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意义] 基于用户个人的研究兴趣和需求方向,探索实现数字人文信息精准推送的实现路径,以优化我国数字人文平台的功能。[方法/过程] 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平台为例,探索知识图谱、用户画像以及热点推送三种服务方式在人文学科领域的应用,以提升现代图书馆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结果/结论] 研究显示,将高效的人工智能推荐算法与数字人文服务相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精准优质的推介服务,将高价值信息精准地推送到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现有用户行为模型能甄别用户的差异,挖掘用户深层次需求,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精准服务,将用户行为模型运用于"智慧门户"建设,可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实践案例和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在对现有的图书馆门户系统和用户行为模型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以重庆大学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为例,探索用户行为模型在图书馆"智慧门户"的架构方式。[结果/结论] 实践证明,基于用户行为模型的图书馆"智慧门户"可实现用户、资源、服务以数据为中介的交互,能更准确地预测用户行为和需求,让数据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决策依据,是图书馆实现"智慧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环境扫描的“十三五”高校图书馆转型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十三五"期间,高校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用户环境和高等教育环境下,必须重新进行自我审视和定位,转型发展势在必行。[方法/过程]对"十三五"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信息环境、用户环境和高等教育环境进行扫描,通过扫描发现其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索新环境下图书馆转型策略。[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应构建泛在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创建用户驱动的多类型的数字知识环境,营建创新学习与学术交流的第三空间,塑建基于职能拓展的协作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构建基于关联数据的探索式检索系统,充分利用关联数据中隐藏的知识网络,向用户提供发现新知识的机会。[方法/过程] 基于DBpedia电影数据集,采用改进的向量空间模型进行关联数据的语义相似度计算,使用可视化的交互技术对检索结果进行呈现。[结果/结论] 通过基于任务的评价方法与IMDB进行对比,证明基于关联数据的探索式检索系统能够提高检索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并能引导用户发现其感兴趣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郭宇  赵树宽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7):108-115
[目的/意义]旨在深化媒介信息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知识创新中的应用,为科研团队利用新媒体进行知识创新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方法/过程]从媒介信息素养角度分析信息需求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信息整合能力对知识创新意愿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检验所构建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信息需求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信息整合能力对知识创新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作用。情境感知在信息需求意识、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信息整合能力对知识创新意愿的影响作用中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系统调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调研推荐系统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增强图书馆对知识信息的智能处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116所"211工程"院校进行网站访查和问卷调查,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受访高校图书馆均提供非个性化推荐服务,63%受访高校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推荐服务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形式各异,79%的高校积极寻求与其他平台的合作,拓宽推荐深度和广度。存在的问题包括:图书馆推荐系统个性化程度不高,过于依赖图书管理集成系统所附带的推荐功能,不够系统化、智慧化;推荐系统满意度有待提高,有相当多的用户担心推荐系统会泄露个人隐私。  相似文献   

7.
朱白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9):130-134
[目的/意义] 为了提高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计算速度,解决目标用户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兴趣偏移而导致推荐系统质量下降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提升推荐系统运行效率和推荐质量。[方法/过程] 提出预先计算用户相似度算法和引入时间评分权重计算相似度矩阵的两种算法的改进,并利用Hadoop平台实证分析改进后的算法。[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预先计算用户相似度算法缩短了对读者推送相关信息的时间,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计算速度;引入时间评分权重计算相似度矩阵大大降低了MAE值,从而提高了推荐质量,两种算法同时应用后推荐系统在计算速度、准确率和新颖性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研究英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经验,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法、网络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服务需求、服务内容、运作模式、服务保障4个方面调查与分析英国23所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发展现状及特征。[结果/结论] 总结英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并从科研服务政策、服务体系、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5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服务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在全球"开放数据"理念日渐流行的背景下,为满足校内科研团队的迫切需求,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内单位创建并推出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方法/过程] 调研北京大学学者对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的需求,提出平台的综合定位,并从合作机制、系统选型、元数据方案、唯一标识符方案、本地化功能开发、应用效果方面介绍平台建设内容和应用效果。[结果/结论] 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的构建,将促进研究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出版,带动数据的广泛重用和规范引用,促进跨学科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研究数据服务的实践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随着数字时代向数据时代演进,科学研究进入“第四范式”,无论是研究个体还是科学共同体都在渴求能够获得更深入、更便捷的数据服务。研究型图书馆在科学用户的敦促下,主动推进知识服务升级,帮助用户扩展资源发现,揭示文献中蕴含的知识,构筑知识间的关联。在机器学习大行其道的未来,基于内容的研究数据服务是突破知识获取瓶颈的必然抉择。[方法/过程] 系统回顾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研究数据服务实践,深入剖析相关服务的核心价值,阐明研究数据兴起赋予知识服务的新内容,并进一步揭示研究数据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走向。[结果/结论] 基于内容的研究数据服务是图书馆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数据周转效率是未来机构科研产出多寡的决定因素,研究数据服务将愈加趋于碎片化、关联化和移动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针对图书馆特色数字馆藏建设中用户参与度低、参与持续性弱的问题,尝试建立用户参与保障机制,引导图书馆系统地考虑用户参与机制的引入问题,提高用户的持续参与度。[方法/过程]基于"志愿者参与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意愿调查"和"用户参与数字特色馆藏建设意愿调查"两个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参与动机、期望获得的激励要素和用户眼中的参与阻碍要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和国内外图书馆用户参实践,概括用户参与机制的基本要素,构建用户参与保障机制方案。[结果/结论]建立包括重点用户寻找和招募机制、宣传推广机制、激励引导机制、管理支持机制、质量控制机制所构成的保障机制方案,并说明机制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意义]以传染病领域为例,深入调研机构用户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类智库的信息需求,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染病智库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通过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政府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疾控机构和企业机构5类机构用户的信息需求.利用扎根理论逐级编码,构建传染病智库机构用户信息需求模型.[结果/结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基于某搜索引擎5亿全量数据,本文设计研究年轻用户大数据画像分析的总体模型和详细的研究流程,以建立用户画像的基本方法论.[方法/过程]借助数据分析与数据验证过程的结合,通过KL散度和AIO社会学模型选取有代表性的计算样本和标签样本,并利用CH-Score和SH-Score明确算法与相关参数,利用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4.
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用户画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通过构建用户画像的方式来识别与描绘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不同用户群体,进而准确地提出符合目标用户期望的功能优化与差异性服务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途径,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用户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的目标、行为和态度,进而聚类用户分型并构建用户画像。[结果/结论] 形成"自主进修型""镂心研究型""生活消遣型""资讯衷爱型"4类用户画像,通过解释分析不同用户画像模型中存在的群体特征与关键差异,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面向用户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更具针对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已成为网络用户获取知识常用途径之一,也是网络环境下重要的社交方式。探究用户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刻板印象以及矫正消极刻板印象,对社会化问答社区的运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选取知乎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数据资料收集、三级编码等过程,结合图式理论,构建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化问答社区刻板印象内容包含用户属性、平台属性、社会属性3个维度,其中用户属性包括用户水平和使用原因,平台属性包括管理体系和社区氛围,社会属性包括知识问答和社交营销。用户门槛低、内容审核机制不严格、消极现象明显以及软文广告较多是用户产生消极刻板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探析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供给优先序,从用户需求视角优化其服务内容,丰富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方法/过程] 在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现有相关研究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访谈法、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炼27项服务项目,并运用KANO模型分析法,结合混合类分析与Better-Worse系数分析,识别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内容所属类型。[结果/结论] 用户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涵盖3项魅力型、16项期望型、4项无差异型、4项混合类型,对此应从升级混合类型服务内容供给、重点关注期望型服务内容供给、扩大魅力型服务内容供给、调整无差异型服务内容供给4个方面出发,分层次、分阶段地优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有效对接用户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