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慧晴 《教育》2011,(17):32-33
团美食、团影票、团培训课、团化妆品……团购,作为时下一种新的购物方式,集中了网络购物和传统团购的优势,不仅商品便宜而且购买方便,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平时高价的商品和服务,非常贴合大学生追求潮流的需求,受到大学生的热捧。  相似文献   

2.
网络购物商品的丰富性、价格的低廉性、购物的便利性和群体的认同性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购物的主体。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所遇到的商家信誉度、交易安全、商品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发展。需通过加强商家商品、信誉度的管理,加强法制建设,倡导大学生理性购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共同建设网络社会信任.以促进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大学生网络强迫性网购、成人依恋、抑郁三者的关系,并检验成人依恋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66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依恋回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网络强迫性购物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可以通过依恋回避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3)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依恋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依恋焦虑、网络强迫性购物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可以通过依恋焦虑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可以直接预测抑郁,且依恋焦虑、依恋回避部分中介于大学生网络强迫购物与抑郁.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87.1%的大学生有网络购物经历,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总体水平不高,先前购物满意度会影响到后续购物行为;商品质量、操作的便捷性、商家态度、商家对商品的介绍、支付机制的安全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到大学生网络购物满意度。通过提供性价比高的商品、对商品做客观公正的介绍与说明、网页设计简洁、操作简便易行、提供良好的服务、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支付机制等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购物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意愿,促进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网络购物的信任程度、网上购买商品的可靠性、价格优惠程度、网络购物付款的安全性等相关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程度,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意愿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我国上网购物的大学生已经达到该年龄段人数的49.3%,大学生群体的计算机水平和文化水平比其他同龄人高,且思想意识也较前卫,因而容易接受网络购物.然而,网络购物在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引发一些纠纷.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方面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不同因素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影响的差异,最终提出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当代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的现状。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CSOCSS),随机抽取福建地区六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总体检出率为8.401%,其中网购后的负面情绪得分最高;(2)大学女生、独生子女、文史类学生在网络强迫性购物总分及部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较高,大三学生则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3)网购年龄越长、网购频率越高、消费总额越大者网络强迫性购物得分越高。结论:大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强迫性购物。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普遍应用,网购成了一种时尚潮流,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在网上购物,在这其中大学生成了主力军。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探究影响当代大学生网购的因素,意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网购的情况,为更好地发展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网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购物手段。调查发现,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的主力军。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其网络购物行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不同群体大学生网购行为的差异及其原因,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购物的新兴消费形式,正以其独特的力量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白领阶层后备军的大学生是网络购物中的最主要群体,其参与网络购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本研究发现,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形式,是对传统消费形式的继承和创新,消费社会学中的自我认同理论适用于网络购物。在大学生网络购物中,网络购物满足大学生符号性、体验性和功能性需求;自我认同是社会面向和个人面向的整合;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网络购物的兴起给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文章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部分学生的网络购物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群体特征、行为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关注在大学生中日益普遍的网络购物现象。采用焦点团体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实状况,通过因子分析,将大学生网络购物动机归纳为交际/娱乐动机、求便动机、权力动机、兼顾动机、成功动机以及独特/新奇动机。通过聚类分析,将调查的参与网络购物的大学生群体进一步细分为追求自我掌控、看重成功体验类型;追求互动亲和、看重省时便利类型;以及追求独特新奇、看重并行工作类型。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动机既体现了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又凸显了后现代社会、数字化时代青年学生的独特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凸显出诸多优势。在校大学生受网络影响最大、最深的高知识消费者已是网络购物的一大群体。本文通过调查在校大学生的网上购物品种集中程度、购物频率、对网购的信任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特征,以及电子商务网站的规划设计、网购支付的安全性等诸多影响因素,为网上零售企业制定有效营销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网络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大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也存在危害。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信息化时代下网络对大学生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购物方式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大学生行为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量表(CSOCSS)、大五人格问卷(BFL)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随机抽取福建地区六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物与神经质、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2)神经质和网购后的负面情绪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外倾性和责任心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网络强迫性购物在神经质、责任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结果说明在神经质和责任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网络强迫性购物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联系中国网络购物的社会大环境,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模式的研究分析,主要从影响网络购物行为的因素及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关键问题入手,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言献策,有利于其改进电商平台的设计,增加网站的访问量,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网络购物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体现了一部分主流的消费观,他们的网络消费问题代表了一部分消费者的问题。因而,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统计学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帮助高校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净化大学生网络消费环境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推动整个时代发展的今天,带来商业零售业改革和变迁的网络技术适时地促进和丰富了当前人们的购物方式。网络购物不仅方便快捷,可选种类丰富,而且价格往往要比实体店商品的价格要便宜。因此,这种买卖方式备受新环境成长的年轻人喜爱,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把网上购物当作是最主要的购物方式。大学生作为新潮、创新和接受能力较强、受多种新元文化的冲击的代表主力军,更是对网络文化青睐有加。另外,高学历的大学生熟悉电脑操作和技术软件的应用,网上购物更是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82-83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年,而2014年余额宝引领的网络购物更是创下新的成交纪录。在此背景下,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行为模式以及安全问题的探讨尤为重要。2014年5月,我们面向吉林大学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消费者网络行为及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本文根据针对吉林大学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网购行为的特点,发现大学生消费者的网络购物行为模式较多样化、产品选择具有多样性,同时在安全领域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