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建构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像科学家那样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而完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在论述科学概念建构课的基本模型和操作说明基础上,以"空气的热胀冷缩"为例说明具体的实施细节,强调了借助科学探究引领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教学应以建构知识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对"消化"探究课例的分析,提出科学探究活动促进概念建构策略,让学生亲历探究与概念生成的过程,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言语、图解等明确的表达与概括。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促进学生概念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成为科学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之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关注科学的研究过程。科学教师也从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渐转向了对利用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研究上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和记忆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是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五大主题之一,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式.厘清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课的内涵,形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科学探究课教学策略,为广大教师开展素养导向下的科学探究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袁优红 《科学课》2008,(6):50-51
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过程,是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本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构建科学概念,不仅掌握了科学概念,同时也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能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的探究活动。在"抵抗弯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实验,引入科学探究;通过整合多个活动,引导长时探究;利用数据分析,深化科学探究。教师要驱动学生的内在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发现探究活动中蕴含的科学规律,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7.
实验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假设进行检验,最能体现科学方法的活动,是认知较高层次上的探究活动。有效的实验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助推学生科学探究过程技能的形成,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一、以科学实验为主的课 1.注重科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兴趣的同时渗透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发展的方向: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协调发展,即科学概念通过科学探究而形成,科学探究以科学概念为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科学概念的构建与科学探究双螺旋协调发展呢?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策略。一、情景探究,激发思维要构建科学概念,就要引入前概念。科学概念的建立,须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并对其重新组合、修正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做中学"也强调,动手动脑是孩子们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落实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探究理念,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探究能力。《让小灯泡亮起来》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电》单元的一课。本单元的主要概念是"能量",分解概念是"电流、闭合通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科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的,科学教学中形成的科学原理和概念,应该成为学生形成生活能力的一种保障,只有这样科学教学才有更深远的内在意义。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中的"燃烧与灭火"一课为例,力图诠释"科学课堂生活化"之课堂构建理念,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学生在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的知识和概念,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的许多探究活动是以实证为基础、用事实来说话的,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采集数据,进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获取探究内容的内在规律,最终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获取实验数据以及分析数据对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在对生命领域内容的科学研究中,会发现一些有深度和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以《谁吃谁》一课为载体,不断探究实践,在课前进行合理科学的预设,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与体验,通过一系列探究、体验、感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在课堂上实时生成属于孩子自己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4.
“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追求的目的之一,它要求科学课堂既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参与度,又要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习得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科学能力,养成科学习惯,从而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5.
陈其淦 《科学课》2009,(12):26-28
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些具体经验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我们以《研究磁铁》一课为例进行了一些研讨,试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反思探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结构性科学探究材料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材料的开发并非是教师的研究特权,学生根据自身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发现,也能够提出对探究材料的创新性思考,并改进科学课堂发展进程。学生在"找拱形"一课的研究中,就基于上述思想改变了课堂发展方向,推动课堂朝着探究的层面不断前行,科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更为稳定的建构,科学思维同时获得了更为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本文以“地球的表面”一课中绘制地表图为例,简述教师在关注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如何巧妙地运用发现法,促使学生在科学课堂探究活动中构建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能否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关系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真实性收获多少,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真实性形成。下而笔者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来谈谈师生如何将小学科学课堂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科学地探索并结合操作体验不断地制造"惊喜",从而锻塑探究意识和能力,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实际,从科学探究的意义、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等类型课科学探究的尝试进行了阐述,并就具体实践中的几点体会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缺少科学概念指引的探究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只有关注科学概念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有效科学探究和学习。小学科学概念教学一般经过"探测前概念,架桥原有认知""借力科学探究,体验概念内涵""辨析修正概念,理解概念外延""突出概念应用,逐步巩固概念"四个阶段,教师只要牢牢把握这其中的操作要点,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