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要写好新诗应该学会关照自然和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诗事、诗情、诗理;应该多读书,多积累,提升组接语言的能力,使写作语言达到纯熟之境;应该多读诗,多背诗,多领悟诗,尝试写诗。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要写好新诗应该学会关照自然和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诗事、诗情、诗理;应该多读书,多积累,提升组接语言的能力,使写作语言达到纯熟之境;应该多读诗,多背诗,多领悟诗,尝试写诗。  相似文献   

3.
学诗就要背诗。对那些不想背诗的学生,死记硬背诗文确实是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诗背诗的冲动,变“要我背”为“我要背”,把背诗当作人生的一种享受,从而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读、背这些诗词。1.名句助背诵。作者的人品,诗词中的名句乃至整  相似文献   

4.
孔子高度重视文艺的社会功能。对于诗教,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他告诫学生伯鱼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同上)这是说,不学《诗》,就象面对高墙两眼一抹黑。他认为学诗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他还要求通过学诗增长才干,提高从政能力,不然,“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相似文献   

5.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立足于文本细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欣赏文学作品,还要让他们对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有清晰的认识。汉乐府诗是中国诗歌由四言而五言转型的重要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汉乐府诗实在太少,我选了一首叙事诗《孤儿行》,希望通过学习和鉴赏来了解汉乐府诗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观念体系,其思想渊源应该上溯到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要考察中国文学的观念,就必须上溯到孔子。孔子的文论思想集中表现在《论语》中论述诗、乐的部分。孔子的文艺理论思想认为:文艺的本质是“尽美尽善”;文艺的社会功能是“兴观群怨”、“事君事父”、“多识”;文艺的审美理想是“中和”之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是文质兼备。  相似文献   

7.
沈永红 《成才之路》2010,(24):44-44
诗眼,是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关键的一个字。它是一诗之神,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刘坡公在《学诗百首》中说:“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眼则神彩皆失。”诗眼在诗中的作用可谓大矣。诗词的教学,要特别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既得,便势如破竹,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8.
新诗海     
诗言志。诗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学桂冠上的明珠。诗,可歌可诵可悦心境。学会读诗、欣赏诗、创作诗歌,对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和作文能力大有裨益。新年伊始,本刊开设"新诗海"栏目,旨在为热爱诗歌创作的读者朋友们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一起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学诗不难,贵在持之以恒。只有真正走进诗歌的意境之中,无限的想象兴趣才会盎然而生!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创造,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独特标志。它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格律严谨。不仅形式优美,而且意境独特,因此被称为"诗中之诗"。对联中的许多精彩作品,或诗情浓郁、画意盎然;或风趣幽默、含蓄隽永,读之如观赏奇珍异宝,回味无穷。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学好语文知识,对联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春联、喜联、  相似文献   

10.
中外学者之所以共认译诗之所以难,主要在于诗歌独立的文体特征;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到位的译诗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诗译诗”作为一种新的译诗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一个“诗”是指对本我民族里诗之共识;后一个“诗”,是指所译对象的美质与美形。只有当两个“诗”相生相融的时候,绝佳的译诗也就产生了。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界,如果有一批译者能够长期践行“以诗译诗”,则是中国诗坛之幸,世界诗坛之幸!  相似文献   

11.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教师缺乏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语文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要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应该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工作都非常考验一个人与别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这么一句:"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还讲到他初作诗时,只知道在用词、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陆翁在另一首诗中又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可以看作是上句的绝佳注脚。工作中亦是如此,很多事  相似文献   

13.
中华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富有哲理之美是中华古典诗词的一大艺术特色.情景事理浑融一体使得中华古典诗词不仅更有诗味,而且更富理趣,更为丰富多彩,从而在中国文学宝库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黄琴丹 《现代教学》2015,(Z1):112-113
说到诗,我们自然就会想起《诗经》。孔子以诗、书、礼、乐、施教,诗是孔门之教的首位。"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认为,诗对人的教化作用至关重要。历史上有许多诗人文豪受益于"诗教"。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显示了"诗童"的才气;曹植"七步成诗",取譬之妙,用语之巧,令人叹服;白居易五岁学诗,九岁识韵,十六岁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佳句;诗仙李白更是"斗酒诗百篇",其飘逸潇洒令人艳羡;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小受到  相似文献   

15.
韩山师范学院诗教之开展,建立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之上,与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成果丰硕,效果突出。韩山诗教的实施路径如下:一是改革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诗词写作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并形成相互补充的课程群;二是以诗歌机构、学生社团为阵地,为学生的学诗开辟第二课堂;三是架设大学—地方—诗界、学界的桥梁,挖掘和整合诗教的学术文化资源,使诗教之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6.
张含的诗歌,按其内容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诗史”诗;第二类是咏怀诗;第三类是寄赠诗;第四类是写景诗。张含有的文章关注社会,抨击黑暗;有的文章明白流畅、自然亲切;有的文章还具备庄列之风格。张含所作诗文自成特色,他应当在云南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正>懒懒的诗都很短,准确地说是诗句都很短。诗短在写作上并不太难;诗句短则有点困难;最难的可能是诗句短且诗也短。这是因为,短句信息量有限,情感流量也有限,很大程度上要靠不断延伸的诗句形成的结构来弥补;也就是说,短诗更倚重结构赋予它的特殊意味,即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现代学者徐复观曾将结构视为中国文学欣赏的"基点"(《中国文学欣赏的一个基点》),自然也是文学写作的枢纽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就是文章写作训练中应着眼的关键之处,就是写作者所应具备的思想情感、眼界心胸、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陆游叮嘱他的儿子说:“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我认为指的就是以上四个方面。要使学生具备“诗外的功夫”,就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新诗已经变质。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应该具备其独有的语言模式,具备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诗之为歌,既要字正腔圆,又要通俗晓畅;既要抒情言志,又要凝练警拔;既要含蓄隽永,又要独创诗式,这才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音乐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韦立荣 《考试周刊》2014,(90):37-37
<正>文学和音乐从来都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毛诗序》中有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由此可以看出,文学和音乐的结亲,从中国文学的幼年期就开始了。稍了解中国文学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文人骚客对酒当歌、一唱一和的雅事。在这里,文学和音乐成了言情达理的一体两面。"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总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