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瘟不火”是个比较常见的成语。瘟,指戏剧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如“这出戏情节松,人物也瘟”。火,兴旺、兴隆,“火爆”即为此意,如“这一场戏的场面很火爆”。整个成语本来用在戏曲表演中,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如:“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 (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 1册杨述《恰到好处》 )现在一般指不紧不慢地做某事或进行某项工作。但是,不知为何,《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均未收这一成语,并且往往被人写作“不温不火”或…  相似文献   

2.
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在考试中要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注重问题的多样化.纵观近年高考试题,无论是试题材料组织、背景构建和表达方式,无不体现出缕缕新意,对考生在设问的理解、题目陈述语言的适应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出现的含“不”等否定性词语的试题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考生对此类问题比较陌生,故缺乏应对方法,或对“不”视而不见,我行我素,或见“不”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不会做说“不”的章.本拟就含“不”试题的分析和解题方法,作一些介绍,以期对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午睡结束后,冯杰穿完衣服到我身边看我画画,我便和他聊了起来。“冯杰,你这几天表现好像不是很好哟,你觉得呢?”冯杰歪着脑袋想了想,点了点头。“你最喜欢和谁讲话呢?讲些什么呢?”冯杰嘟起嘴,嘀咕:“不知道了,忘记了。”“你不听话,邵老师很生气,你知道吗?”“知道!”“那你为什么不听邵老师的话呢?”“……”“邵老师看见你上课不认真最生气了,你要是乖乖的,像现在这样,那该多好呀!”“嗯”“你还没告诉我,为什么我生气时,你还是不听我的话呢!”“邵老师,你生气的样子真难看!”“什么?”我停下手中的笔,有些吃惊地看着他。“你那么凶,那么…  相似文献   

4.
“生气”与“争气”□江苏省锡山市张泾中心小学严育洪世界充满着辩证法。人的“生气”有时也能积极地转化为“争气”,并在合理的“争气”中发展成为一个生气生色、争气争先的有用之材。我的经历就是一部很好的“炼气”之书,其中,为别人“生气”→为自己“生气”→为自...  相似文献   

5.
“老师,您为什么不生气?”这天下课后,语文课代表又一次问我。“老师,班上有位同学期中考试作弊,又破坏公物,损害了班级荣誉,您为什么对他一点都不生气?这不是纵容吗?”我还是笑而不语。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日龄青紫蓝兔对兔瘟病毒的易感性。试验选用不同日龄的青紫蓝兔54只,分成6组,9只/组,分别为30、40、50、60、90和120日龄组,分别对兔瘟脏器湿毒的敏感性进行人工感染测定。结果表明30、40、50、60、90和120日龄组青紫蓝兔对兔瘟病毒的发病率分别为33.33%、66.67%、100%、100%、100%和100%。其中30日龄和60日龄青紫蓝兔人工感染后,其发病率范围在33.33%∽100%。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人工攻毒30∽60日龄青紫蓝兔可以被兔瘟病毒感染且发病,但不同日龄的青紫蓝兔对兔瘟病毒的感染存在有日龄上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兔瘟病有向幼龄化发展的趋势。结果显示青紫蓝兔在40日龄左右用兔瘟组织灭活疫苗进行首次免疫,60日龄时进行二免,对兔瘟病的免疫预防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高兴”和“没头脑”是两个男生,顾名思义,“不高兴”动不动就容易生气,“没头脑”则是个大大咧咧的男孩。可这两个男孩偏偏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简直就是搞笑拍档。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中,表达“喜欢”和“不喜欢”有很多方式,但它们的程度都不同。如果你喜欢某种东西或某个人,你就可以说I like…或I am fond of…如:I am fond of Chinese food.(我喜欢中国食品);如果你既不喜欢也不讨厌某物或某事时,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苏便问他:“你说一个干净人,一个脏人,他们谁需要洗澡呢?”那人说:“肯定是脏人.”苏说:“错了,是干净人要洗,脏人不习惯洗澡.而干净人习惯洗澡.现在你再说他们谁要洗澡呢?”那人说:“是干净人.”苏说:“也错了,是脏人要洗澡.他很脏,有必要洗,而干净人没有必要洗.现在你知道谁要洗澡了吧.”那人回答:“是脏人.”苏说:“你又错了,他们都要洗。干净人习惯洗澡.而脏人也该洗澡了.这下到底谁要洗澡呢?”那人说:“两人都要洗.”苏说:“你还是错了,他们都不需要洗澡.干净人根本不需要洗澡,而脏人又不习惯洗澡!”  相似文献   

11.
《荀子》一书(计三十二篇)出现“不”字2436例。一、《荀子》一书“不”字在句中的分布:1.不+动词,计1238例;2.不+形容词,计298例;3.不+助词+动词(或形容词),计466例;4.不+介宾词组(或介词)+动词,计48例;5.不+名词(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计39例;6.不+代词,计41例;7.不+数词,计14例;8.不+副词+被限定词语,计83例;9.副词+不+被限定词语,计206例。二、“不”限定谓语与限定谓语部分的问题:在否定句式中,不少限定整个谓语部分的,如“不”用作兼摄式句的状语,“不”用作递接式句的状语。三、关于肯定有“之”字与否定式无“之”的问题;四、与“不”字有关的动宾倒置;五、双重否定的结构类型,“不”与其他否定句连用,“不”与其它否定词中间有别的语言成分;六、与“不”字有关的几种句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招生》2009,(1):57-57
当天气转冷母亲让你带上御寒的衣物时.你是否嫌麻烦而断然对母亲说“不”呢?你知道吗:你不但伤了母亲的心.你还因为抵抗不了寒冷的袭击而生上一场病:当上级领导跟你说“你这样做不太好”时.你是否想都没想就顶撞回去说“不,我没错”呢?你这样做所收获的就是你的工作能力或处事方式总在原地踏步、永远也得不到提高。甚至有可能招来某些针对于你的报复行为:当很多人都在跟你说“你做不成这件事”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时自己正在从事着的这件事说“不”字了呢?  相似文献   

13.
午睡室里,孩子们一边脱衣服,一边说笑不止。我提醒说:“现在是午睡时间,请大家不要说话,免得影响其他小朋友。”几个听话乖巧的孩子闭上了小嘴,但有一部分孩子仍旧我行我素。我点了几个声音特别响的幼儿的名:“源源、东东,请你们不要说话,现在是午睡时间。”午睡室里稍稍安静了一些,可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开始交谈起来。我生气地朝他们吼道:“你们几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终于,午睡室里变得鸦雀无声。看来,我的生气起了作用。这时,只听一个小小的声音说:“老师,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原来是琛琛。“不听,起床后再说。”我余怒未消。他看着我…  相似文献   

14.
“我”和“自己”都是代词,一般是称代自己。可是在一些时候,“自己”并不等于“我”。主要区别有以下两方面: 一、“自己”多复指前面已出现的人或物。如: 1.瓶子不会自己倒下来,准是有人碰了它。 2.责任由他自己承担。 二、“自己”可以泛指句中未出现的某个主体。如: 1.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当主语不是第一人称,而后面要用一人称“我”时,必须写“我”,不能用“自己”代替,否则就会指代不明确。如: 1.今天上课时,老师表扬了自己。 2.他帮了自己那么多忙,连水也没喝一口。 这两句中,“…  相似文献   

15.
1.宜冷静不宜冲动。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作为班主任,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班主任必须顾及自己的情感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情感,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相似文献   

16.
让“良药”变得不“苦口”云南师大附小陈虹当班主任,总免不了要批评学生,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被批评者往往难以接受,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批评这剂”良药“变得不“苦口”呢?谈点个人的体会。首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对别人表示感谢,可以说“不胜感谢”。“不胜”即非常、十分的意思。但有些人将此写成“不甚感谢”,这显然属于错用,这里不仅仅是用错了字,其实应当是对整个词义的理解有偏差。  相似文献   

18.
当教师的不可能不生气,而且大半是和学生生气。生气对身体的害处众所周知,俗话说“怒伤肝”。教师经常情绪不好会使健康受到影响,轻者头疼、失眠、身体疼痛,重者还会导致明显的病症。有的老师说:“我这高血压就是让学生给气出来的!”其实,和学生生气对老师的伤害不仅仅限于身体,更严重的是对心理和行为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06,(1B):19-19
吴晓林在《教师博览》2005年第10期上撰文认为.“师道”.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道之“尊”.一是尊重学生.二是尊重家长,三是尊最自已。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利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就会对学生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