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各国经过战后初期的恢复和调整,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的近20年时间,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其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故这个时期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自从70年代(即1973年)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的转折,经济发展呈低速状态,缓慢与停滞的趋势占了上风,由此进入了“滞胀”阶段。那么,怎样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滞胀”现象呢?  相似文献   

2.
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毛泽东放弃发展新民主主义的计划,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但实践表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过早地消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毛泽东的这一“放弃”和“提出”,是与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出现偏差密切相关的。反思这段历史对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1949-1978年间党对资本主义,既有科学认识并充分利用的成功经验,也有错误认识而完全排斥的深刻教训。在这三十年间,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建国初期的“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到国民经济恢复完成以后的“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再到从60年代甚或是1957年起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割资本主义尾巴'”。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经济理论家.在中央历史上.可以说.他是最早主张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高级领导人之一.在他看来,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只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自30年代初他提出这创见后,围绕着如何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问题.张闻天同那些“左”的口头革命家进行了激烈的论争.本文就这一问题介绍一下张闻天在这方面提出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认识历史的特定概念,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性质、实质、根本目的、根本特点等。下面结合有关题例对此作简单说明,以帮助考生在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这类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一般指历史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且是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多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阶级本性等方面的原因。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各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A.工业革命发展的促使B,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C.争夺原料产地的推动力D.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此题注意特定时限,把握住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再由此分析其根本原因。四个备选项中B、C、D均由A产生,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主要原因:一般指诸多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常与主观因素密切关系。例: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的自然灾害B.国际反华势力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在50年代初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约从1953年起,各国经济开始高速增长,进入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其经济繁荣之盛况,持续时间之长久的确是史无前例,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资本主义已发生质变,从此可以永久地摆脱危机的论点。但进入70年代,特别是以1973—1974年的“石油冲击”为契机,西方各国陷入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危机过后,经济回升无力,同时伴随着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繁荣已被经济滞胀所代替。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所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帝国主义、以及分析和判断世界政治关系变化的趋势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战后由于世界上出现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其它种种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得到了比战前更为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称这个时期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1973年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为期二年的、战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从此资本主义的所谓“黄金时代”便被长期停滞所代替,“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在“3 2”的新高考历史试题中,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三道题为75分,占卷面总分的二分之一.多项选择题比单项选择题难度大,容易丢分.解答多项选择题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时间问题.例1.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发明和发现有(C D)A.有线电报 B.电流C.电车 D.汽车分析:有线电报、电流、电车和汽车都是在“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资本主义的趋势”这节里讲的.这道题咋看起来是全选.其实不然.有线电报发明于1844年,电流发现于1831年.而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70年前后,或说19世纪70年代.故有线电报和电流都不是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发明和发现.全选的错误出在时间概念上.例2.20世纪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B D)A.三国同盟形成B.三国协约形成C.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D“一战”爆发分析:这道题的关键是搞清什么是20世纪初.一般说,每个世纪的前20年叫某世纪初.20世纪初指1900—1919年.三国同盟形成于1882年,即19世纪80年代;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1920年,即20世纪20年代第一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99页提到“建国初期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说明这种地位 ,课本在右侧配上一幅表格 ,用以明确体现这种地位 ,表格题头为“1949年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标明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全国经济的 63 % ,商业方面批发占全国的 67% ,零售 (课本错为“另”售 )占 83 %。这里的对比项目或比例是固定资产还是产值或销售额 ?课本上没有注明。课本的内容 ,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 ,都应该做到明确、准确 ,不应含糊不清以至漏洞百出 ;不仅可让教师能教 ,还要让学生能学 ;用数字说明问题 ,更是含糊不得…  相似文献   

10.
张书林 《历史学习》2003,(11):29-29
有这样一道题: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的直接原因是A.日本经济腾飞B.欧共体的成立C.197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见优化设计世界史下册51页第3题)很多资料都有这道题,只是选项略有不同罢了,答案都是C或者与C相类似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黄金外汇储备各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的基础之上的。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的腾飞,美国工业生产和黄金外汇储备在世界总量中的…  相似文献   

11.
48题: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 此题的题干由两部分组成,层次是明显的,1.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2.据此比较1789年和二月革命不同点。从问答题的类型看,属于分析比较题。第一部分的提示语“说明”,要求“说明”的是“主要变化”,脱离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对比,也就无从说明这种变化。所以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比较和评论能力。能力要求6:“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能力要求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提问,要求回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中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历史问题之一,这一概念至今仍被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普遍采用。20世纪30年代,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讨论。50年代,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史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受到特别的重视。80年代。史学界在“文革”后继续研究这一问题,90年代初有过短暂的沉寂,但是讨论、研究迄今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13.
三、“黄金时代”的结束西方国家的经济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于70年代初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以1973年的石油冲击,1974年的经济危机为转机,西方经济的“黄金时代”被长期的、全面的“停滞膨胀”局面所代替,直到1982年才基本结束滞胀,开始全面复苏,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与此同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经济调整和改革,企图摆脱经济困境,刺激经济繁荣,但都成效甚微。 70年代初开始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高失业率、持续的通货膨胀三者交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本来,经济发展缓慢、停滞、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早已存在的现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高于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七十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增长又远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使世界经济再次出现转型,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资本运动已成为世界经济变化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一、国际资本迅速增长的原因 进入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二战后,从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在长达20年代之久的时间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罕见的经济高速度增长的“黄金时代”。如1953—1973年间,美、英、法、西德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5%、3.0%、5.2%、5.9%和9.8%。但是,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特别是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滞胀”的困境,转入低速增长时期,1974—1984年,上述五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下降为2.2%、0.9%、1.9%、1.5%和3.4%。从上面两组数字可以看出,1974—1983年十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大约相当于前一时期的1/3。国民生产总值或工业产值增长率的降低,加剧了资本的过剩,过剩资本的存在,导致资本输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使国际资本迅速膨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体系。毛泽东在50年代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思想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与发展,表现在:优先发展农业;提高农民生活;社会主义也有商品生产和交换;对待国家资本主义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等方面。基于新的历史条件,毛泽东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全球化并非新现象,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进程,是资本主义延长寿命的历史方法。驱动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国际垄断资本,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冲动。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冷战结束使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优势;二是战后资本主义内部结构的变化,使资本取得了对劳动的优势。此外,科学和技术进步为这一进程的加快创造了客观条件。全球化进程对资本主义“内部”和“外围”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历史不会“终结”于全球范围的资本主义。这一进程并非“自然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1917— 1945年 ) ,这是战争与革命的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以下 4个时期 :(1) 1917— 192 3年 ,是革命高涨时期 ;(2 )19 2 4— 192 9年 ,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3) 192 9— 1939年 ,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时期 ;(4) 1939— 1945年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阶段 (1945年— 2 0世纪 90年代 ) ,这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由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它又可细分为以下 4个时期 :(1)二次大战后到 5 0年代初 ,是资本主义的战后…  相似文献   

18.
编者简复     
编辑老师: 您好!《思维点拔能力训练》一书有这样一题,我们无法理解,题目是: 导致“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较快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C.列强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不断爆发请教: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广东历史卷第30题以福利制度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史内容为切入点,不仅考查了“考试大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现实生活,而且由于本题设问方式比较新颖,每问包含着材料,实际上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思维过程,在再现再认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相应的思维活动,注重考查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多层次地检测考生的基本能力及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一)试题特点。本次试题题型整体与往年相似,与2016考纲解读相匹配,主观性、开放性极为突出,重点考查学生基本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二)知识点构成。历史部分满分100分,其中客观题48分(24—35题),主观题52分,由4个模块构成(其中第4个模块是选做题,由4道题组成,考生任选1道做答)。主要考查的知识点:24—27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制度、文化,其中必修1考查了选官制和宗法制,必修2考查了土地政策,必修3考查了文字;28—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