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问题的提出 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体能”(身体素质)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且足先“体能”后“技术”训练,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理论,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运动成绩在根本上是由“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两种“元因素”结合而产生。其特点一是在所谓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阶段,只追求所谓的“体能储备”;二是由“令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两个主题阶段通过过渡与连接,构建“训练周期”。这种理论过分追求“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是基础,把体能与技术人为地分开。其实“体能”与“技术”本是一元的,但这个观点没有引起我国专家、学者、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就是在传统二元训练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年复一年的大量体能训练,是造成技术水平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转变训练理念,变更训练思路,抓紧青少年篮球训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不断从运动训练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运动训练理论日益丰富和完善,其目的是更科学地指导训练实践。以唯物辩证法回顾和评析我国颇受关注的若干运动训练理论,认为现有运动训练理论中的辩证法表现是竞技能力结构是普遍联系、系统与要素的耦合、三从一大原则是相对和绝对的辩证统一、夺标育人规律是现象和本质的同一;运动训练理论争鸣中,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整体与部分之罪、训练周期理论与小周期、板块理论是具体问题不具体之惑、超量恢复与适应理论是永恒发展的超"度"扭曲之困。以启发运动训练理论建立与完善的科学思维,更为客观地探寻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一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70,自引:12,他引:58  
茅鹏  严政  程志理 《体育与科学》2003,24(4):5-10,18
传统的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体能(身体素质)”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可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有人发现这个理论迷误了。“体能”与“技术”本是“一元”的。这个发现,萌发了“一元”训练理论,展开了对训练原理的新探索。本文谨对半个世纪的探索发现,扼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备战北京奥运会不可无视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运动成绩主要是训练出来的。备战雅典奥运会的训练工作,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备战北京奥运会,决不可无视这些经验教训。“二元训练理论”已确证错误。“一元训练理论”已确证其优势,然而仍潜身野处。这急需体育行政以改革家的气魄进行对待。这样,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训练工作,便将获得可靠的学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元理论与训练实践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茅鹏 《体育与科学》2003,24(5):1-4,9
在实践检验和学术探索的启示下,在对二元训练理论的分析、反思中,一元训练理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萌生。它对我国体操、跳水、技巧等项目竞争国际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它指导了我国第一个大级别举重世界冠军的诞生(并超抓举世界纪录)。一元训练理论刚产生就遭受大批判,迄今在我国训练大面上仍处于待发现的状态。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它是运动成绩创造力的一个宝贵资源,应该予以积极开发。  相似文献   

6.
从刘翔的成功再看"一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一鸣惊人,为中国的田径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刘翔的训练较中国其他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有着较大的不同之处,由此对“一无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重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专项化、实战化和个性化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推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介入,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已显著地呈现出训练的专项化、实战化和个性化的样式(以下简称“三化”训练)。“三化”训练科学性强,趋向突出,势头强劲,成效明显,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同项目、不同地区、不同人员的失衡性、曲折性和徘徊性等现象,直接制约着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三化”训练的认识不深、把握不准、概念不清、措施不力、实践不够。  相似文献   

8.
第12届游泳世锦赛游泳大项比赛,中国队出现16年最差成绩,令国人深感同情、忧虑、期待。“二元训练理论”主张“先退后进”大周期曲线的或然进步;“一元训练理论”主张“训练小周期”滚动式持续进步。北京奥运会近在眼前,究竟应该拿起哪项理论来应对?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课题。  相似文献   

9.
运动科学训练理念是一个建立在庞大知识体系,多种思维技巧、思维方法基础之上的创新意识。本文从直觉——模型思维技巧与大脑运动神经支配系统训练的高度自动化理念;碰撞——融通思维技巧与一元训练理论、二元训练理论争辨、否定带来的训练理念转变;想象——验证思维技巧与创新训练方法理念等三个方面,论证了科学思维技巧对于运动科学训练理念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本次学术对话,田麦久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从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定位;当前运动训练学研究的热点、难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运动训练学理论中"一元与二元理论"的争论;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以及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国际化格局等几个维度诠释了当前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进展。其相关论点对今后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发展及相关领域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红 《体育科技》2002,23(1):9-11
对北京城建女足 2 0 0 1年冬训在训练计划、比赛组织与管理、身体形态及机能监控、医务监督和运动员心理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探索 ,初步总结出符合该队冬训的科学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训练理论统制挡住体育强国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上金牌总数进占第三、第二位,我国体育仍未能确立强国地位.这主要由于体育行政以"二元训练理论"统制训练工作,打压"一元训练理论",挡住了体育强国建设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中、美女子足球队攻防技战术打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友好运动会等中、美女子足球比赛中进攻防守技战术打法的统计、对比和研究,分析了美国女子足球的优势和特点及中国女子足球存在的差距。在完成的有效进攻配合上,中国女子足球队次数少,且限于左边路地区,美国队则“全面开花”。在中场抢截上,美国女队也较中国女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女足世界杯代表着女足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5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德国、巴西队的攻防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在接控球、射门数、进球率、抢断球、争顶球、铲球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该文通过分析和比较,为提高我国女足的训练、竞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上海女足2012年联赛中比赛活动特征的分析,了解上海女足比赛中的跑动特点及体能状况;通过与国内最高水平比赛、国家队及其他世界强队的对比分析,了解与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差距,寻找到上海女足训练的突破点,为上海女足在第12届全运会中夺取金牌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方法:通过已取得专利的自主研发的足球训练负荷监控系统对上海女足2012年联赛上海赛区上海—大连、上海—长春的两场比赛进行跑动负荷的测试.结果:(1) 2012年联赛期间上海赛区的比赛与国外高水平运动队相比,上海女足运动员高速跑和冲刺跑的距离及所比重偏少.(2)上海女足在2012年联赛中不同位置运动员在比赛中整体跑动能力存在差异,边后卫和中场球员总跑动距离最多,而边前卫和边后卫的高强度及以上跑动距离最多,前锋高强度以上跑动距离最少.(3)上海女足在2012年联赛前准备期高强度的有氧间歇训练不足,导致联赛期间体能贮备不足.结论:我国女足联赛水平较低、对抗性不强,上海女足运动员联赛期间的跑动能力与国内最高水平比赛及世界强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的训练必须加强高强度的有氧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前南斯拉夫可可维奇带训上海十运会男足训练中周期阶段的划分及特点、各阶段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探讨青少年足球训练先进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能是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身体能力。广义上的体能,主要指身体的运动能力,包括身体操控及心理控制能力。狭义上的体能,则主要是指生理能量,即生理代谢的能量系统。笔者通过观察与数据分析,从广义体能的角度,分析探讨中国女子手球队体能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5 年四国女足锦标赛传球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05年在中国泉州举行的四国女足锦标赛全场传球次数、上下半场传球次数、不同场区传球情况、短传-9中长传球运用情况、对抗条件下传球情况、中国队与德国队传球情况对比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本届比赛全场传球次数少于男子比赛;上半场的传球次数、传球成功率均多于下半场(但无显著性差异);中场传球数最多、成功率最高,前场传球成功率最低;短传球数量、质量均优于中长传球;对抗条件下传球失误率较高;中国队在整体传球能力上与德国队相比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