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新区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高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高新区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10个典型的国家级高新区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提出了高新区系统健康概念,并通过对其生态学特征的分析,建立了高新区健康评价的概念模型,阐述了高新区健康评价范畴及其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高新区硬评价方法———聚类分析法,并通过采用最新统计数据,将该方法实际应用于评价研究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聚类分析研究是对高新区评价研究的新探索,文中首次采用了多维分类的独特思路,力求从多维角度探求我国高新区发展的规律,并首次采用了通过考察分类变化来研究发展趋势的新方法;最后针对应用该方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就我国高新区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组合方法,从高新区发展程度、贡献、技术创新、国际化4个方面对东北地区7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把评价结果与1992年的情况进行对比,力图反映各高新区发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高新区的评价研究进行细致梳理,从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有助于对高新区评价现状的总体认识,进而加深对高新区存在问题的认识。在分析国家高新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常玉  卢尚丰  刘显东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96-299
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以及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有效地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并提出了分析和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然后,对西部13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促进高新区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高新区作为一种科技产业社区系统,以功能分析、国情分析和国际经验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对高新区系统的结构特征、高新区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高新区考评指标的分类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国家高新区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方案,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一种制定实际考评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新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构建了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观赋权的Gl法和客观赋权的离差最大化法组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G1-离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对中国17个典型高新区的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力模型”的国家高新区发展非均衡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发展非均衡评价模型。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对54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国家高新区已进入五层分化的内外非均衡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均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在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就及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和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选取的原则;接着,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评价;最后,通过对西部1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分析与评价,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胡树华  解佳龙  王松  王姣 《软科学》2011,25(5):53-56
在回顾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高新区竞争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支撑能力、创新能力、贡献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四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高新区进行了竞争力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的国家高新区非均衡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科技部国家高新区数据为依据,构建了国家高新区非均衡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并通过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国家高新区已进入五层分化的非均衡发展阶段,呈现出支撑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国际创汇能力同步非均衡发展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平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力模型”的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偏差模糊矩阵法构建了国家高新区非均衡异化评价模型,并对56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我国国家高新区已进入六层分化的非均衡异动阶段,呈现出“三力”同步非均衡异化、发达→次发达城市依托选择、沿海→内陆空间层级异化布局的表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均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个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家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国家高新区网络组织特征,剖析了网络组织企业的创新能力构成,提出高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还包括网络资源获取和环境支撑能力,据此构建了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高新区阶段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四阶段理论,并根据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高新区"四位一体"定位,探讨了衡量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赖于完整产业链条的搭建,同时需要较高城镇化水平的产业园区作为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然而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高新区发展的普遍弊端,旨在建立适用于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基于高新区产城融合的互动机制与影响因素,结合城市子系统理论,引入产城融合分离系数,以56家国家级高新区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建立了高新区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并用熵值法为各类评价指标赋权重,最终取得各高新区的综合得分和排名。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国家高新区存在城镇化滞后,城市功能缺位,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进行剖析,借助于AHP模型分析法确定自主创新能力各要素权重,明确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定量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创新转化效率和创新产出效益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横向对比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相结合方法,对2013—2018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内部3个高新区及其与全国其他18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绩效水平进行动态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益不一定成正比;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态势,且主要依赖于技术变动,但目前整体水平都不高,与山东半岛、西安、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处于"低效率-低效益"区间,位于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游水平;郑州、新乡高新区的创新效率都获得较大提升,创新效益则为郑州高新区一家独大.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增加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发挥政府的指导、计划和协调作用等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