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改造世界、适应环境、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各派思想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方面,儒家,尤其是原始儒家的贡献最为突出。直到今天,儒家思想对于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孔子的经济伦理理想及其对现代民族精神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吸纳中国以民本主义和人格自由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民主自由精神,它是培育当代中国民主自由精神的心理和文化基础;必须吸纳现代西方以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分权制衡、民主法治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自由精神,它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必须发扬党和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与现当代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它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基础;必须创造出新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和宏伟纲领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的、以民主自由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任何民族的奋飞,都需要培育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值此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努力焕发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一、中华民族粮对过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凤阳的结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培育和增强青年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环顾全球,世界各国大都重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用以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爱国心。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传统文化对每个民族成员的熏陶都具有必然性,可以说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精髓,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纵观2018年各地中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也是题型多样,内容新颖,笔者简要摘取部分试题进行解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当今时代大发展大变革的新时期,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更好地丰富中华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静静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1-122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责任。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志刚 《学语文》2008,(6):22-22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奠定阅读教学的民族基础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为世人所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培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化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思想源泉。可以说,我国语文教育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此扭转文化多元化导致的青少年思想观念混乱和价值虚无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作为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不失时机地、旗帜鲜明地、积极有效地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该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积极与进步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统称,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观念和思想感情等的综合反映。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则是指深深蕴涵于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并维系着我们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培育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感受力。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不仅是当时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旗手,也是儒家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不仅在其所著文章中宣传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更在实践中践行着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与精髓。探讨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对待儒学的态度,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出李大钊对待儒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而且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和为贵”的思想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在儒家看来,“和”是事物的最佳存在状态,也是人们沟通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为贵”作为一种沟通理念,在价值取向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而也影响着现代组织管理。现代组织管理工作应该把儒家思想和现代管理学思想结合起来,使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化中坚的儒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历史化遗产,其表现在人自身、人我、天人关系上的积极入世的伦理精神对于解决当前青年一代中出现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社会问题,塑造当代青年的完善人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几千年不懈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当代中国,面对社会种种不和谐因素,缓和并解决这些矛盾,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儒学是我们民族的一份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习俗、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挖掘儒学中诸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中庸之道”等和谐思想,找出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契合点,以期用儒家和谐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文化思想扎根于中国,传播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日本就是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教大的国家之一。日本通过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吸收衍化发展,将其融入了其本国的民族精神、宗教"神道"、"武士道"、企业文化、法制、教育等各个方面,而且这种影响也会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16.
本在化转型与全球化语境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与评价儒家在构建21世纪中国民族精神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作用,探寻儒学原典与新的人精神的契合点,从而使传统儒学与现代化的对话成为一种可能,进而指出,儒学因其深邃博大,在当今,不仅不缺现代意义,且可补西方化与现代化之偏。  相似文献   

17.
从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尤其是不断发掘的郭店楚墓竹简等考察研究表明: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深广而悠久,这在楚夏同源、北人南下的文化传播、楚地出土文物与中原文化、楚人与中原儒家经典的情结、楚与中原的制度文化及方言现象、楚与中原文化的龙图腾及其文化习俗等六方面最为明显,由此可以证明中原文化的代表《诗经》对楚文化的代表《楚辞》确有诸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由来已久,纵观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工匠精神,但从全世界来看,我们就会发现近年来,我国与西方的一些制造强国相比,匠人文化正在逐步遗失。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向“高”“精”“尖”,就必须重拾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作为各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文章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要求,结合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实际,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在中国流行2500多年,它的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已将其精神特性融入了民族性格之中,并于无形之中发展着民族的和世界的作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与儒家伦理思想有众多契合点,挖掘儒家伦理思想的这种伦理资源,并把它转化为具有全球意义的伦理文化价值亦成为时代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儒家主导的中国传统伦理之于普世意义的伦理资源价值至少可以从人的完满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个体与社群,和平与公正等层面来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者认为孙犁的基本精神是“儒家”或“革命者”,本文认为构成孙犁精神最本质部分的是乡村文化。他始终保持对乡村的浓厚依恋,保留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文学创作和文学观上也有清晰的乡村文化色彩。当然,孙犁的文化资源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乡村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他对乡村文化也有所超越和批判。但是,总体而言,孙犁体现了乡村文化的无声浸润,是乡村文化孕育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