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评价性的角度考察消费文化,其价值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它与经济价值的创造有关;其二是它与一般价值问题的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消费需要靠生产来维持,而生产若是要维持挥霍性的消费,则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灾难,这同时也就是人类的灾难.在消费中提倡一种对自然、对地球家园的负责任的"消费伦理",换言之,唤醒消费者的责任意识,于是便提上了当今消费文化研究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董玲 《培训与研究》2008,(12):130-132
当代“国学热”的第一波发端于1993年,十年之后的2003年又重新掀起第二波“国学热”,至今是大有愈演愈热之势,这引起了学术界多方关注与争论。如何看待这种热?如何对之进行理性反思?特别是在当今应对新时期的全球化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如何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些都尤为显得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学热”的第一波发端于1993年,十年之后的2003年又重新掀起第二波“国学热”,至今是大有愈演愈热之势,这引起了学术界多方关注与争论。如何看待这种热?如何对之进行理性反思?特别是在当今应对新时期的全球化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如何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重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这些都尤为显得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泉州孔子学会洪辉煌会长应邀为我校物信学院同学作了题为"‘国学热’与高校素质教育"的讲座。洪辉煌首先从"国学热"的兴起及其原因说起。他指出,"国学热"兴起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从国际上看,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化日益强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背景,阐述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地位及内涵,总结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6个方面的价值,即愉悦心情,强身健体;培养拼搏进取精神,实现自我超越;增强团队和竞争意识,激发集体荣誉感;引导个性发展、体现人文关爱;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易白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评孔开新,显示了理性的文化批判精神;倡扬墨学,升华了爱国与民主思想;主张百家平等、东西文化融合,构建了新文化的理想模式。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当前"国学热"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白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评孔开新,显示了理性的文化批判精神;倡扬墨学,升华了爱国与民主思想:主张百家平等、东西文化融合,构建了新文化的理想模式。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当前“国学热”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校园文化将有哪些功能 ?该文认为主要有三大功能 :创造功能、导向功能、示范功能。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造 ,而大学校园文化的独立性、批判性特征 ,大学里的学生和教师等正通过自身活动显示创造性。未来大学校园文化导向功能将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发展观方面。在示范功能上 ,大学校园文化将对社区人群的文化消费方式、闲暇文化、价值取向等起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出口的现状、来华留学生生源地区、学生结构以及学科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实证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问题。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存在着来华留学生来源单一、来华留学生带动产业少、结构不合理、学科单一、留学人数波动大等方面的问题。要优化留学环境,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留学生奖学金助学金金额,激发学习动力;突出文化专长,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国际交流,实现境外学位互认。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传统的节俭主义消费观到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盛行,其实质是全球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之一。当代消费文化立足于经济学视域下的价值哲学、社会符码系统和工具理性视域下的组织原则,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消费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从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等方面着手,培育他们健康的消费心态,形成理性的日常消费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学案再释     
在迄今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学案史董理依然称得上是一个新领域,可以深入开拓的空间还很大。就拿"学案"一语的解释来说,至今也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论。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认为,学案体史籍是我国古代史家记述学术发展历史的一种独特编纂形式。其雏形肇始于南宋初叶朱熹著《伊洛渊源录》,而完善和定型则是数百年后。清朝康熙初叶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它源于传统的纪传体史籍,系变通《儒林传》(《儒学传》)、《艺文志》(《经籍志》),兼取佛家灯录体史籍之所长,经过长期酝酿演化而成。这一特殊体裁的史书,以学者论学资料的辑录为主体,合案主生平传略及学术总论为一堂,据以反映一个学者、一个学派,乃至一个时代的学术风貌,从而具备了晚近所谓学术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文"是中国古代的固有词汇,首指礼教文化,次指人事而与自然相对。近代国人对于"人文"的运用,在继承传统涵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其中与"科学"的结合堪称最大的变化。以概念史为视角,考察"人文"一词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尤其突显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对人文社和中国人文科学社的个案分析,尝试说明学术团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孔柏基的《敦煌印象》不但堪称为东方"印象派"绘画的杰出代表,更显示出了对西方"印象派"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标志了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宣纸油画"的诞生,更因为它包孕了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时间性,体现出"内容尽化为形式"和"材质尽融于形式"的双重可能,由此,不但具有艺术史的特别意义,同时更为艺术哲学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戏说”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化热点,这些“戏说剧”以浓重的市井气息,油滑、搞笑的手法赢得百姓的喜爱,成为电视市场的大卖点。这些“戏说剧”与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比较,从表面上看似乎有类似之处,都有戏谑历史的成分。但是,追本溯源,两揭示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化语境下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鲁迅的《故事新编》植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启蒙化语境,而“戏说剧”与全球语境下的后现代化思潮中的大众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关键性战略目标。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文章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落脚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下,分析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体现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概说》以“小书”的外形将洪子诚厚重的文学史观包含其中。《概说》是洪子诚历史整体意识、历史还原方法、不露声色的叙述语言风格和治史智慧的结晶。它实现了多重维度上的当代文学史的“完成”,但它在史的“完成”之外依然回荡着史的“未完成”话外音。它在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处理方法等方面,还有值得商榷的空间。洪子诚独特的文学史研究姿态,使《概说》呈现出具有特色的文学史写作风貌。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9.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先生的代表作品,小说从一位普通人的视角描述了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中国独特的文学分支——"抗日"文学,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93年葛浩文的英译本出版并取得成功,更是将该作的影响力扩展到了西方国家,成功奠定了莫言获得西方读者认可的基础。经研究发现,葛译本并非一成不变的翻译原作,而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将针对译本中的改写现象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记录有大量重视民生、关注和谐的思想内容,其“重农裕民、敬天保民、爱民如子、君民和谐”的民本观,以及适应时代进步的历史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并对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