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志愿者队伍,来自南非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是其中一员。2004年9月,他来到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别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在我访问的16个国家中,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中国官员听了,感到非常骄傲,问他此话从何说起。尼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有一个志愿者队伍,来自南非的尼尔·阿姆斯特郎是其中的一位。2004年9月,他来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别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在我访问的16个国家中,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坐在他身旁的教育官员听了,感到非常骄傲。问他此话从何说起。尼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我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课,课堂上,我出了一道世界上广为流传的智力测验题。那一次,简直糟糕透了。接着他讲了事情的经过。“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24位学生竟然都不吭声,我只得…  相似文献   

3.
刘燕敏  尹霜静 《高中生》2010,(13):42-43
2004年9月,来自南非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来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别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坐在  相似文献   

4.
唐虔是第一个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工作的中国官员,也是迄今为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职位最高的中国人。此次他专程为教科文组织参与主办的“学习科学国际大会”来沪,记者也第一时间在华东师范大学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以全球视野透视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5.
有人称,在众多的中国市长中,朱永新是尝、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在著名学者与政府官员的双重角色中,朱永新穿梭而行,相得益彰,也可以这样说,他是研究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领跑者,亦是变革中国教育的实践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命运是动词     
威子 《学习之友》2011,(1):49-49
一个俄国男孩16岁打定主意要加入克格勃。他跑到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办事处,一位官员告诉他,他们只收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最好是学法律的。男孩决定报考列宁格勒大学的法律系,以便日后加入克格勃。  相似文献   

7.
陈大超 《教师博览》2012,(12):11-11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有一次跟一位以色列的外交官员交谈,听外交官一再说到以色列非常重视教育,他便说:中国人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对方则说,以色列人重视教育与中国人重视教育不同。如何不同?对方讲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他说:我们的西蒙·佩雷斯做过以色列的外交部长、总统。  相似文献   

8.
正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有一次跟一位以色列的外交官员交谈,听外交官一再说到以色列非常重视教育,他便说:中国人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对方则说,以色列人重视教育与中国人重视教育不同。如何不同?对方讲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他说:我们的西蒙·佩雷斯做过以色列的外交部长、总统。他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以色列  相似文献   

9.
有媒体称,罗崇敏是一个富有争议的官员,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官员,一个没有可复制性的官员。他的改革涉足广泛,像他那样把如此众多的改革集于一身的官员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0.
命运是动词     
有一个德国男孩,16岁时他打定主意要加入克格勃。于是他来到了列宁格勒的克格勃办事处,一位官员告诉他,他们只收大学毕业生和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最好是学法律的。于是,男孩决定报考  相似文献   

11.
鲁人 《师道》2010,(1):18-19
鲁迅先生的思想之深刻,文笔之犀利,行文之简练,在中国文坛至今罕有可与之比肩者。然而,除了思想、文学上的成就,先生在教育上的建树却鲜为人提及。先生自1909—1927年,期间或做教师或做教育部官员,在教育战线工作了18个春秋。18年占了他生命三分之一,虽然,时间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教育家,而先生堪称教育家,实在是他在教育观念与方法上有许多至今仍可为我们所借鉴,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在报刊上看到中科院院士、前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讲过一个例子:复旦物理系过去有个学生书读得马虎,玻璃却磨得好,老师就发挥他的长处,对他进行鼓励,并不因此限制他、歧视他,这个学生毕业后到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磨出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天文望远镜玻璃,为中国天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读罢这则消息,颇有感触。我想,这个学生之所以能“磨出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天文望远镜玻璃”,除学生自身的素质、努力外,与其复旦求学时期老师“偏”才“偏”教的因材施教方式是分不开的。我不禁要为这位老师的做法鼓掌叫好! 按传统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葡萄牙将努力确保澳门的顺利过渡葡总统苏亚雷斯对美联社独家采访中说,里斯本的官员们将努力确保将于1999年交还给北京治理的澳门的顺利过渡。他是10年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葡萄牙总统。国际观察家们说,葡萄牙是欧洲联盟中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保持着最好的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IBM对160个国家的1500位CEO做了一个调查。这些CEO们一致认为:创造力是他们成功的第一关键的因素。近日,美国俄勒冈大学教育评估、政策与领导系教授赵勇关于中美教育的一些观点受到广泛关注,虽然他的新书《谁害怕大坏龙:为什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也是最差)的教育制度》主要是批评美国的教育,但是由于他既有在中国长大和求学的背景,又在美国做专业的教育研究,人们更关注其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他说:“说中国有最好的教育体制是因为它可以造就高分,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差的教育系统是因为那些考试分数是以牺牲原创力、发散思维和独特个性为代价的。”事实上,近年来,中美教育的差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推动这两种不同教育体系之间的对话和交流,2014年1月  相似文献   

15.
曾是英雄的化身在中国古代,尽管当官始终是最荣耀的事情,但人们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最好的职业,却不包括官员。古人将贤人分为渔、樵、耕、读四种,第四种才是读书人。  相似文献   

16.
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称,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在学者与官员的角色中,朱永新穿梭而行。他说:平生最得意的事是自己的教育理想得以在苏州实践,能够坦荡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术研究,常常享受到双重丰收的喜悦。姑苏城内城外,到处能够捕捉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刘霞 《师道》2005,(2):6-8
在他多年的苦心经营下,他和乡村孩子们的行知小学幸福地簇拥在花园、果园和田园的怀抱中。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国的乡村教育,原来可以这么美。美好的乡村教育,就在我们的人间——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走行知之路,让乡村孩子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是他多年前的心愿,如今,他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8.
关耳 《职业技术》2006,(20):1-1
近闻在天津召开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大学生“回炉再造”成了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此现象,记者采访了相关官员专家。  相似文献   

19.
一个领导者的素质、眼光、水平,最集中地表现在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上。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各级党政领导: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尊师重教传统的文明古国,尊师重教与否,历来是广大群众评价政府官员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重教兴教者,世世载誉心碑;反之,人人笔伐口诛。公元2001年1月,徐振溪调任中共寿光市委书记。短短一年时间,其尊师重教的事迹便在寿光市教育界广泛传扬,寿光教育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先拜学堂,后拜教师,尊师重教…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特辟专栏,拟从多个侧面反映我省教育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果与光辉历程。本期由朔州市原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李尧撰文,从一个政府官员的视角,解析他所亲历的朔州基础教育,从一个侧面反映我省近20年农村教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