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激励高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挖掘教师科研与教学内在潜能,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种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及其信息管理系统。针对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业绩水平,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实现数据库管理并对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建立一套激励与监督机制,对提高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业绩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绩效考核、量化考核奠定信息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是决定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能力素质更是决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是在高校地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地理教师在教学、科研及创新等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于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的研究相对较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存在问题的研究、评价方法的研究、评价背后人性假设的研究、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等几个方面。但当前的评价研究还存在着对教师发展的概念界定不清、忽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没有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人性的变化等问题,迫切需要对高校教师科研评价进行系统研究,以有效发挥教师科研评价在高校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发展和教师发展上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是教师在信息时代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评价现代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文章基于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特征,构建高校教师TPACK知识结构框架;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教龄、培训频率、师范教育背景与高校教师TPACK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高校教师TPACK模型假设。研究结论发现TPACK知识结构包含七个要素,教师教龄和师范教育背景与TPACK各个知识要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晏才宏”现象的出现,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是高校教师评价中科研与教学孰重孰轻?二是对科研的评价是不是仅以发表多少论文或出版的著作来衡量;三是对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以及不同能力的教师能否用一个标准来进行评价。本文在对这三个问题出现的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改革的关键是对高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在此背景下,再根据教师的个性差异采取多样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景焕  王逸 《教师》2024,(10):105-107
破“五唯”政策是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评价政策变革会影响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平衡行为。文章以天津市高校教师为调研对象,揭示了破“五唯”政策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再平衡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破“五唯”政策具有一定激励教学付出的效果。基于教师对待破“五唯”政策的基本认知态度和行为反应,文章通过聚类分析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再平衡的行为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在破“五唯”政策影响下,五种类型的教师在教学信念、教学效能感和高校激励认同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教学基本能力是高校教师胜任教学工作最为基本的要求,更是衡量高校教师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制约高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教学新理念的缺乏、对教学重视不够、缺乏教学基本能力的常态培训、教学基本能力的考核制度缺失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就必须做到:更新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对在职教师形成常态培训机制,有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体系,增加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瞩目,高等教育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效果,因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有了很大的必要性。健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国高校应该立足于本体并借鉴美国教育中的合理之处来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走出高校职评“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教学实绩是衡量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两把尺子,也是高校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所依据的核心条件。依照这两个方面的实力排队,可将教师相应区分为下列四个等次:①双优型教师(科研、教学兼优);②科研型教师(科研强、教学弱);③教学型教师(教学强、科研弱);④双差型教师(科研和教学皆弱)。  相似文献   

10.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新疆某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能完全迁移为教学能力, 同时从管理体制、评价体系、基层组织管理等三方面阐述了教学与科研矛盾的原因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各高校本科医学师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教学问题,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及合理建议,以西南地区不同院校医学专业15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对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师资能力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49份,81.93%的教师认为主要问题来自授课方式缺乏创新;43.37%的教师认为临床经验不足;33.73%的教师认为缺乏授课经验;72.29%的教师认为教学与临床联系不紧密。教学师资水平是影响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升师资能力是优化医学教育质量及培养合格临床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如果教师和高校所有者之间的劳动合约体现不出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多少,那么,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将面临锁定效应,即如果教师从高校得到的补偿和他们已沉淀的教育投资不匹配,那么,教师一般在自身教育投资方面就会不足,并导致教育低效率现象。高校产权的界定以及高校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出教师激励机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教学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之一,因此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影响了大学输出人才的质量。当前一些大学重视科研和社会服务而忽视人才培养,教学日益边缘化,殊不知教学是学校的主旋律,也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因此让大学教师回归教学,回归到育人为本的理念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张荣华 《高等理科教育》2012,(2):133-137,145
研究性教学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研究成果从理论方面来讲,尚未厘清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要素;从实践方面来看,缺乏从理科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实施研究性教学。本文在分析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其要素、总结高师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高师生物教师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素进行概括,以期为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以及我国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数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理念与数学教学行为之间存在差异、专业知识不完善、专业素养不足。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基地,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直接影响或决定课程的实施和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在数学教师培训方面应注意调整培训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培训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五所有代表性的高校691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教师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处理及影响因素等问题。结果表明:教师持有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客观主义的科研观;教学与科研在多个维度上存有性质上的差异;教师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呈正相关,但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小于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影响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学校与院系的政策与制度,而目前这种组织制度迫使教师不得不改变自身的信念,认可教学与科研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三所高校在教学中采用网络课程资源情况的问卷调查,初步分析了教师使用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分析发现,教师使用网络课程资源会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教师示范使用网络课程资源,主要影响方式及途径则是教师指定和推荐使用;教师经常使用网络课程资源的课程,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Award Winning University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Versus Resear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structur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 has meant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roles of former Colleges of Advanced Education staff regarding research, thus re‐opening for debate the question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se issues through the perceptions of the first 12 winners of award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s might be expected, the award winners tended to give higher priority to teaching than to research but in doing so made many significant comments about the two. Commen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ranged from supporting the idea that the two are independent to the belief that they were interdependent. More complex views were taken by those who saw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constant interac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questions as to the likely beliefs of those whose eminence is as researchers rather than as teachers.  相似文献   

19.
Teachers' design of a lesson is critical for helping their students develop academically effective forms of self-regulating learning (SRL) in classrooms. Using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the researchers integrated systematic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rom problematic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into teachers' preparatory programs and examined how such learning was associated with preservice physics teachers' SRL-based lesson design.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132 preservice physics teachers during the practicum phase of their teacher education at four major research universit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who contemplated both problematic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developed better SRL lesson-designing skills compared to preservice teachers who contemplated only problematic experienc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outlook for link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rom problematic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s a means of nurturing teachers' SRL, as well as suggesting implic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avenues.  相似文献   

20.
应用国外成熟量表工具对307位职前科学教师进行调查,探索其TPACK自我效能感,研究发现:研究对象无论是在性别维度,还是在院校层次维度,抑或是在学历层次维度,TPACK自我效能感大多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各个维度分量表和总体得分都不高。在研究基础上建议"拓宽视野,促使职前科学教师全面、科学地认识技术变革;增加技术支持教学的实践机会;引导职前科学教师在研究中发现技术发挥的作用;促进同伴互助,提升TPACK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