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软科学》2018,(6)
基于2000~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均衡面板数据,呈现"一带一路"跨国专利合作网络的特征及其动态轨迹,并采用固定效应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专利合作关系的微观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已经形成覆盖国家范围广、内部联系较密集的专利合作网络;加深共识、增加互信仍是推进"一带一路"沿线科技合作活动的重要保证;经贸、语言、文化的互通与融合,对突破"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领域尚存的信任壁垒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PATSTAT),以2000—2019年海峡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数字通信领域的合作专利信息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的区域分布、领域分布特征及网络演化情况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加坡是两岸在"一带一路"区域里最主要的数字通信专利合作对象,近年来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的数字通信专利合作关系不断密切,而中国台湾与新加坡的合作关系逐渐舒缓;H04L 29/06、H04W 4/00、H04L 29/08是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专利合作最热门的三个数字通信子领域;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反超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媒介作用有所减弱,中国台湾在合作网络中的媒介作用逐渐明显,但仍然不及中国大陆;两岸在"一带一路"数字通信专利合作网络中都未能占据结构洞优势位置。研究结论以期为提升两岸在数字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和进一步推动两岸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数字通信技术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国71所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信息搜集对象,基于其与100个国家合作情况,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地缘战略格局,分析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机制与重点领域、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业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有8种科技合作方式,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各自优势农业技术领域;存在合作国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经费不足、队伍稳定性低,注重形式、忽视项目落地,注重平台建设、忽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合作的短期效益、忽视长远战略布局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农业科研机构加强农业科技"软实力"输出、注重惠民项目开展、构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金融支持体系、完善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及加强海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1-2017 年 “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据,探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合作情况。首先使用生存分析的非参数估计方法描述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跨国专利合作数量和存续期情况,然后建立随机效应的Cloglog离散时间模型,进一步探索多种接近性因素、跨国合作经验以及国家研发实力对“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合作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缺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深化发展;(2)“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的地理接近性影响日益减弱,而社会接近性和技术接近性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合作进程的稳定性;(3)跨国合作经验累积以及国家研发实力提升对稳定“一带一路”区域跨国专利合作有着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为建立深层次稳定的专利合作网络提出建议:中国可以通过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沟通,充分发挥自身在区域内的引导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科技合作。  相似文献   

5.
专利是技术发展的主要载体,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专利合作能够促进各方技术创新,探索专利合作的演化以及技术态势,对于辅助识别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作机会有重要作用。本文以PATENTSCOPE数据库中"一带一路"申请人国籍合作专利为数据源,基于共现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上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技术合作演化框架;中观上运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专利,识别主要合作国家、技术领域以及申请人;微观上通过对专利标题关键信息提取,对专利合作技术点进行微观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层面上2013—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之间专利合作增长平缓,但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之间;中观层面上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专利合作IPC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H04、A61等,主要合作对象是韩国、新加坡等,合作申请人结果显示除了华为公司以外中国本土企业参与较少;微观层面上合作技术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编码以及化合物构造等,不同技术发展态势呈现分化或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国际经济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十二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分6个区进行时间和空间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加入对技术领域的深入分析,得出"十二五"期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的优势技术领域,进而得出沿线国家的技术动态及各国在华技术布局的特点和趋势。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专利申请前五大国进行分析,并根据WIPO公布的专利IPC分类号和技术领域的一一对应关系,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申请的技术领域与其对华贸易种类相联系,为"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网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欣 《科研管理》2019,40(7):22-32
本研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PCT专利合作申请信息构建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可视图、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和网络中心性指标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各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节点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均呈现网络规模较大、网络密度低、平均距离短的特征,网络中核心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大节点及高频合作国家对有所区别,网络分属不同类型,网络中核心国家的分布与排序亦有所不同。上述研究结果对沿线各国制定适合的科技合作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跨国科技合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共建合作的重要途径。土库曼斯坦作为地处中亚地区的"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与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对加深双边关系、夯实筑牢两国发展基础以及推动"一带一路"各领域共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农业空间格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双边贸易情况和主要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战略,包括:实施"土地进口"战略;以海外"高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桥头堡,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等。最后提出了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建设示范、保障性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越来越频繁。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梳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论文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论文和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论文的数量、研究领域等方面差异很大。而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合作论文的数量、研究方向、被引频次差异也较大。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应鼓励三国和多国科技合作,并且要关注不同国家的特色学科。  相似文献   

11.
贸易摩擦的最终目的是争夺技术创新的制高点。研究借助SPSS统计软件,以金砖国家2000-2018年在华获授权的3696项专利为依据,对外国在华专利技术的时序变化、专利权人、优势技术领域、优先权和PCT专利、有效专利、专利权利转移和被引用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大型企业专利权人是外国在华实施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主导力量,个人专利权人是重要力量。②根据科技发展需求,技术保护是外国在华进行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③经济发展水平和主导产业优势是外国在华实施专利技术创新战略的推动要素。④应该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合作,吸引更多核心创新技术首次在华申请专利和进行技术转移,推动中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比较优势指数、行业敏感性指数以及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对中国各省(市、区)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2010-2014年经贸合作情况进行系统梳理,详尽分析了我国主要进出口区域的进出口目的国、贸易方式、企业主体和产品种类。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情况,定量描述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状况,对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提出到2018年的5年以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科技合作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框架及协议,取得了诸多进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中国加强海洋国际合作和追求互利共赢的重大顶层设计。印度尼西亚位于两大蓝色经济通道交汇之处,地理优势十分突出,该国提出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是其发展重心由陆地转向海洋的关键性战略调整。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高度契合,两者深度对接将为两国的科技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文章在系统梳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两国加强科技合作的关键契合点,提出了海洋资源规划、产业链优化、基础设施风险防控、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等具有合作潜力的重点领域,建议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政策导向,结合民生要求和科学目标,加快推进两国的科技合作,尤其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应对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地质环境复杂,并且受到季风气候控制,极易引发多种自然灾害,危害严重,是阻碍“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科技与体制机制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跨境综合防灾减灾需求。因此,文章通过科学评估“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灾害防控能力,深入分析“一带一路”灾害风险协同管理国际合作模式,提出“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科技合作建议,倡导创建新型减灾合作机制,启动“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科技项目,实施“一带一路”减灾国际科研能力合作。“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推动我国防灾减灾先进理念、技术与模式走出去,构建多国协调的巨灾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与减灾联动机制,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科学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海外投资安全,培养防灾减灾高级专业人才,整体提升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杨忠敏  杨小辉  王玉 《科研管理》2019,40(5):193-202
外向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在发展中国家从高速增长到迅速下滑,中国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应对外部严峻的经济形势。目前已有研究涉及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与外向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很少,本文研究了知识产权制度距离在发展中国家对OFDI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特殊规律。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只有向知识产权制度距离相近且为负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时,知识产权制度距离才会起到吸引作用;而向知识产权制度距离为正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及发达国家投资时,知识产权制度距离都会对发展中国家外向对外直接投资起到阻碍作用。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在不同地区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投资两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方位地揭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发展态势,本文参考ESI提供的农业科学领域期刊和农业学科高被引文献的百分位数阈值,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收录的6,658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学领域合作发表的论文作为数据基础,使用一系列科学计量方法及可视化分析方法,从宏观(国家)、中观(科研机构)以及微观(合作研究内容)三个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在合作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合作机构来看,属于中国的科研机构在合作中具有绝对的优势;从合作研究内容来看,不同类型的合作机构,其研究内容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蔡中华  陈鸿  马欢 《科学学研究》2020,38(7):1207-1214
提高我国向沿线国家的专利申请质量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文章从专利申请质量的内涵出发,围绕技术质量和文本质量两个维度,选取7个指标构建了专利申请质量指标体系,使用结构熵权法确立权重,对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申请质量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向沿线国家的专利申请质量显著高于国内专利申请,高质量专利较多集中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有机精细化学和电气机械设备等领域;我国向俄罗斯的专利申请整体质量最高,而向印度的申请整体质量较低;从申请来源省份看,北京等5个东部省份向沿线国家专利申请具有高数量-高质量特征,表现出较强的对外申请实力。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我国2011—2017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分析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短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长期来看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边际动态影响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控制行业因素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后,结论保持不变。最后,论文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将东道国和企业因素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东道国风险容忍度,伊斯兰宗教文化更加偏好金融风险规避,其风险容忍度较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产生显著差异;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风险容忍度,更有利于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如何以经济合作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江涛  张倩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177-184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2009至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标准合作、标准示范和标准主导3类模式下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出口贸易总效应、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产品出口贸易效应以及域内贸易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标准走出去在3类模式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在SITC分类产品上的出口贸易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具有显著正向的域内贸易互惠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在实施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应注重标准合作、标准示范以及标准主导3类模式的协同推进战略,加强对标准走出去贸易互惠效应的宣传力度.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中国要在建立自有标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标准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示范效应推进出口贸易增长,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识到中国标准走出去是一项实现沿线国家贸易互惠共赢的利好政策,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