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所谓“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个感恩的心,才能真正快乐。”“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可是,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倍受呵护的原因,造成有的学生没有感恩之心,缺乏感恩意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老诗句,告诉我们的是感恩。“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词句,结草衔环、一饭千金的美丽传说,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相似文献   

3.
赵艺 《顽皮娃娃》2009,(1):I0006-I0007
中国人历来提倡以“孝”治天下,当“忠”与“孝”不能两全时,大爱之人往往舍“孝”而取“忠”,这是对家人、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感恩。感恩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孝的教育,就是让宝宝成人后懂得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4.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对“感恩”二字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的感恩之心一般始于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那就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5.
数字     
半数中小学生最大愿望是好好睡一觉;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近七成认为成绩好就是“感恩”;90%在沪农民工子女今年有望义务教育免费入学.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的感恩教育很具体,细致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最典型的就是通过“食育”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每餐饭前,  相似文献   

7.
“感恩”顾名思义,就是“感谢恩惠”的意思。在《牛津字典》的解释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回馈他人”。不论是在我国古代和近代,还是在国外,感恩文化都是社会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活动背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然而现代社会对“感恩”越来越忽略。孩子们享受父母的爱,社会的爱、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回报”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体验感恩的机会,以“心怀感恩,拥抱幸福”为主题,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下一代》2011,(1):18-18
感恩励志课,是北京四中网校很多分校在与学校合作的时候进行的一项活动。北京四中原校长、北京四中网校董事长邱济隆说:“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要懂得知恩图报,要对父母感恩,对学校感恩,对老师感恩,对国家感恩。”  相似文献   

11.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就有许多有关感恩的故事和语句描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暖席,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帮助之人的感恩之情,对知恩图报这种美德做了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12.
感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的一些青少年特别是中职学生,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本文阐述通过在中职德育教育的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认识,“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回报。只有拥有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美好,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3.
罗红 《广西教育》2011,(26):12-13
感恩,作为一种历史传承的美德,支撑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理应被社会广泛的传播和永久的传承。感恩教育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那么,感恩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才能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德炎 《成才之路》2010,(31):I0003-I0003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往往“感恩”养育你的人,他们给了你无私的爱;“感恩”大自然,大自然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感恩”的挫折,(改为:“感恩挫折”。或将文中三个“感恩”换成“感谢”)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06,(4):21-23
去年以来,上海990电台新闻滚动播出“尚德实验学校提醒您……”,尽管仅是几句话,但确是尚德的“感恩”教育向外辐射的一种象征。从2004年下半年起,尚德在校园掀起了一股“感恩”的热潮:“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相识并让自己感激的人,“感恩”不相识但曾给予过帮助的人,从课堂的“感恩”课到“爱心大放送”再到“奉献征文”,为学生补上了传统美德的必要一课。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人之常情,“感恩”是传统美德,“感恩”也是人生一课。笔者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新课程资源,有效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李颖 《黑河教育》2012,(5):18-18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知感恩,何况人乎?然而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虽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却不知如何感恩。即便有些孩子知道应以什么形式感恩,却误认为感恩就是长大后多挣钱给父母。同时,部分家长对感恩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认为照顾好孩子是父母的职责,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什么事都不用他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少先队教育活动,让我们做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我们六(6)中队队员们刚刚接触“感恩”,都很好奇,不知为什么要感恩,怎么才能做到感恩。于是,我们开展了“说感恩、写感恩、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将会直接影响到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我国素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历代也出现了许多报答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救命之恩的千古佳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不知感恩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感恩。因为孩子们一降临人世,得到的就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被幸福层层包裹,所以往往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近年来,竹溪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学会感恩,共创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和感恩实践,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发芽,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