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沧州日报》于今年5月14日和17日,两次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本报开展“有奖挑错”活动的启事》,向社会公开宣布:从1997年5月19日起,在读者中长期开展“有奖挑错”活动;凡在本报上发现舆论导向错误、政策性错误和错别字、人名、地名、语法错误,读者均可来信挑错;对挑出差错的读者,将在报上公开致谢并寄上  相似文献   

2.
5月23日,首都两家大报同时刊登了一幅新闻照片,题目为:破烂王用上了“大哥大”。说的是山东沂水县柳泉村村民靠捡破烂解决了温饱,有30余户破烂王装上了程控电话,一户还用上了“大哥大”,照片上正是这个破烂王手持“大哥大”讲话的情景。6月4日,《中国商报》(新生活周刊)在一版显要位置也刊登了这幅照片,不过,在照片前加了一个醒目的标题:这是一条假新闻。原来,商报编辑收到这幅图片后,发现有摆布的痕迹,让人生疑,便与作者牟某联系核实,结果证实破烂王手中的“大哥大”是作者一位朋友的,拍照时借与破烂王作了“道具”。  相似文献   

3.
癸未清明节前,佛坪县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数百万亩山林被毁,九名救火英雄献身。就在县上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后,《华商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幅大照片,黑底白字的《千名群众泪送九英雄》通栏大标题下,这幅彩色照片下沿署了一行黑字:英雄刘超的女儿只有1岁零4个月(《华商报》2003年3月31日,此版面见封三)。  相似文献   

4.
这么个怪里怪气的标题,又是个怪里怪气的题头设计,出现在今年6月1日《经济参考》星期刊上,还是头版全占,读者能接受吗?事有凑巧。此文刊出后不久,正逢《经济参考》创刊五周年,在编辑部收到的4000多封读者来信中,不少读者称颂这篇《水水水》:  相似文献   

5.
这么个怪里怪气的标题,又是个怪里怪气的题头设计,出现在今年6月1日《经济参考》星期刊上,还是头版全占,读者能接受吗? 事有凑巧。此文刊出后不久,正逢《经济参考》创刊五周年,在编辑部收到的四千多封读者来信中,不少读者称颂这篇《水水水》:  相似文献   

6.
报人多会说“溢美之辞易得,无情挑刺难求”,但当批评的芒刺戳到了鼻尖时,能够坦然对之的却十分难得。7月9日的天津《今晚报》“读者俱乐部”刊出读者季凯国的“真情宣泄”:“今天的晚报我最不爱看”!原来,该报6月7日第五版刊出一副照片:《传呼办证办到了城雕上》,一张约4寸见方的新闻图片,赫然显示着代办证件的联系号码。季凯国在信中尖锐地指出,那些办假证者  相似文献   

7.
1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o”同一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同一张照片,无标题,说明是“邓小平会见布伦特兰夫人”。看到国内版的读者都说:这条照片新闻真好。照片好,说明好,标题好。正象新华社总编室表扬这张照片的通报中指出的,它“画面生动,形象自然”,“使读者对两位领  相似文献   

8.
“职工明星谱”曾以“当代工人风采录”和“当代职工风华录”为名,是《工人日报》从1989年9月起推出的一个配有插图或照片的人物新闻栏目。至今已刊出近700篇,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一位山东肥城矿务局的矿工来信说:不少矿工看了这些文章,坚定了求上进的信心,争取尽快干出番成绩采,让自己的形象也同广大读者见见面。全国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1985年9月17日有一篇题为《心里要有“李鼎铭”》的文章,内容是说要尊重并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李鼎铭这个名字人们是熟悉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提到他,因而标题中借“李鼎铭”来代替“党外人士”,读者不会产生歧义。这种人名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消息、通讯、言论等文体的标题中屡见不鲜。标题中人名借代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以古代文艺作品和传说中的人名借代。《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一期有个标题:《现代“刘兰芝”坚强起来了》。刘兰芝是古乐府诗《孔雀东  相似文献   

10.
从川中日报流产说起国家不争气,在国外的留学生被人蔑视,处处受够了气。“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战开始。日本东京《读卖新闻》在第一版刊出我国庐山全景的照片,用出号字标题在照片上刊出《四亿人瞩目的庐山会议——蒋介石由独裁到民主》!  相似文献   

11.
开封日报今年提出了“头题学辽宁(辽宁日报),标题学羊城(羊城晚报)”的口号。几个月来,有些标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读者来信说:“近来开封日报上出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好标题,实在可喜可贺。”一位读者在来信中谈到开封日报3月20日的头题新闻时说:“看后令人欣慰和振奋。标题观点鲜明,用词洗练诱人。消息的引题是:《昔日园荒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推出了一个《众生相》专栏,迄今(3月25日)为止,已刊登了53篇。这个栏目刊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一些海外读者说:“我们爱看《众生相》,从中了解到了大陆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人民中国》杂志一位编辑来电话说:“这里介绍的人物,面广,特点突出,很有价值。”他们还准备挑选一部分编一期特集。  相似文献   

13.
王坤宁 《传媒》1999,(5):40-41
7月30日,《新闻出版报》发表该报记者王坤宁题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光明日报记者杨谷挑战英特尔公司》的报道.报道说:  相似文献   

14.
从香港《东周刊》事件看传媒报道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许多报纸在娱乐版用较大版面报道了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香港《东周刊》事件:2002年10月30日,香港《东周刊》用一幅女星被虐裸照作为封面,题为《字母女皇被虐裸照曝光》,内容是说一名神秘人日前向该刊编辑部提供一幅女星真实半身裸照。照片中女星正垂头痛哭,显然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强行拍摄,由于《东周刊》在刊出这幅照片时用方格做了眼部遮挡,所以无法直接辨认女星身份,但是台湾某报根据《东周刊》文内所给的种种相关提示推测出女星真实身份。这一事件引起香港各界的强烈谴责。成龙和梅艳芳等香港著名演艺界人士都出面…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的世纪,《人民日报》有了明显的变化:新闻信息量增多了,短文章多了,新开辟的栏目多了,版面活起来了。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1月4日起在二版开辟的《图文广角》图片专栏。这个专栏的登场,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为《人民日报》增添了新的亮点。 《图文广角》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真正把新闻照片作为独立报道新闻的载体。专栏从1月4日起正式挂牌开张,截至2月6日,共刊出16期,21条新闻或专题,其中除1月9日关于北京市雪后的图片报道专题没有标题外,其它都制作了新闻标题。这样就把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主题,十…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许多读者来电、来信希望《新闻战线》刊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2001年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应读者要求,《新闻战线》5月号已刊出博士生试题,本期刊出硕士生试题,供有志报考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可贵的自省     
2月12日《工人日报·新闻周末》在报眼这一显著位置刊出《答谢与自省》一文,就一名读者的质问,向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进行深刘的自省。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1月22日该报的《新闻周末》刊载了一篇题为《“春运”发起总动员》的头条报道,向读者发送了有关部门作出的“高效、快捷、方便”的承诺信息。而实际状况大不如人意,乘客买票依然困难,票贩子依然十分活跃,但该报未能对这一涉及乘客利益的信息进行连续报道,从而引起不少读者的不满,  相似文献   

18.
北京青年报以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为契机,以一个青年读者的来信为由头,组织。策划了一场以"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的讨论,从3月 11日刊出一个青年读者的来信开始至3月23日结束讨论,在短短的12天里,1100多名读者参与了讨论;这场讨论,使保尔和盖茨成了这段时间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北青报所以能够取得这次成功,起码有如下三点值得肯定: 一、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尖锐的富有挑战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命题,即一个青年在看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给报社来信中所阐明的看法:保尔精神的核心是以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9.
贾亦凡先生《试论报纸广告对报纸的负面影响》刊出后,编辑部听到身处新闻工作第一线的同志有些不同意见。无论是片面性理解的纠正,还是相反观点的商榷,都有助于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兹将具有代表性的徐松华先生来信刊出,以便读者对《电脑广场》创办的原委与广告的作用有比较符合实际的看法。来信在发表时稍作删节,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0.
四月十日《新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同时刊登了一篇报道、一封记者来信。报道的正题《改革带来生机一年五大变化》,肩题《徐州矿务局实行经济总承包责任制》;来信的标题《南京口腔医院的改革为何三起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