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曹明伦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研究专家,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方面均有建树。曹先生认为翻译目的有"文本目的"和"非文本目的"之区分,而实现"非文本目的"才是翻译实施者的根本任务。笔者从这一理论出发,探讨其译作《培根随笔》对原作风格的保留程度,发现译作充分体现了"二元目的论"的要求,很好地传达了原文语言古奥、文笔简练、修辞巧妙和警句迭出的写作风格,实现了翻译的目的,也验证了"二元目的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翻译是对源文中各种文化信息进行处理。本文尝试解读西班牙翻译者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理论,运用其策略分析汉英文化翻译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指出汉英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有"趋同"意识,力求使翻译文化无限靠近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3.
尤金·奈达被誉为"西方翻译理论之父"。他提出的翻译信息论、"动态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等翻译理论,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通过对奈达主要翻译理论的介绍,试评奈达翻译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以求对译者合理应用其理论从事翻译研究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冰  郭放 《考试周刊》2011,(15):20-21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世界上掀起一股新的中国文化热潮,中国古典哲学典籍的价值也再次被发觉。但这些典籍的传播仍然面临着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在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进行尝试,力图找到最佳的翻译。Arthur Waley翻译的《道德经》颇具影响力,他把"道"翻译成"the Way"。但是二者的含义有极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翻译"忠实"标准: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翻译忠实标准在翻译理论中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传统翻译忠实标准的局限性,从多元系统理论和目的理论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翻译"忠实" 标准的演变.指出忠于原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译者的根本任务是要达到翻译的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6.
凯瑟琳娜.莱斯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她在其《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提出该理论的雏形,后来又提出与翻译有关的文本类型学,并逐步从"对等论"走向了"译文功能论"。这些理论都为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魏兰 《考试周刊》2011,(79):78-80
翻译教学在非英语专业大学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当前呼吁之声高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以"教学翻译"为主导,而讲解翻译理论、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以及翻译实践的系统翻译教学少之又少。本文以本校的"英汉互译"菜单课程教学为立足点,分析和总结了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一些关键词,探讨"完善大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是当今翻译界最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将文本体裁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并明确指出,语义翻译法用于表达型文本,交际翻译法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这一理论对应用性很强的商务信函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SWIFT信用证是国际信用证的最主要形式。信用证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法律文书,因翻译不当致使制单错误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长句翻译是信用证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其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翻译传统。从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翻译理论家西塞罗把翻译区分为"作为解释员"和"作为演说家"的翻译之后,西方翻译理论便围绕着直译与意译,逐词译与自由译,忠实与不忠实,准确与不准确的问题,绵延不绝。本文从各个时期的主要翻译理论家的著作入手,简述其主要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十年来刊登在国内期刊上的有关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文章进行了检索统计,分析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从研究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应用翻译研究、文学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从研究特点来看,呈现出了研究范围广、研究开展不平衡和研究目标过于集中的特点。总体而言,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展现了其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论文标题和摘要的英译广泛地运用到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已成为学术交流全球性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汉英翻译对应篇章转换的角度,对近两年论文标题和摘要英译的实践与体会作简要的回顾,分析探讨其篇章翻译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刘燕  童琳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21-124
奈达是当代西方语言学界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是西方翻译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玉石。本文介绍了奈达翻译思想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翻译观的后期转变,论述了奈达翻译思想及其转变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与翻译研究的结合进而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解释学方法也成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章在介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尝试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女性主义译论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词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海外流传甚广.然而,尽管其有十多种英译本,但对其研究仍然很薄弱.鉴于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互文性,对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本进行分析.因为互文理论的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又加之毛泽东诗词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互文文本,拥有丰富的互文符号,所以对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及毛泽...  相似文献   

16.
自直辖以来,重庆的比较文学有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梯队,发表、出版了数量可观的论文与专著,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翻译研究、学科理论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呈现出欣欣向荣、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假以时日,重庆比较文学定能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传入中国。在历经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介引进"、"批评实践勃兴"及"研究深化"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地被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们源引、借用、改造,最终被有效地植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员,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下国内外各种翻译思想推陈出新,竞相争艳。严复翻译思想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历经诸多批判,但每涉及翻译的标准问题,其思想仍一直为学界所接受。这恰说明严复翻译思想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又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在不断的适应与选择过程中,严复翻译思想得到了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框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理论的文化流派,通过语言的性别角色研究与转换,将翻译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畴中。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提倡把女性主义观念移植入译本,解构男性菲勒斯文化,强调翻译的政治性,让语言替女性说话以突出女性主体身份和女性意识。同时,女性主义译论也受到多方的质疑。从翻译思想研究的认识论、对策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可以看到该译论存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翻译哲学思想基础比较薄弱;一些翻译主张有偏颇、极端之嫌;“话语霸权”势头的出现;在实验性作品的翻译实践中方法单一等。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译界或学术界存在一种误解,即谈到西方的翻译理论就直接等同于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尽管人们对等效翻译论进行了多视角和全面的探析,但其仍然是一个富有争议的研究课题。文章对等效翻译论的渊源、内容、目标以及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合理的释读,力图在把握等效翻译论的实质基础上,对等效翻译理论的贡献与缺陷进行合理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