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卫东  左娜  陆璐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7):112-119
[目的/意义] 从知识融合的角度切入,解决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分散性、海量性与公众知识需求的完整性、精准化之间的矛盾,为用户提供更为有效的决策支持,提高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过程] 阐述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其价值需求,剖析知识融合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知识融合的流程,根据流程设计"数据级融合-概念级融合-决策级融合"的多层次的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知识融合体系架构,并为每个具体层次构建相应的运行框架。[结果/结论] 设计出的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知识融合体系架构,为后续的扩展性与深入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利用知识元模型理论研究政府网站知识服务效果的优化路径,辅以可视化表征技术,以降低大数据环境下政务用户信息获取的操作负载和知识加工的认知负荷。[方法/过程]依据相关知识元模型研究推理出符合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属性特征的六元组知识元表示方法和四元组知识元本体结构,采用TextRank与HDP算法分别抽取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关键词和主题词,并由领域专家根据抽取结果确定知识元,构建包含知识元本体库生成和可视化知识服务的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领域知识元可视化表征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政府网站发布的共享单车实例检验知识元可视化表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实现政府网站粗粒度信息服务转向以知识元为单位的细粒度知识服务范式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可视化知识服务模式增强了政务信息导航的结构化和用户解读领域文本语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对市级政府网站知识服务质量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政府网站知识服务质量的提升、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搜集及问卷调查确立政府网站知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应用MUSA模型和标杆管理法,对市级政府网站知识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实证研究分析。[结果/结论]实际获得3个市级政府网站知识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的测评结果,定位每个政府网站在知识服务过程中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薄弱之处以及需要优先改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结合公安行业领域知识服务的实践,探讨知识链视角下的嵌入式知识服务体系,尝试在依赖嵌入式知识服务平台之"傻瓜式"工具的基础上,改变行业领域一线人员的实务操作习惯,增强知识管理领域以及情报分析领域之学科情报服务人员的职业自信与职业价值。[方法/过程] 从知识资源链和人力资源链角度,分析知识链视角下面向公安行业领域的嵌入式知识服务的构成框架及知识服务内容,通过知识获取、知识整理、知识重组、知识分析、知识关联、知识咨询等环环紧扣的知识链条,将知识资源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与情报竞争优势,从而提出知识仓储嵌入服务、知识挖掘嵌入服务、知识决策嵌入服务之"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知识服务模式。[结果/结论] 面向行业领域的嵌入式知识服务突破了图书馆学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的瓶颈,针对行业图书馆、学科专业信息服务机构及科研决策部门依托"傻瓜式"平台开展贯穿行业领域实务操作全过程的嵌入式知识服务进行了新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简称“人图”)“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信息资源建设及知识服务相关内容介绍,分享人图在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对知识服务能力的推动与支持方面的做法。[方法/过程] 概括“十三五”期间信息资源建设成果;分析图书馆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探究“十四五”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介绍人图“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有关信息资源建设和知识服务相关内容。[结果/结论] “十四五”期间,要持续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它是提升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能力的助力与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技术融合是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而知识融合是技术融合的前提,对知识融合过程进行研究,对于引导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根据现有的研究构建一个采用论文引用网络表征知识融合过程的理论模型,其次根据知识融合过程每个阶段论文引用网络的特征设计验证方法,最后以融合新兴生物信息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生物信息领域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可为研究知识融合过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针对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服务提升理论指导的现实问题,构建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模型,为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提供发展策略借鉴。[方法/过程]运用扎根理论,选择6所高校图书馆,从决策支持服务人员和决策用户两方面确定40个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分别从资源基础理论和决策过程理论出发,对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的资源基础及用户需求等相关要素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典型关系结构。[结果/结论]从资源-服务-需求3个方面构建包含21个范畴、9个核心范畴的高校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模型,进而提出重视异质性资源建设、提供多层次决策支持服务、以基础资源需求为切入点等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在从信息社会向后信息时代过渡的进程中,正在经历从"信息"向"智能"的跨越。在大数据环境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双重因素作用下,知识融合作为知识化和智能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完善知识服务、智慧服务、催生高级智能形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开展基于全学科视角的知识融合调研,扩展知识融合研究视域,为全面阐释知识融合研究现状,构建统一的知识融合理论研究框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学科视角下知识融合研究现状,归纳知识融合在不同学科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注的问题、知识融合涉及到的因素、知识融合的应用场景等。[结果/结论]知识融合研究属于多交叉学科领域,概念边界模糊,研究领域分散,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框架。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在充分总结既往知识融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划分知识融合的研究取向,为知识融合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知识图谱已成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知识组织的新形态。利用知识图谱技术赋能红色历史人物知识问答服务,提升用户交互体验,对红色历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在梳理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组织及知识问答系统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红色历史人物知识图谱Schema与KBQA架构,从数据获取、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图谱生成和知识问答五个环节搭建了红色历史人物问答模型,并以老上大历史人物数字资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本文设计的知识问答服务架构在红色历史人物数字资源的图谱半自动构建、知识推理与智能交互方面具有优越性,提升了用户知识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0.
杨菲  高洁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7):99-107
[目的/意义]政府电子信息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下成为替代传统政府服务的新兴电子服务方式受到国际推崇。研究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公众持续使用意愿对加强政府电子服务建设和改进尤为重要。[方法/过程]借鉴TAM、ECM-ISC、D&M模型,以公众体验为导向,构建政府电子信息服务质量与公众持续使用意愿关系模型,以政府网站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信息质量显著影响公众满意度,满意度是公众持续使用政府电子信息服务的最显著影响因子;信息质量、信息互动体验质量及感知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归纳分析知识科学视角下国际知识融合研究主题和内容,探索其研究趋势,以期为图书情报领域开展知识融合研究,进而促进知识服务和情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系统梳理Web of Science中1990-2015年的相关文献,通过逐篇阅读、提炼和总结,从实现路径、评价、系统和应用研究4个方面进行主题分析。[结果/结论]知识融合的实现路径方面主要包括基于语义规则、基于贝叶斯网络、基于D-S理论和基于知识挖掘的知识融合;知识融合评价研究方面开发了具备属性值的融合知识测度和自适应评价机制;知识融合系统研究方面,在经典的KRAFT知识融合系统基础上,开发了KnoFuss等知识融合系统;知识融合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有面向网格环境、面向近似知识、面向网络文本和面向企业知识的知识融合。未来几年知识融合的研究趋势有:知识体系结构的优化,融合算法的改进,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以及结合大数据环境等社会背景和面向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型知识服务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大数据环境下,政务服务逐渐由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为更好地提升电子政务知识服务质量,需要了解影响政务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质量的因素。[方法/过程]主要对提炼的知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利用SPSS工具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探析,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根据旋转成分结果得出结论:政务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分为服务过程与系统运行、知识质量和公众特质与感观心理体验3个层面,包括服务类型全面性和服务安全隐私性等21个影响因素指标,为政务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美国教学质量中心与"2030教师解决方案"小组预测,教师在未来将成为一个混合型职业,由教学团组成员以各司其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定制化、有意义学习的教学方案。学科馆员应该积极探索,成为教学团队中的一员。本研究从学科馆员专业知识技能出发,提出立足图书馆资源组织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大学微课为例,着重构建一种基于碎片化知识单元的微课教学资源组织框架,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予以呈现。[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立足学科信息资源才是学科馆员进行学科服务的根本和立足点。学科馆员通过高效的资源组织、发现和呈现,实现面向学科的精准化服务,藉此成为高校教学科研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研究提供了学科馆员精准化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为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揭示过程,将隐含的、抽象的学科知识结构具象化,形成较为严谨的方法规范和理论范式。[方法/过程] 对揭示学科知识结构所调用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进行系统分析,将"三计学"理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学科知识结构理论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和协同整合。[结果/结论] 构建学科知识结构揭示模型,即以"三计学"模块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模块为支撑、学科知识结构模块为牵引、知识图谱模块为输出、四大模块交叉融合的"233-1理论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Nanopublication的知识服务架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军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7):131-138
[目的/意义]针对科学文献服务系统中信息过载的问题,提出基于Nanopublication的知识服务架构,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查找和理解科学文献中的知识,使得知识服务系统更加高效可靠地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发现服务。[方法/过程]引入语义出版的新模式Nanopublication,揭示科学文献中的科学结论,基于Nanopublication知识元进行知识服务语义建模,设计分布式Nanopublication知识服务模式。[结果/结论]该方案能够扩展现有的语义知识服务和发现框架,借助Nanopublication技术进一步增强知识服务的精准性和可信赖性,满足不同用户的知识服务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知识融合是一个随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并可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然而目前学术领域对知识融合的概念界定还缺少一致的理解,对其进行辨析有利于推动后续研究。[方法/过程] 通过充分调研和分析,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汲取以往研究中的观点和成果,一方面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概念的典型表述,并分别提取“处理对象”“融合过程”以及“融合结果”3个关键要素;另一方面通过知识融合系统体系架构的剖析来进一步明确知识融合的研究范畴与边界。[结果/结论] 综合概括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融合概念定义,并从流程角度对知识融合概念进行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