生涯中集大成的作品,该小说通过赫索格的流浪经历展现了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更突出的是通过展现赫索格内心的情感流动反映了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苦闷内心和精神危机。贝娄巧妙的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时间蒙太奇等意识流表现形式来呈现主人公内心的压抑、苦闷和彷徨,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鲜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5.
索尔·贝娄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小说家,本文从犹太民族的历史以及贝娄的犹太家庭环境谈到犹太元素对贝娄的影响。又从美国文化对贝娄的影响和同化,谈到他的犹太灵魂和美国生活发生的矛盾冲突以及碰撞交融。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作为表现犹太性和美国文化冲突的范例,对于深入理解贝娄的写作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继辛格、贝娄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美国犹太裔小说家。在众多的犹太裔作家中,马拉默德所体现的犹太性最强,同时他作品中所体现的犹太人道德责任主旨也最为明显。以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为例,通过对两代人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小说中的离散文学性和犹太性。  相似文献   

17.
陈丽 《文教资料》2009,(17):28-30
索尔·贝娄在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创造的人物形象背离并颠覆了传统父权制性别角色.体现出作者的女性主义写作倾向。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以此来证明以往女性主义批评者对索尔·贝娄的批评并不是公允的。  相似文献   

18.
诗性的灵魂--《洪堡的礼物》中知识分子形象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常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透过这些知识分子的所感所想,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对于人生意义的某种感悟.<洪堡的礼物>是以洪堡之死作为切入口并通过西特林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来表达主旨的.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娄对充满诗性的生活的想像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执著探求.  相似文献   

19.
J.D.塞林格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美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大陆。文学方面也是如此。早期的美国文学,主要是模仿欧洲的文学作品。至马克·吐温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文学作品。之后,大师辈出,像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欧·亨利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 ),杰克·伦敦 (代表作《马丁·伊登》 ),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福克纳 (代表作《喧哗与躁动》 ),海明威 (代表作《老人与海》 ),赛珍珠 (代表作《大地》 ),索尔·贝娄 (代表作《赫索格》 )等。而 J.D.赛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则是二战结束至今美国文…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当代美国小说更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的多元化局面,以下所述五种流派,基本上涵盖了当代美国小说的主体构成部分。犹太小说在当代美国小说众多的流派中,影响最大,实力最强,渊源最为深远的一支队伍则首推犹太小说。这不仅是因为,包括贝娄、辛格、菲利普·罗斯、马拉默德在内的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