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包含深层和表层两个意义世界层面.表层意义世界,几乎涵盖了作品所有的现实空间和人物,并为俗浊的原始欲求所笼罩,它以西门府为中心,体现着"浊"、"淫"、"假"等特色;处于深层的意义世界,有与大观园相近的"清"、"情"、"真"等共性,但未形成类似于大观园的鲜明自立的独特空间或区域.这个深层的意义世界不断对处于表层的意义世界产生超越,此种超越主要体现在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使表层意义世界的故事、场面、人物发生意义的异质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理想世界是大观园,它是个美的世界。充满平等自由的气息,有着现实社会所缺少的人文关怀。它是个纯情的世界,更是爱情的理想天地。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闪耀着作者新思想、新意识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世界观不仅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的价值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7月1日讲话中强调了"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加强世界观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关系到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我们提倡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利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克劳斯·黑尔德的论文集<世界现象学>的一个评述.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现象学何以成为"世界现象学"?"世界"是什么意义上的世界?自然的世界?文化的世界?世界是一还是多?它包含哪些环节、哪些层次?以及"政治现象学"和"交互文化现象学"与"世界现象学"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表现诗人于外部世界建立功业的热望之时,孟浩然不乏激烈昂扬之作.然孟诗的主要风貌乃为平淡,这是诗人的个性与生命历程交融作用的结果.无论激烈之作抑或平淡之篇,其中都贯注了诗人"拙"的精神与个性,前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后者表现了诗人生命的放达与超脱.  相似文献   

8.
对于教学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另寻他途,且不同观点各有其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之所以让人争论不休,主要是因为不同学者对"回归"和"生活世界"的理解不一,而且有的研究者在探讨这一问题过程中还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偏差.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和理想教学的建构.其实,对于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争论它是否应回归生活世界,而是认识到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特殊生活,是"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备受关注.但是,同样是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论述出发,得到的解释和引出的结论却大不一样.这就有一个正确理解马克思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围绕世界历史的"中心"问题、"世界文化"问题、东西方文明的关系问题、全球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全球化的实质问题等,对马克思的相关思想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辨析,以求达到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准确把握,进而为研究全球化提供某种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说"清客"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如是比拟.  相似文献   

11.
歌德所提出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历来有多种解释.它要么与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联系在一起;要么与以一种自恃的主流文学来一统天下的中心主义联系在一起;要么与人类文学演变的历史上所必然出现的结果联系在一起.本文结合<歌德谈话录>的具体语境,指出歌德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所具有的三种所指内涵,进而说明歌德的"世界文学"这一概念所张扬的既是一种理想,更是歌德本人践行的一种"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溯本求源、开拓致思的基础上,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思想.从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到追求和谐的愿景,从和谐社会的建设到和谐世界的吁求,和谐世界思想层层推进,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3.
绿色世界”是莎士比亚在早期喜剧中构建的理想王国,它充分体现了作家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和愿望。在公正、和谐的“绿色世界”里,活跃着一群“南欧少女”,她们是“美惠女神”的化身,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女性的时代精神,也寄托了作家对女性的理想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批判实证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理论".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幼儿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幼儿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边城>是一个悲剧故事,但它的表层叙事却是极关的:山水的自然美丽、人物的健壮美丽、爱情的凄婉美丽、民风的淳朴美丽,构成了<边城>美丽的世界.然而撩开这美丽世界的外衣,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背后隐伏的隐痛,走入它无法到达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6.
反思语文课堂的"超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上网的老师会有这样的体会:网络世界犹如无边的大海.徜徉在网络世界,点击着那一个个"超链接"按钮,有时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无所适从;有时,又会给人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惊喜.  相似文献   

17.
再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在不同思想家那里有不同的含义,不能当作一个笼统的概念来使用;中国学者关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观点也未达成共识,且存在逻辑上难以自洽之处;当前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是由考试的压力导致的,与"欧洲科学危机"的成因完全不同.因此"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解决中国教学实践问题的良药.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在<客观知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其中"世界3"是指客观知识的世界,它具有客观性和自主性,引导科学知识的增长.拉卡托斯认为"科学研究纲领"存在着自主性,同样引导着科学的发展.对比"世界3"和"科学研究纲领"的自主性,可以发现二者在解决对科学知识增长问题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着相异性.  相似文献   

19.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是怎样界定的?教育是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的?胡塞尔、哈贝马斯等教育家对"生活世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理解"回归",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与生活相互统一,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20.
"世界政策"是德国威廉时期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它改变了原先俾斯麦谋求德国欧洲霸主的政策,开始谋求世界霸权,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军扩建.本文分析了"世界政策"出台的真正原因,并指出由于世界政策从一开始就对国际形势估计错误,再加上以威廉二世为代表的统治者的一意孤行,因此世界政策必将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