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相较于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研究,《西游记》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游记》续书的研究则更为寥寥,文章以明末清初的三本《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和《后西游记》为研究对象,拟从《西游记》续书对原著在主旨、故事建构等方面的继承来对明末清初的《西游记》续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现存明刊百回本有四个:书林杨闽斋清白堂刊《新镌全像西游记传》、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残本《唐僧西游记》。经详细比勘,杨闽斋本当是最早的善本,具有重要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及其三种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都具有深刻的哲理蕴涵。《西游记》写了"悟空"的艰难历程,《续西游记》写了"变化"的最高境界,《西游补》写了"情欲"的终将磨灭,《后西游记》写了"解脱"的快捷方式。不管它们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层次来展开象征性的描写,它们的终结目标都指向一个去处——空无。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游记》文化的话题是以百回本《西游记》为核心生发出来的,因此,应该以《西游记》为坐标原点开展讨论。反映《西游记》问世之前的相关文化背景及其投影者,可称之为"前《西游记》文化";《西游记》问世之后出现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则可称之为"后《西游记》文化"。这样可能便于理清脉络,将讨论引向深入;部分地避免因时空错乱而带来讨论中的逻辑混乱或论证偏颇。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陈序差错的秘密 现存明代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有三种,即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杨闽斋本《鼎镌京本全像西游记》和《唐僧西游记》,正文前均题“华阳洞天主人校”,卷首有署“秣陵陈元之撰”的序文。  相似文献   

6.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7.
由山西省教委、山西省高教学会《西游记》文化专业委员会和甘肃省天水市委、市政府、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6日~1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举行。山西省高教学会《西游记》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冯巧英教授代表常务副会长、山西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阎凤梧教授主持了会议。她简要回顾了96年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的盛况以及96年以来《西游记》文化的研究和发展概况。《西游记》文化学会副会长李安钢教授致开幕词。他说,继96年太原“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之后,经过(西游…  相似文献   

8.
以构建以《西游记》文化为主框架的连云港城市文化为主线,深入分析了连云港与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关系,认为连云港是《西游记》的重要创作背景地,是新时期《西游记》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承地。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否定吴承恩力主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徒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的观点,作者从道教与《西游记》、茅山与《西游记》、虞集序真伪与《西游记》等关系正本清源,驳斥胡义成等立论暨论据的错误,指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绝不是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徒。  相似文献   

10.
唐僧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宋元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杂剧》,再到小说《西游记》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唐僧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成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刘淑,是明季江西著名的女子,深知民族大义且文武双全。在其父遇难之后逐渐接触佛教,最终成为一名佛教徒。以往的研究仅停留在刘淑作品的文学性上,而对其生命中颇为重要的宗教色彩不够重视。故文章从清代居士学者彭绍升所作的《善女人传》及刘淑诗文入手,揭示刘淑与佛教的关系,并探讨刘淑最终皈依佛教的深层因缘。  相似文献   

12.
汉初,汉高祖刘邦数次想废掉太子刘盈,而想让他的另--JL子赵王如意作为他的继承人,因此出现了一件件惊心动魄的事件。可是刘邦最终放弃了易太子的念头。易太子失败的深层原因是吕后通过家族势力、臣子的力量千方百计地稳固刘盈的太子地位,使事态和政局朝有利于己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说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习惯心理的反映,李朝威的小说《柳毅》通过一个带有宿命意识的外壳,展现了那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与社会习俗下的普遍心理。“义辞”是柳毅在道德枷锁下言不由衷的自白,“拒婚”则是封建社会里男权主义的外在表现。龙女与柳毅的最终结合与其说是她努力奋斗的结果不如说是她遵从社会规范。社会对她的一种恩赐与补偿。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的原因,传统的解读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是造成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但还有其他原因,主要是门户不当被遣、婚后未育遭遣和婆媳性格偏执的矛盾等,这和人们当时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因为柳宗元《马室女雷五葬志》中有"以其姨母为妓于余"句,既往的研究都把马雷五之姨当成了柳宗元永州所纳之妾,兹从八方面予以否定。细读《戏题阶前芍药》、《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表现了柳宗元对家庭、婚姻的相思、恋爱与焦灼,提醒了他的同僚与朋友,引出当年冬建房、乔迁、纳妾的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6.
[摘要]刘蓉是晚清时期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在湘系集团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诸多领域里的重要建树,决定了刘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对140年来刘蓉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考察,从五个方面对研究者的主要观点作了述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应努力的方向,以期推动刘蓉以及晚清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传奇《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于梦中结合,经寻梦不得后,她相思成疾,继而病亡.汤显祖因袭前作情节,避开她和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让她死于疾病.但从深层次看来,这与《牡丹亭》的主旨、作者的儒家思想和传奇的奇异色彩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一代才女柳无垢,以其杰出的文学才华,在南社的人物谱里被认为是不可忽略的。同样,柳无垢一生留下来的大量翻译实践活动,也使她在中国翻译史上更不该被忽视。将主要介绍柳无垢的成长历程和生平译事,整理她的译著成果,结合她翻译活动的特点探讨其翻译思想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将归纳她翻译活动所得到的普遍认可以及其翻译活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刘孟伉书法研究成果:一是作品研究;二是比较研究;三是人书合一研究;四是分期与影响研究;五是支撑和补充史证基础研究。分析了论者在研究中的创新之处。刘孟伉书法研究的文论较少,一方面反映了针对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相对较少和运用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刘孟伉书法研究的价值。本文认为,刘孟伉书法研究存在着许多亟待填补的空白,关于刘孟伉书法研究的史料在挖掘和利用上尚存在着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对刘兰芝的悲剧性作了两个方面的探讨,认为主要是残酷的封建礼教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再加上她自身的弱点是构成她最终悲剧性结局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