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校园网是高校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分析了高校网络建设的需求状况,给出了构造方案,引入几种先进网络技术等,说明高校校园网建设势在必行.高校应重视校园网与因特网和教育科研网相连接,实现远、近程教学和信息交流.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诸如:虚拟网络技术、路由选择技术、多媒体等.按星形的拓扑结构,由路由器、集线器和小型交换机组成网络核心.高校应根据这些组成适合自己的校园网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学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校园网可以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综合的网络环境.文章根据当前校园网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进行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的原则、设计的目标以及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学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校园网可以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综合的网络环境。文章根据当前校园网的发展状况及趋势,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进行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的原则、设计的目标以及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之窗     
网络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校园网应根据学校的经济、技术和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设计规范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应采取先进成熟的技术。2 坚持开放标准 ,易于技术更新和改造。3 采用国际标准 ,坚持规范计算机网络布线 ,考虑长远发展。室外应采用光缆 ,建筑物内可使用双绞线等 ,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4 广泛的可连接性 ,开放的应用平台。5 透明的网络环境 ,友好的用户界面。6 高速的网络数据传输速度。7 统一规则 ,分步实施。校园网的建设可分三步实施 :1 从教学和管理的实际出发首先建立部门局域网 ,以初步实现教学和管理网络化 ,需建设的网…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学校迫切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网络将架起信息交流的桥梁,因此,学校网络建设势在必行。学校校园网络建设的目的是将学校校园内各大楼的各种计算机、服务器和其它各种终端,通过高性能网络连接到总服务器上,组成分布式网络计算机环境并建成功能完备、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的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提高学校教学和办公的现代化水平。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好网络的建设,要有总体设计思想,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通畅、性能价格比高、易扩展、可升级;能提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远程的互联网接入;能提供防火墙,保证网络安全。因此在设计校园网及各种功能的配备方案上,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发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应采用先进和成熟的硬件、软件及交换网络技术,以适应大量数据传输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同时,要考虑采用的网络技术应有发展潜力,以适应新网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技术水平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校园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职业技术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从校园网的实现功能入手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校园网的发展思路.同时就人员培训、软硬件维护与更新、扩大网络使用面等因素对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也加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可以将计算机引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领域,从而共享资源,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环境。但校园网的组建又不同于商业网络,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建立适合自己的网络。以我校校园网的建设为例,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校校园网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可缺少的支撑环境。建立一个综合型、应用型的校园网,除主干网的建设应符合时代技术发展的需求,还应建立健全主干网络上的各项服务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本出我院实际出发,探讨符合我院实际的校园网建设规划方案,为学校校园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浅谈对校园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园网是远程教学手段最先进的基础设施,目前在建设中存在着诸如重网络建设,不注重网络开发与应用等制约校园网发展的几个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的状况,以及发展中遇到问题的原因;从技术、思想和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余芳 《文教资料》2011,(15):199-201
要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教育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需要关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空间.高校应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网络发展的特点,构建以校园网为核心的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拓展。为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还应通过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升网络技术安全水平,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等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网络环境下,要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应注重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以及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及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阐述了MPLS VPN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并通过某高校总校区和分校区校园网络建设的实例,详细说明了MPLS VPN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网中针对教学、科研和OA(办公自动化)等多业务系统的综合高效应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各校正以建设校园网的为契机,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并使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本文拟就对主干技术、网络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与应用等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根据实际需求明确建网原则 校园网络应实现如下功能:(1)具备日常办公和管理信息处理的功能;(2)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3)实现远程办公和远程教学;(4)实现本校与其它学校和部门之间资源共享的信息交流。建立校园网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资源保护原则:网络的设计应较好地保护现有的资源和投资;(2)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所在地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原因,边疆高校在网络建设、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边疆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需求,结合边疆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校园网的现状,分析校园网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合理建设、规范管理校园网,改善边疆高校教学和科研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校园网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从需求分析、网络整体方案,技术选型、设备选型、网络管理及实现等方面着手,设计康定民族师专校园网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正在从一个单纯关注互通性和性能的阶段,转移到关注整个网络的可管理控制和内容建设方面。新一代校园网对设备的易用性、可管理性和整个网络的性能及运营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新型校园网是一个包括基础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内容管理、业务运营和信息安全在内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可管理运营级”网络,并以此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良性滚动发展。依照上述先进理念,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建成了完全实现自主管理运营的宽带校园网。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网是一个承载学校各种网络应用的平台,现在的校园网已经能够满足各种教学的需求.本文主要根据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作者教学多年的经验分析了校园网在高校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校园网可以实现该课程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和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校教师教授这一门课的授课、备课、制作课件提供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全国范围内“校校通”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烟台福山区教育信息化同样面临着从多媒体教室建设向整体校园网建设的转型。福山区教育局希望通过“校校通”工程将网络触角延伸到每一所中小学校园,利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为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创建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网络环境,在享受资源共享、方便生活学习的同时,轻松实现校园网的多种应用和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全区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高校应用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理论的典范、应用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面对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校园网”传播先进文化已由可能变为现实,本文就利用高校“校园网”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应充分利用在高校现有的公共校园网络平台,结合学校计算机教育教学需求,构建校园网络课程教学与实验的环境,为学习者提供访问便捷、接近现实环境的网络教学和实验平台。目前具体建设实现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IPv6技术学习与实验平台:校园网网络数据分析与研究平台: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学习平台,是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实现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建设校园网.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如何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共享资源,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