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天,翻开报纸,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的会议新闻。它已成为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传送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新信息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如果我们逢会就报,报道方式又是老套路,势必把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套话、空话和长长的名单之中。读者不感兴趣。其指导性也就大大削弱了。那么,会议报道到底如何改?首先。不能“有会必报”。会议能否成为新闻,关键在于会议内容有无新闻价值。有的会议,如“两会”、“党代会”等重大政治性会议,不论其开会本身还是会议内容都有新闻价值。而有的会议,如工作例会,专业会议等,开会本身也许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不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2.
外电新闻报道同国内新闻报道上存在若干不同,从接触媒介的角度看,会议新闻又是新闻媒介经常报道的对象,因此,研究外电新闻对会议新闻报道就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报道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报道两会新闻如何在新闻报道上有突破,有创新,改变僵化的会议报道模式,也是摆在新闻媒介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外电对两会新闻报道的特点与缺陷,以便同国内新闻报道研讨相结合,取其长而避其短,不断改进两会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两会”(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报道,有一个不同以往的显著特点,就是中央下发了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报道的意见,从而给这个中国最大的会议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新鲜气息,也给我们的会议新闻的改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两会,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成为会议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两会新闻报道中的位置从以整合新闻为主的新闻“第二落点”提升到以原创打品牌的新闻“第一平台”。中国广播网亦借此东风,取得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两会”报道,不仅是对各媒体新闻业务水平的一次大考,更是对当前传媒发展态势及其变化的一次审视。回望2008年的“两会”报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与传统媒体彼此之间的借力、借势和借道清晰地演绎了未来传媒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每年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的“两会”,再到各部委的工作会议,各行业视工作形势发展而召开的系列会议,由此可见采写会议新闻是记者、通讯员一项基本功。但常有读者议论:“我就烦看会议新闻,又空又长,今天李书记讲话明天张厂长强调,一个套路。”也常有作者感叹:“搞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费力不讨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以往会议新闻报道,其主要弊病就是滥、长、空及写作的程 式化,报上常见的“格式化”会议新闻让读者生厌、心烦,有的报纸 因此类会议新闻太多,从而失去不少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会议被称为“新闻富矿”,每年的两会报道更是党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重头戏”。但是程序化、模式化的倾向,使传播效果不能尽如人意。改进会议报道,一直是业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网络、都市报等媒体的加入,两会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某些探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有观点认为,两会的花絮报道过多,真正有用的报道太少;有人更提出了“政治娱乐化”的倾向是不足取的。究竟该怎样开采会议这个“新闻富矿”?两会报道应着力于哪些方面去创新?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9.
有如春风扑面来--感受2003年"两会"新闻报道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两会”在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新闻媒体对“两会”报道关注度和力度更高。而由于此次“两会”报道是在中央有关改进会议报道精神的大背景下的首次战役性会议报道,所以,新闻媒体以不同以往的新闻策划手段和方法来报道此次“两会”。 本组专题旨在展示新闻媒体今年“两会”报道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分析和判断这些创新对新闻观念和报道运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郝莹 《新闻三昧》2004,(8):25-25
2004年的两会报道前夕,我报报社领导提出:要用创新的精神搞好两会报道。副总编辑王秋和说,加强新闻策划是我们办好报纸的根本,要提高报道质量就从改进“两会”报道开始。为此,围绕“两会”报道,报社抽调骨干,成立了策划组、编辑组、采访组,集中智力提出了16个“热门话题”。这些题目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当前建设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体现了当前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大家感到能出彩,有戏。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政协全国十届一次会议和全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举国关注,世界瞩目。因此,聚集“两会”、报道“两会”,自然成为新闻传媒3月份宣传报道的头等大事。纵观省内外十余家报纸的“两会”报道,笔者认为:《华商报》在“两会”报道中进行了许多可贵的探索,给我们研究都市类报纸如何处理政治新闻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毅 《视听纵横》2002,(3):73-73
每年的全国两会,既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又是各大媒体新闻战的前哨。细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来自基层百姓的声音是越来越响。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主打新闻栏目——新闻联播,今年的两会报道作了重大的创新,新增了一个“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的板块,  相似文献   

13.
陈瑶 《声屏世界》2011,(11):50-50
新闻需与时俱进。时政新闻需要与时俱进.樟树电视台通过改革会议报道做精新闻。今年的“两会”,《樟树新闻》在传统的报道“两会”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本台评论,把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集中在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上,取得了较好的报道效果。另外.围绕主题做新闻,把镜头对准老百姓。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每年年初的重要的政治性会议。对于新闻单位来说,报道好“两会”,也是每年开局之时的一个重头任务。今年的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处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所以,虽然不是换届会议,但仍然受到全省人民和各新闻单位的强烈关注。“两会”期间,河南日报调动一切宣传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两会”的盛况,从策划到运作,从内容到形式,从广度到深度,都有一定的创新。 认真作好思想准备 多年来组织“两会”报道的经验告诉我们,要组织好“两会”报道,必须首先使上会记者充分认识人大、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克服“‘两会’年年开,很难出新闻”及“‘两会’是例会,会议报道只要比葫芦画瓢就行了”等错误认识。因此,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15.
从2001年到2006年,笔者曾5次赴京采访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从2000年到2007年,笔者连续8年参加海南省“两会”报道。笔者的切身体会是,“两会”报道是个富矿——值得所有时政记者们深挖的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16.
去 年9月 ,在美中关系委员会的安排下 ,笔者之一在华盛顿的美国外交部访问。当谈到中国的新闻时 ,一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脱口而出地把它概括为“Leader'snews”(领导人的新闻 )。他的看法虽然片面 ,但我国新闻给他人留下“领导人新闻”的印象 ,其中新闻报道中有大量会议报道是一个重要原因。“台上台下 ,布标高挂 ,群众鼓掌 ,领导讲话” ,这是一般受众对电视会议新闻的印象。长期以来 ,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 ,过多过滥 ,成为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电视媒体的特殊性 ,电视新闻中的“会海” ,比之报纸上的“会海”更…  相似文献   

17.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两会备受关注.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异军突起,各大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制作的两会专题成为我们感知两会、参与两会的重要渠道.缔元信《2011年“两会”互联网报道满意度报告》指出,关注“两会”的网民中86.7%的人会选择互联网作为了解“两会”的主要信息渠道,远远超过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电视和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18.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翟跃文,周燕群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回顾1997年的“两会”时,我们试图通过截取各新闻单位对“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这样一个横断面,来观察和感受一下各新闻单位“两会”报道的特色,虽然不免有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性报道,是主动式的客观报道,能够扩大报道的影响,把社会舆论的注意力聚焦到报道事件上,正确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甩,起到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各家媒体都会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综合、财经、国际、和新闻等各个频道,对会议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策划,让受众全面了解“两会”的精神,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两会”实质。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北京市“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围绕会议展开的新闻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媒体纷纷端出精彩的“新闻大餐”以飨读者。如何在做好程序性报道的同时抓好“两会”新闻。一直是党报探索的新课题。今年,北京日报转变思路,主动出击,兵分两路,各为其版,前方后方,紧密合作,程序、新闻,双翼齐飞。在对会议报道如何更好地实践“三贴近”做了新的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