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对小学生作文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大多练写命题作文,很多时候题目出得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崔峦老师的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习作命题及其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更新命题观念,改进命题方法,有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作文考试命题形式不断创新。命题者倡导“快乐习作”,语文教师与学生向往“快乐习作”,但目前的作文考试命题仍不容乐观,有的能引导学生乐写,有的却给师生带来一些困惑。困惑什么?有些习作试题要求过死,  相似文献   

3.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能传神,能表现出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文章的“眼睛”——题目,要起到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的作用。人们看文章,首先就是看文章的题目。一篇好的文章有好的题目,可以引入入胜,使人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认真研究作文命题,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命题是否得当,它直接关系到作文效果的好坏。题目出得好,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思路畅通,文从字顺,得心应手。反之,题目出得不好,命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没有东西可写,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把教师当成唯一的读者,作文中情感虚假、内容空洞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要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习作成为他们愉快的精神之旅。 一、变革作文形式,激活读者意识 1.作文命题,指向读者。题目是文章的灵魂和眼睛,设计开放的话题,不仅便于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而且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我的心事》的读者指向模糊,学生看了觉得平淡无味,勾不起写作的欲望。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把题目换一换,我们可以把它改为《×××,我想对你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和学生讨论之后,新鲜的题目出炉了:《爸爸,您辛苦了》《×××,让我说声“谢谢你”》《×××,你冤枉我了》《妈妈,请你原谅我》《老师,你可曾知道》……这样的题目,读者指向明确,学生写起来有的放矢,就避免了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含着激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讲,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能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说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因此,作文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激发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  相似文献   

6.
作文竞赛是小学经常开展的语文活动,竞赛题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成效。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打动学生情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就能充分施展写作才能,写出自己最好的作文。下面就以武汉“楚才杯”作文竞赛题目为例,谈谈小学作文竞赛命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写不具体”.可以说是小学生作文存在的最突出而又最普遍的问题。原因何在?一般认为:一是学生观察不仔细,二是学生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但是,我在准备市级习作教学观摩课,三教苏教版五上“习作5”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写不具体”还另有原因。  相似文献   

8.
时间:1999年5月19日年级:初一(1)课时:一课时师: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自能作文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今天,我们就以习作《从来没有这样烦恼》为例专门研讨一下如何评改一篇作文。请同学们拿出习作。(板书:《从来没有这样烦恼》作文评改)(生打开习作)师:如何评改一篇作文呢?(稍停顿,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答)可分三步走:一是审清题意,二是分析习作,三是写总评旁批。(板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步。(手指题目)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审题么?生:因为题目的中心词是“烦恼”,修饰限制中心词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习作指导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习作期待”。而“习作期待”的形成有赖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转递和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多向命题,诱发情感学生作文是生活积累的表现。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笔者认为作文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具启发性的题目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开拓思路,由此及彼产生联想,激发…  相似文献   

10.
标题是作文的眼睛,一篇成功的习作离不开一个鲜活的题目,各种题材、体裁的作文对题目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想使文章的标题鲜活起来,就要掌握一定的拟题技巧。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探寻新颖、适用的拟题方法,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扮靓”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批改领域中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就习作自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以“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政策为标志,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为核心,具有作文内容和形式的相对开放的特点,它所开创的命题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可以断言,未来几年的高考(包括普高、高职)作文命题形式仍将是话题作文。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所谓“自由习作”,即倡导学生用笔作文,可以没有固定的命题,不受体裁的限制,不论篇幅的长短,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命题作文”则是要求学生在自主作文时,必须掌握一定的审题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规则,运用好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写作兴趣。变“怕写”为“要写”、“乐写”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不要在题目某方面提出要求,给予限制。在内容方面应该紧紧围绕孩子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5.
封彦明 《学周刊C版》2011,(8):175-175
一、练习不拘一格。赏识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作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要加以一点儿限制,让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枯燥,就会乐于写。  相似文献   

16.
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出文章的灵魂。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路,启动作文激情和兴趣,引发写作欲望和冲动,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则会抑制甚至窒息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7.
闫苏 《湖北教育》2000,(6):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在今天以前和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所以,作文应是生活实践、思维和语言的统一。不与生活实际、思维规律相结合,没有内容,作文起来也就只是无源之水,照抄习作了。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作文时真正是有感而发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多做尝试: 一、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拓展并激活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成为作文的“会学者”  相似文献   

18.
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出文章的灵魂。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路,启动作文激情和兴趣,引发写作欲望和冲动,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则会抑制甚至窒息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9.
今天,命题作文依然是作文训练的主要方式,作文题目的设计集中体现着作文教学的理念和作文教学的方向,是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教师必须得在命题上花些功夫,让题目向求真务实上靠拢,命到学生心坎上,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20.
黄晓菲 《现代语文》2007,(7):103-10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痼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学生习作内容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严重,“造句”、“造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式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作文字数而不能自拔。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与体验,没有写作的材料,写作就成了苦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