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作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和谐对话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平等“对话”;创设融洽的对话情境,促进学生“对话”合作;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拓宽学生“对话”空间来创造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其实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并且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同走进文本的过程。通过对话丰富体验,积淀语感,张扬个性,升华情感,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无声对话,实际上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文本中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思索的空间,学生于“留白”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是情感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每一篇文本背后都站着一个作者,要想和文本更深入地对话,通过了解作者不失为一条佳径。课堂教学中,融入"作者简介",让学生走近作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体悟作者的情感,点燃思维的火花,让"作者简介"在语文课堂中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生出别样的美。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从什么是对话、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实施对话要注意什么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9.
克林伯格认为,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互动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作者促膝谈心的对话过程。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要避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多元对话。基于文本进行对话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个人的见解,展开师生和生生对话能提升批判意识,挖掘作品的主题。这样的阅读基于多元对话展开,学生能进入散文的深处。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必须采用各种手段让情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教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教学也应该是学生、教师、同学、作者、编者和文本的"六方对话"过程。教师可以从钻透文本中精心选题、关注言语中丰富表达、以情激情中引发共鸣这几方面的策略入手,增强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展开的不同形式的对话。它是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关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开始。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读者,与文本的对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碰撞,是一种尊重主体、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包括:对话中品悟,张扬个性;对话中探究,动态生成;对话中想象,超越文本;对话中鉴赏,多元解读;对话中积累,美读成诵。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现代散文。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兼具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解决不愿读、读不懂、不会读等问题,促使他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进而理解散文的深意,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深度对话,提升散文解读的能力,是提高现代散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辑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对话者之一”,“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和倡导多元对话式阅读教学新策略。那么,什么是多元对话式阅读教学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所谓创造性阅读,一般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及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造性阅读,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多元对话,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对话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