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作文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得作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作文作为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作文教学,让作文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以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为切入点,以生活作文教学核心理念积累生活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探索生活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爱上作文、爱上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快乐作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学生的习作说真话、吐真情,表述具体、生动、形象。而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作文才是真实自然而感人的,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少,阅历不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真实、愉快的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由拟题,提供交流机会,给予成功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在乐中学写,愉快作文。  相似文献   

4.
一、激发和调动学生习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有话可写,渐渐地学生才会喜欢作文。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的沃土,缺乏生活素材是学生写作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且作文教学耗时长,见效慢,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本人认为应从大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6.
徐俊 《考试周刊》2011,(86):64-64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成功的享受,让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要帮助学生融入生活,有了生活体验,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要丰富学生的阅读,日积月累,厚积而薄发;要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当学生把阅读当做享受时,便是作文教学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之日。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时常可以看到,学生一碰到写作就一筹莫展,教师怕教、难教。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再畏惧写作?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回归真实生活,让学生在作文中描绘缤纷的生活,抒发真挚情感。一、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离开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的小学生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家长的过  相似文献   

8.
谭巨婵 《广西教育》2012,(10):48-4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让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就应引导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感受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的文章,是语文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历程,让学生真情书写人生,尽情彰显个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一、走进生活,积累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艾青曾说:"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  相似文献   

10.
真情实感是初中作文的灵魂,遏制虚假空洞的作文失语现象是提高初中作文写作教学实效性的必然举措与有效路径。当前,初中作文学校应试属性突出、教师教学模式僵化、学生个性话语缺失造成初中生写作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及有话不敢说的失语困境。基于此,学校应该创建良好的作文写作外部环境、构建开放的作文写作教学体系、搭建多元的创新写作鼓励机制,让初中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及有话敢说,让初中生的作文写作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1.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写作的基本条件:其一,掌握写作必需的5000多个字词;其二,在表情达意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由此可知,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师只需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完成文字的编排和组织,流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即可。那么,到底该向学生渗透何种作文理念呢?作文到底是什么?起步作文很重要,教师要让小学生树立“写作就是聊天”的理念,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轻松写文。我的作文课就是聊天课,学生们非常乐于上这种谈天式的作文课,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聊天入手,有话可说 新课标将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写话、习作、写作。其实这也正是作文的三个层次,而写话则排在第一个层次。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即写话教学。教师通过作文理念的渗透,让学生树立轻松写话的意识。心中有所思,眼中有所见,手中有所写,便是好文章。每周我给学生上的作文课便是聊天课,当然,这个聊天并不是简单地聊天,而是和学生交流生活所见,分享心中所想,而后组织整理,将聊天的内容用文字展现出来。在聊天的过程中,学生乐于说,教师则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使其将所说呈现为所写。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困扰着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者只有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阅读视野和思维视野,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他们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让学生闪现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写出个性飞扬的文章,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原生素材。感悟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写;亲历生活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品味生活能让学生寓情于文。在生活化积累中,学生就能获得作文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5.
正情境作文教学是打破重"文"轻"人"的作文教学方法,着眼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的一种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如何融化小学生对于写作缺乏应有热情的坚冰,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挖掘其内在写作潜力,写出个性,充满真情实感,让作文回归生活,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学生所喜爱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单纯地从学生成绩的角度去进行作文课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小学生生活经验贫乏,知识面狭窄,语言积累不丰富,使他们一遇到作文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怕上作文课就像老鼠见了猫。怎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知识如此,写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关键在“好”和“乐”二字上下工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写作教学中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毫无惧怕地走进写作天地.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有句话这样说:"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的确如此。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要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对生活进行具体的感悟,结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性作文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最终达到相应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8.
周颖 《教学随笔》2007,(11):28-29
作文教学要善于开拓作文洲练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但我认为作文训练仍应立足于课堂。我们的阅读教学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而课堂作文教学也正是要求教师创设旨境,唤起学生已经过去的热情和体验,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想说”、“要说”。当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驰骋、体验真情、品味人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智慧的启迪时,抓住生活契机,抓住学生情感敏感点,作文于学生想写作文时,作文于生活需要作文时,这样的课堂作文教学就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生命主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写作的主体性,表现为写作者写作态度的主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就高中作文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就是要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热情,展示学生语言表达的独特个性,简单说,就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并且“有话会说”。怎样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语言更有文采,这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基本命题。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的是.在正式作文之前如何激活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形成丰富多彩的“思想流”和“情感流”。因为离开了这些“思想流”和“情感流”,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不可能生动而多彩的。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没有思想和情感的活跃和多彩.是不可能有语言的活跃和多彩的,所谓“意在笔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作文教学,也许不一定要让学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但最起码首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所以,作文教学的第一要着,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激活”。在实践上,有以下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0.
融"生活"于作文教学之中——探寻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考试周刊》2010,(53):69-70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那座桥.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开阔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表.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