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宜华 《语文知识》2012,(2):103-105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玉部》正文一百二十六字的字形、意义类别、非"玉"属字、编排原则等四方面的分析来研究此部字,概括《说文解字·玉部》字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集音、形、义为一体的字典,在我国语言文字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今天看到的《说文解字》,以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和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为最早全本。本文以"女"部字为研究对象,整理对比二徐本中"女"部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经典巨著,也是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它开创了汉字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一传统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说文解字注》)。那么,它为什么要命名为《说文解字》呢?"文"和"字"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4.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女"部共收字245个(包括新附字7个),是一个庞大的部类。选取特殊的25个"女"部字,结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相关文献典籍,试阐释古代女子人生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成书于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成系统的字书,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创立部首、系统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在《说文解字》对字形的分析及字义的说明中,蕴含着大量的远古的文化信息,因此对《说文》每一个部进行专门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文章以《说文解字》斗部字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和分类的方法,对"斗"部字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考察,力争对每个字的形、音、义都有细致的描述,并对其反映的文化内涵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540部首是《说文解字》分析小篆字体的基础构型材料,是认识古文字形音义的"纲"。文章从同部字内文字的排列次序、解说体例、解说方法三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巾"部字进行了初步探究,有利于对"巾"部字的掌握,并为其他部字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这不论是对研究古汉语、古汉字,还是对研究现代汉语、现代汉字,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它第一次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汉字的形音义问题。本文将《说文解字》二徐本中的"犬"部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它们的编排体例、解说体例、释文用字、六书归类等几个方面来归纳总结两书关于《说文》"犬"部字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日部70个字的考察,阐释了《说文解字》的解说体例,并从造字法和字义两个角度将日部字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日部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考察了日部字的编排情况,以便更好地解读《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9,(1):127-129
《说文解字》是一部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书,这部书共有126个"玉"部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文化内涵。以"玉"为载体的文化贯穿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人们的行为规范。从《说文解字》"玉"部字解释的角度来探讨《红楼梦》人名中反映的玉文化及其文化的演变。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比找出这些字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词义从古到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形音义相统一的语言学著作。此书四种义类238个"女"部字,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婚姻风俗习惯、亲属关系及对女性思想认识的变化,因此,《说文解字》是研究古代文化及汉语言与文化的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