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博览     
新闻传播与农民张学洪在论文《略论农村的新闻传播》一文中,根据一九八三年江苏省受众抽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几个有趣的结论:△在农民中,广播作用最大,占首位,人际传播占第二位,电视、报纸的作用加起来还不及人际传播。△报纸、电视的普及率是相当低的,大多数农民很少甚至不接触报纸。电视的稳定观众只有百分之十三,报纸稳定读者只有百分之十四点七。  相似文献   

3.
博览     
新闻传播与农民张学洪在论文《略论农村的新闻传播》一文中,根据一九八三年江苏省受众抽样调查的结果,得出了几个有趣的结论: 在农民中,广播作用最大,占首位,人际传播占第二位,电视、报纸的作用加起来还不及人际传播。报纸、电视的普及率是相当低的,大多数农民很少甚至不接触报纸。电视的稳定观众只有百分之十三,报纸稳定读者只有百分之十四点七。电视观众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电视机拥有量小。一九八四年,江苏省平均每百户农民只有五点四台电视机。其次,农村电源缺乏保证。阅读起点线偏高是报纸在农民中难以普及的一个主要原因。一般来看,报纸在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人中才比较普及,而在农民中,文盲和  相似文献   

4.
做一名记者,最容易“打响”的是抓与读者切身利害相关的话题。 在杨荣的新闻作品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尽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可他们在媒体报道内容和受众中却只占少数。“替”农民说话,许多时候甚至连农民自己都不知道。不像为企业家塑形,至少也能够结交几个“有用”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少奇同志在有关新闻工作的多次谈话中,高瞻远瞩地对新闻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读观点是其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报纸—记—读三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的阐述,确立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为我们今天发展受众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业广播新闻潜在的拓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平 《声屏世界》2004,(12):47-48
农业广播新闻具有广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首先从媒介来看,在城市媒体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今天,广播的收听优势只存在于移动人群之中,而在农村,全国性报纸、电视受众市场还不大,网络也不流行,媒介竞争局面与城市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广播媒介是农村的传统媒介工具,也有专家预测,在城市消费市场面临饱和的状态下,广告市场利润也呈下降趋势;再次,农民消费能力在逐渐提高,因此,下一个广告增量空间就是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同时,在不富裕的农村,广播以其传递信息快、收听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更容易成为农村媒介的首选。农民了解国家大事,获取科技和市场信息,对农广播节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在农村,广播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坚守农村,开拓农村市场是广播媒介的明智之选。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9亿多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生活消费环境、欣赏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相对而言,电视媒体比报纸、广播、网络等其它媒体更容易让农民朋友所接受。声画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具体、视听兼备这些独特的优势,使得电视在农村具有更广泛的受众。农民钟情于电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电视新闻节目、专题节目、娱乐节目和农业科技资讯有较强烈的需求。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村的信息资源与受众资源会更加丰富,不论是从争取农村受众群体的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电视传媒都应该创造性地通过喜闻乐见的节目,积极主动地…  相似文献   

9.
县级广播电视台处在基层,面对的受众绝大部分是农民。农民对节目的认可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影响该台的形象。而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报道,也因此成了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为涉农类报纸的主要内容,技术版在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然而,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面前,农业技术版面在服务读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新问题与困境。本文旨在分析相关情况,并探索农业技术版面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现场报道的增多,记在广播里“发声”、在电视里“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记与听(观)众直接交流,这无疑进一步密切了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但与此同时,记也不可避免地连同新闻主体一起,成为受众评头论足的对象。如何摆正采访与被采访、采访与媒体、采访与受众的位置,处理好上述几方面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记应认真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读一份颇有影响的法制类报纸,有这样一篇文章《嫁给农村人的烦恼——我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文章通篇讲的都是“嫁给农村人如何如何烦恼,乡下人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等。这只不过是篇小散文,而另一家报纸上还有一篇报道农民买电脑的新闻,出现了这样的话:“农民就是农民,明明一台上好的电脑,因为设置了密码打不开,就认为是坏了。”读了这样的文字,我实在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农民怎么了?你们凭什么看不起农民?”农村人、城里人,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出现谁歧视谁的行为。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不…  相似文献   

13.
马骏 《记者摇篮》2005,(5):60-60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形势,农业科技新闻进入了兴盛时期,农民对科技新闻的关心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农业科技新闻虽然属于专业新闻,但是在新闻领域里已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广袤的农村拥有相当多的读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农业科技新闻已经成为新闻领域的重要力量。那么如何采访好农业科技新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相似文献   

14.
区县新闻是市报版面中的组成部分。在重庆市不少地方,区县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农业经济,富裕农民群众,稳定农村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从这点上说,区县新闻就是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报道题材的新闻,它是重庆市报纸版面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报刊发区县新闻,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刘琳  刘尚正 《青年记者》2012,(20):10-11
"三农问题"特指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新闻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地市级都市类报纸的发展无疑存在着诸多限制,但同时也面临着发行范围多为县城、乡镇这类"报业欠发达地区",有大量农村受众资源可发掘的机遇,因此积极做好"三农"报道,既有利于增加媒体在促进农村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分量",又有利于提升媒体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典型宣传是新闻宣传的重头戏。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宣传 中,我们《稻花香里》栏目对农村优 秀基层党组织和农村优秀党员有选择 地进行了重点宣传,取得了较好的宣 传效果。我认为在“三个代表”宣传 中,典型的选择很重要,主要应注意 以下四个特性及它们的辩证统一。 一、典型的新闻性与导向性 新闻典型的新闻性,主要指典型 能向受众提供较丰富的新闻信息量和 较高的新闻价值,进而能够引起大多 数受众的关注,在受众中能产生较强 的影响。新闻典型的导向性,是指典 型能围绕社会一定时期的政治、经 济、文化建设的目标,创…  相似文献   

17.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4):10-11
当绿茵场上不同的球队在激烈竞争的时候,场外不同的媒介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 就平面媒体而言,参与这场“媒介赛事”的,不仅有体育类报纸,也有都市类报纸、专业类报纸。各类媒体不仅纷纷派驻记在新闻源头上展开竞争——例如仅晚报全国就有七十余家派出记前往世界杯现场,而且也依据报纸的定位和受众推出世界杯专刊——例如《广州日报》的《世界波》、《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推出的《盛宴》、《经济观察报》专刊《世界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18.
王丽风 《青年记者》2016,(26):42-43
“三农”类报纸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运用科学技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办好“三农”类报纸,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新闻的现状及成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三农”类报纸近50余种,但是,“三农”类新闻稿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不高、缺少原创作品和精品的问题.具体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国家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功与否的高度,各级新闻媒体也纷纷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力度,开办了针对农民受众的农民频道、农村广播、农业报纸,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涉农新闻报道体系。但是在涉农新闻报道一片繁荣景象背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新闻记者对农村生活深入不够,对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切实情况了解不深,写出来的报道没有反映出农民最关注的困难和问题,导致了涉农新闻报道城里人懒得看、农村人不愿看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0.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