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与大众体育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反映到社会结构变迁上,就是逐渐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从而导致了大众体育活动的阶层分化倾向.由于这种变化是悄然而至的,并未引起体育界的普遍关注.采用文献法探讨了当代中国大众体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法、演绎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了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三次大变迁,总结了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对社会成员意识与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成员体育消费阶层特点的基础上,认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为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机遇.可以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中国体育消费问题展开分析研究,应该从阶层调整的角度制订促进体育消费的政策,利用阶层差异进行体育市场细分及定位,根据阶层的流动性及时进行产品创新,根据社会阶层的代际继承性培养和提高体育消费者的忠实度等以促进当下中国的体育消费,并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对体育消费扩大可能的阻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育传播的发展,当代传媒对人们的影响已变得十分深刻.以我国19所高校1 80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充分论证体育传媒的负面影响.此研究是对媒介体育教育进行全面体认的基础.建议大众媒介有必要通过媒介体育教育来发展大学生的体育认识和利用大众媒介的能力,以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文奥运”理念下中国大众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人文奥运”理念的聚焦点在于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价值取向,明确了21世纪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大众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又服务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发展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被纳入日常生活范畴。分析了当代德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启示: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活动的源头,大众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核心,竞技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本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应以满足于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凸现运动增进生命质量“健康”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层视野下电视体育观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社会学统计法等,以南京市为例,以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十大阶层划分为理论依据,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知识对社会各阶层电视体育观众的观赏动机、内容、形式、频率、对观赏的评价、未来的观赏期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培育社会各阶层电视体育观众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产阶层——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中产阶层应该成为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这一认识,分析了中产阶层在大众体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大众体育的几点思考: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我国中产阶层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体育价值观、研究国外中产阶层对大众体育发展的影响、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层视野下我国现场体育观众特征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社会学统计法等,以南京市为例,以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十大阶层划分为理论依据,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知识对社会各阶层现场体育观众的观赏动机、项目、形式、频率、对观赏的评价、未来的观赏期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吸引社会各阶层现场体育观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代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生活空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城市"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城市人体育生活需求、城市大众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更新和发展、都市生活圈建设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体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曾经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等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至今仍存在混用现象。文章通过梳理“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与“大众体育”等概念的演进历程及语境语义。发现:这些不同概念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中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不同理念与侧重,且与国际上通用的“大众体育”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建议应以使用“全民健身”概念为主,也可以在某些约定俗成的场合继续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等概念。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便于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与学术交流需要,对外则可以使用“大众体育”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体育领域的公平问题即是其中之一。通过揭示当代中国体育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提出预防和解决中国体育发展社会公平问题的建议,从而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体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促进和谐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体育影视作品及其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影视类型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把体育影视作为体育文化和影视文化的结合形态来分析体育类型影视作品的价值本原.从体育影视作品的社会文化意义出发,通过对中外体育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内容、发展趋势的解读,结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状对当前国产体育影视片的价值取向进行思考.提出:随着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变迁和社会规范的重新选择,体育影视作品应该在我国新时期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体制的转型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结束,原有的体育体制已经逐渐显示或部分显示出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态势,各种弊端也日渐明显。因此,为了保持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从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体育人才培养体制、运动训练体制、运动竞赛体制、体育科技体制、体育科教体制、体育产业体制七个方面来对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发展进行探讨、思考,以期为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发展提供建议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研究目的在于认识近代女子体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研究内容从纵向上回顾了它的背景、产生、兴起及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横向上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制度及观念,认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对妇女全面解放、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现当代社会女性体育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中国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与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相关。运用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关联的历史语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背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对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进行分析。在学术界开始转向从人的生存的角度去认识社会个体与文化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只有回归到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实践主体参与社会实践,才能使其重新具有主体性存在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回归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公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社会体育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后奥运时代,努力促进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公平对于社会体育热潮的来临具有积极作用。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社会公平解读为研究起点,从体育参与权利缺乏公平、体育参与机会缺乏公平、体育资源配置缺乏公平等方面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体育领域的社会公平问题,并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社会公平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不公客观存在、体育发展观的影响、社会体育法制建设薄弱、体育公共服务不足、体育体制改革滞后。基于此,提出了后奥运时代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社会公平的建议:不断追求社会公平、树立体育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强化体育公共服务、深化体育体制改革、保障社会体育底线公平、贵族体育项目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是大国崛起的必要条件,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研究基于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发展趋势,借助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深入研究中国当代体育事业文化场域变化的内在原因。研究认为,当代中国体育文化场域内,商业文化影响过度,消费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潮兴起,破坏了中国群众体育文化结构,影响了中国体育文化场域的正向发展。立足于中国文化自信构建的社会背景,提出重新界定体育价值,利用多元手段去“泡沫繁荣”,构建国内各阶层的体育自信力和文化自信力;基于历史和现实,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避免被西方虚无主义等价值观念侵蚀;强调体育文化之本质,弘扬中华体育文化之精神,培育大国竞技体育之自信等手段,试图摆脱负面体育文化趋势影响,在重构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文化场域的同时,再现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化自信、体育大国自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历史进程、使命与改革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体育社团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依托.中国体育社团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政治背景下,体育社团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特质,寻求与国家权力保持平衡.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社团出现了三次发展的高峰期,每一次高峰的出现都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息息相关.政府权力与社会权力的确定,终将使体育社团走出"同构"体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体育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认为以往体育并不具有独立于社会的完整形态,而是被社会事务所"俘获"并居于身体本质属性之外的社会亚层面。学科归属的定势逻辑思维和游离于社会唯物史观的认识是体育概念"难产"的重要因素。体育在特定社会中有着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解释,提出体育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认识和厘清体育概念要素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意识"回归体育本质是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主体内涵,它将隐没在自然精神、宗教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之中的体育精神升华到独立的普遍性存在,其深刻反映出体育实践活动中主体的"类本性"。近30年来,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多元体育文明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日趋多样化和深层次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这种趋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站在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对中国体育的和谐发展,以及主导体育价值观的确立具有显著的观念性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