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活动理念】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值得教师和家长重视的问题。中学生随着性成熟的来临,性意识开始觉醒,对异性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并尝试着去吸引对方,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同学互相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中学生毕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心理还很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接近异性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2.使学生正确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引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4.引导异性学生积极交往,收获美好的同学友情。  相似文献   

3.
花季的烦恼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容易被误解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棘手、最难办的问题。中学生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自然产生的。老师和家长往往忽视这个自然性,将异性交往看成是不正常的,看到男女生在一起就仿佛如临大敌,采取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强行制止,美其名曰“对你的前途负责”。  相似文献   

4.
自从进入了五年级,孩子们对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敏感起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矛盾的情形:对异性抱有好奇与好感,想和他们交往,又怕别人说"喜欢谁""爱谁",于是又装作与异性势不两立、不屑一顾的样子,故意说异性的不足或故意捣乱,引起别人注意.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为了让孩子们正常交往,让他们感受到交往的快乐,沟通的美好,经过深思熟虑,我在我们班开展了以下活动.  相似文献   

5.
人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三情俱备,才能充分满足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父母兄弟姐妹的亲情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便开始寻求友情——同性和异性的友情。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性解放思潮的双重影响,社会和中学生自身对其异性间的交往到底是友情还是恋情,概念模糊,于是中学生异性交往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现象:——“敌视”现象:分明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对对方满怀好感,非常想和对方交流,却迫于舆论的压力,装出你不理我、我不理你的样子,内心满肚子话,脸上却冷若冰霜,公开场合互不…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导致了各种心理、行为困扰,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如何指导中学生异性正常交往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配合教育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征,对青少年学生异性交往的认识和行为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适应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调整自己与环境及他人的关系,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健康,顺利实现向成年期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转折的青春期,无论是其生理还是心理都在迅速的成熟。在此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便成了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棘手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在青春期异性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生物教师,通过多年实践,我总结出一套容易操作的初中生异性交往的原则,简称"三要三不",以帮助学生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急流险滩。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并充满争议的话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快速发育期,即青春期。这一时期的中学生逐渐发育成熟。出现朦胧的性意识。异性之间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与日俱增。他们渴望接近异性。了解对方,相互欣赏。当他们的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遏制的热流.产生对美好感情的憧憬时.如果任凭其“跟着感觉走”。那么异性之间的交往就很容易冲破理性的界限.带来无限的烦恼。甚至会造成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的中学生在生理上处于成熟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尝试择偶期,自然而然地会对异性萌生好奇和爱慕,这无可非议。只是当这种情感和冲动得不到健康的疏导时,尝试亲密接触的中学生就有可能走进误区,踏上歧途。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足够重视,采取更科学、有效的途径,引导中学生在青春期中正确处理好异性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0.
苏赞 《广西教育》2012,(2):9+11-9,11
异性交往,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经历,也是中学生第二特征(性发育)的表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于中学生的品德、心理、价值观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同伴交往是中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社会化学习与实践的重要途径。其中,异性交往则是他们情感发展、社会学习、道德实践等方面“人生最大的一次洗礼”。对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班主任不能视其如洪水猛兽,粗暴干涉、禁止,而应该以理解、宽容的心态正确看待、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1.
康伟  韩晓琴 《青海教育》2003,(12):13-13
异性交往对于年幼无知的小孩,是顺其自然、毫无介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第二性征的显现,中学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发展,异性交往不仅成为同龄人关注的区域,更是父母们十分在意的“雷区”。为此,笔者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并参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试图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与同仁。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由于环境因素和学业性质等原因,职中生的异性交往比普通高中学生显得更频繁,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如何指导职中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掌握适当的异性交往技巧,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活动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从了解自己、分辨友爱、坦荡往来等三个角度引导职中生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年少情怀,从而维护自己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鹰 《教育研究》2006,27(9):74-8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特点及其中学生对成人和学校教育干预的期望进行探讨,发现不同程度的异性交往在中学阶段普遍存在,且多数青少年处理异性交往问题的方式是较为成熟的。中学生对成人和学校教育干预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注意提供正确的指导。要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关注差距,增强干预针对性;理解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升入初中,正是步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对异性的敏感和好奇,使异性间的交往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然了,每年都会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一些同学会私下议论“谁谁希望谁谁好…‘某某对某某挺好的”这样的话题,所以,我会开一个班会,来和同学探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进入青春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心理年龄比较稚嫩,把握不住爱情与友情的界限,由此带来烦恼。本文以心理健康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教育引导为探究载体,提出"了解情况、倾注情感、正面引导、把握原则、适当调适"的处理策略,希望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地成长,顺利穿越多彩的青春季。  相似文献   

16.
黄琦 《学子》2014,(11)
正一、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一些中学生对正常的异性交往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念,他们将异性交往狭隘化为恋爱与性。而身体和心理的成熟使他们对异性交往有一种渴望,在外力与渴望之间有的中学生选择了妥协,有的选择了反抗,使有些本有着纯洁的友谊的双方走向"恋爱"或偷食禁果,导致了有的学生出现了对异性交往的恐惧,怕交往;对异性存有偏见,厌恶异性,拒绝交往;或认为异性之间不会产生真正的友谊。这可  相似文献   

17.
解读中学生异性交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来说,异性交往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随着现代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人们对于异性交往,尽管还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毕竟表现出了相当的容忍。问题是,对于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我们是不是也能有正确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呢?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因教师、家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个体身心的发育和成熟自然产生的,而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又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乱子"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辅导与教育对策,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帮助青少年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培养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技巧;协助青少年克服异性交往的障碍等。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除了生理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会产生想与异性交往的渴求,但又故意表现出疏远异性的现象.这样一种矛盾心理常常导致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交往产生许多困惑.因此,引导青春期的青少年学会和异性同学健康交往尤为重要.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这一特殊阶段,现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本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异性交往,学会和异性同学健康交往.  相似文献   

20.
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文章从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作用、特点、问题倾向以及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为中学生异性交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