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勒夏特列原理"是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基本理论依据,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始终是同学们化学理论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其理论内涵,笔者认为同学们在学习时除了熟悉该原理内容外,还须走出以下五大误区。  相似文献   

2.
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两种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Le Chatelier原理和化学平衡常数法——化学反应等温式。结合例题,分别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用于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条件和注意事项,同时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易产生困惑的原因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化学平衡问题在高中化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地化学高考的重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答化学平衡问题,下面对化学平衡问题归类例析。一、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4.
化学平衡是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更是教学活动中让教师和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在化学平衡习题教学中,有时如果顺着题意思考,不仅解题烦琐,思路混乱,甚至还可能导出错误结论,但如果能根据化学平衡的特点,挖掘化学平衡的等效性,巧妙地应用等效思维进行思维转换,往往能达到柳暗花明忽然开朗的效果。一、应用等效思维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浓度、压强、温度等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同学们最熟悉的便是勒夏特列原理,但部分同学在解题中  相似文献   

5.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是历年高考常见题型,正确掌握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规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本文从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出发,结合常见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一、规律法规律法是指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推导出的有关规律性知识,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中化学教材中勒夏特列原理的学习,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从定性的角度,根据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改变对平衡的移动方向作出快速的判断。但由于教材中该原理的表述较为简洁,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对其实质理解不透的现象,应用其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时常出现错误,尤其在理解“因素改变”的实质时,产生了混乱的情形,部分教师甚至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科学性产生质疑。本文以化学平衡的实例分别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阐述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和“化学反应方向”都属于化学热力学研究范畴.而一个反应在条件一定时只有一个热力学方向.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改变影响其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其移动的方向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的移动是一个过程,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利用K与Q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两种特殊条件下化学平衡的比较等五个方面对化学平衡的疑难点进行探析,尤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通过对各种反应类型的分析,得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一定增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是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后续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区别于传统的理论先行、后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化学平衡的学习中,选择实验先行,通过观察实验中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平衡常数”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中的内容。学生已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知识,知道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和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会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本文以此为起点定量研究化学平衡、表征化学反应限度、判断化学反应方向、揭示平衡本质,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由定性上升到定量,从而建构“化学平衡常数”的认识模型,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常常出现错误的理解: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浓度引起压强改变时,可以按照改变压强的方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必修加选修)《化学平衡》中给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而没有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从而导致现在高中教师、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通过一道习题,点出一些常见的错误并分析出错的原因,从而明确有关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化学平衡理论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化学平衡理论的基本概念,要重视结合化学平衡理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水平。一、明确化学平衡理论概念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平衡是整个教材的学习重点、难点,化学平衡考核的是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等要点。  相似文献   

14.
化学平衡常数是新课标地区考纲新增的知识点,在高三复习迎考中,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容易被忽视.教材中引入化学平衡常数对理解勒夏特列原理大有帮助,为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提供科学依据.近几年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定义的理解、计算和依据化学平衡常数进行有关性质的判断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常见题型和考点,高三复习时有必要对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考点进行分类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职业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包含溶解平衡、电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的一个平衡理论体系,而化学平衡则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的核心,它是分析其他平衡移动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涉及到的两个问题,化学反应速率描述的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化学平衡描述的是通过化学反应有多少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即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平衡理论的基础,平衡问题实质上也是速率问题。在教学中,我们以可逆反应为研究对象,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为理论基础,来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因此,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由于教材中采用文字来描述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化学平衡的移动,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本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采用图示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平衡的移动过程,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很准确的判断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及平衡移动的方向。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成动、定、变”三个字,也就是说,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随着平衡体系条件的改变,化学平衡会发生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打破,将建立新的化学平衡。下面是在反应体系的其他外...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学习中,“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平移动时各种量的变化的判断等问题,对学生来说始终是难点,个别情况下如不引入“化学平衡常数”等知识,学生无法直接完成这些问题。但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如果依据化学平衡建立只与条件有关,而与过程无关的原则,转变思维方式,巧妙设计“路线”,可以使它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用简单办法解决复杂问题。在通过巧思妙解,攻克化学平衡难点的同时,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化学平衡常数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理论,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既有体现高考命题稳定性的基础试题,又有一些用电离平衡常数和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及浓度商为载体的考查化学平衡常数难度较大的试题.有些考题还与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的水解等相结合,使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本文对近几年高考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考题作摘要的解析与反思,以便体会高考化学平衡常数的命题方向与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二章《化学平衡》中给出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我们把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1]。由于没有明确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对有些问题存在疑惑或争议。例如:  相似文献   

19.
化学平衡常数是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它反映了一定温度下的化学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浓度和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定量联系,是反应限度的直接体现.引入化学平衡常数也为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带来了更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适用范围广,水的离子积常数Kw、弱酸或弱碱的  相似文献   

20.
化学平衡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对化学平衡中典型问题的分析把握不好而出错,下面对化学平衡问题分析中的常见错因归纳如下,供参考.易错类型1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例1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 Y(g)2Z(g),减少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错解:误选选项A,减小压强时,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