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父亲节到了,老师建议大家给自己的父亲送一件礼物。2.从来都没给爸爸送过礼物的米西不知道该送什么给爸爸。3.最后,米西决定还是送一束鲜花。4.于是,他去花店为爸爸精心挑选了一束康乃馨。5.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送给了爸爸一盒巧克力。6.米西也拿出了他的礼物。7.不料,这束花引来了爸爸的一连串喷嚏!8.原来,爸爸对花粉过敏!9.米西赶紧和妈妈把爸爸送到了医院。10.经过治疗,爸爸终于恢复了健康。11.看着康复的爸爸,米西很内疚。12.可爸爸却特别高兴。父亲节的礼物@东子 @吴宜斌  相似文献   

2.
我在9岁的时候,因为想挣一点零用钱,于是去找我家的邻居马祁先生。他在芝加哥《美国市民》报社担任经理。我请他帮我找一份零工,让我在放学后去送报纸。他说,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的话,他就会答应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米西博士写字桌上的胶水用完了,他重买了一瓶后,就打算用那个旧胶水瓶制作一个机器娃娃。米西博士用胶水瓶做娃娃的身体,乒乓球当脑袋。然后他又用一块电脑芯片装进那脑袋里去。当然还得有手有脚,手臂是两支钢笔做的(可以根据需要取下来换)。娃娃的两条腿更是十分了得,那是两根一厘米粗的钢筋。米西博士把一节纽扣电池装进娃娃的身体里,然后打开开关,机器娃娃活了。机器娃娃眨巴着眼睛问:“你是谁呀?”米西博士笑道:“我是你的制造者,你喊我米西博士好了。你是个机器娃娃,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洛比,好不好?”米西博士出去有事了…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表演     
我喜欢看电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打扮得漂漂亮亮,在电视机里蹦蹦跳跳,真是太好玩了。要是电视机里有我该多好。我吵着要妈妈马上给我打扮起来,我也要到电视机里去玩。妈妈被我吵得没有办法,就对我说:“别吵了,你欢喜到电视机里去玩,赶快长大当演员去。”我听了又吵着马上要去当演员,那时我正好四岁。妈妈看我这样喜欢看电视节目,就送我去学表演。从四岁起,妈妈就不断地寻找机会送我去学表演。只要报纸上有举办小演员培训班的  相似文献   

5.
闪光的一课     
打9岁起我就得挣钱了。我问米瑟利先生能不能给我一条放学后送报的线路,他是美国《先驱论坛报》在芝加哥的一个代理人,住在我家附近。他说如果我有自行车他就分一条线路给我。我爸爸同时兼着4个工作。白天,他在一家金属薄板店制作霓虹灯牌子;下班后送花送到晚上8点;然后又开出租车到半夜;周末两天,他挨家挨户推销保险。他替我买了辆旧自行车,可是随后他就因肺炎住院,不能教我骑车了。而米瑟利先生并没有提出要亲眼看我骑自行车,而只是提出看看自行车。我就把车推到他的车库去给他看,然后就得到了那份工作。起初,我把报纸吊在车把上,推着车在…  相似文献   

6.
好奇先生     
好奇先生是个包打听,他的鼻子总是钻在别人的事儿堆里嗅来嗅去。比方说,他经过一扇关着的门,他肯定会透过锁上的小孔往里看,他要弄明白为什么门关着。再比方说,在火车上,他明明有报纸,却更喜欢伸头去看他邻座正在看的报纸。这样,好奇先生就没有多少朋友啦,因为人们不喜欢他总搀和别人的事儿。这不,和他同住在和睦城的居民正在开会,讨论好奇先生的“好奇”问题。城里一位最老的先生,刨子先生说:“我们必须想个办法,让好奇先生不再好奇。”“您说得太对了。”洗涤剂女士应道。她是城里的洗衣工。“我有个主意,保管叫他不再用鼻…  相似文献   

7.
《小读者》2004,(11)
马克·吐温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办报时,有一次,一位读者在他的报纸中发现了一只蜘蛛,便写信询问马克·吐温,看是否是吉兆或凶兆。马克·吐温回信道:“亲爱的先生,您在报纸里发现一只蜘蛛,这既不是吉兆,也不是凶兆。这只蜘蛛只不过是想在报纸上看看哪家商人未作广告,好到他家里去结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为何要到东京留学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呐喊·自序》找到答案,因为父亲的病,家庭日益贫困,需要把家里的东西典当换了钱买药。“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在这里鲁迅先生用了“侮蔑”一词,在鲁迅先生看来这是非常屈辱的,但父亲还是“魂系归去”,家庭一下子陷入穷困之中。在母亲的哭泣下,鲁迅先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去了在当时人们视为“将灵魂卖给鬼子”的南京水师学堂。总结一下的话,因为处于困境,希望走出困境,鲁迅先生才到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9.
背影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相似文献   

10.
多年前,美国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某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  相似文献   

11.
一生的情缘     
<正>读书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小时候,我是个"药罐子",当同龄的伙伴吆喝着水牛走向山坡、河滩或是在家带成群的弟弟妹妹时,我则被父母送进了学堂。那时高考制度还没有恢复,父母只是希望我在学堂里打发时光,待我稍大点就送我去学门手艺,以免将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父母的无心插柳却成就了我与书本的一生的情缘。我最早的课外读物不是书,而是报纸。父亲早年是生产队的会计,他每次去队部,总要带回来几张报纸。小时候我最深  相似文献   

12.
多年前,美国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就是里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某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  相似文献   

13.
送你一条路     
大卫·布伦纳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他出身贫寒。小时候,当别的孩子为没有轿车、没有别墅嘟囔不休的时候,他却在为一双鞋子、一顿饱饭而发愁。中学毕业时,他的同学有的得到了父母送的新衣服,有的得到了汽车甚至别墅。看到人家得到这么贵重的礼物,大卫也眼巴巴地望着父亲,希望父亲能送他点什么。父亲微笑着把手伸进裤兜里,摸出了一枚硬币:“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用它去买份报纸吧,逐字逐句地看———那上面有你的路。”大卫拿着父亲给他的硬币,当真买了一份报纸。他看到一篇介绍一位喜剧演员的文章,被深深打动。放下报纸,他遐想着:要是我能成…  相似文献   

14.
初心     
1天过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送礼物的形式是包裹在报纸里扔到他的桌子上。略受惊吓的穆天捏着兰花指打开报纸,发现里面有条肥头油面的鲤鱼正和他大眼瞪小眼。相较我那些惨痛的经历,穆天这一遭遇简直不值一提。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  相似文献   

16.
一天,毕加索先生家里来了一名乡下小姑娘,说要跟毕加索先生学画画。毕加索先生看了看乡下小姑娘,说:“你既然从乡下来到城里,你就到厨房去给我做饭好吗?我正要找个厨娘。”意思是,他不想教女孩子学画画。乡下小姑娘就到厨房做厨娘。每天,乡下小姑娘把饭做好后,不让别人送给毕加索先生,都是她自己送。每次送饭,她都要等毕加索先生把饭吃...  相似文献   

17.
入托     
从儿子呱呱落地到现在,与他共同经历了无数的“第一次”,然而,让我刻骨铭心的还是第一次送他入托。 那年春天,儿子二周岁不到,因为要上班,我们双方父母又都不在身边,我便准备送儿子去托儿所。那天早上,我只是带他去熟悉一下环境,打算第二天再送他去。交过费,我便带着儿子在托儿所里到处看看。托儿所不大,只有两个班。儿子看到有那么多小朋友,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这  相似文献   

18.
一天早上,杰克在他们家那个废的车库里发现了一头恐龙。他马上去告诉他的爸爸。“爸爸,车库里有一头恐龙!”杰克兴奋地说。“真的吗,杰克?太有趣了!到外面去玩吧,我正尽快着呢。”说完,爸爸继续看他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正记得当年父亲告诉我,他十多岁在西安考学,考完还没张榜时流浪街头,一老人介绍他去一个地方,说可以有饭吃。到的那个地方却是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要送他去延安当兵。我父亲的观念里当兵不好,而且国民党整天宣传延安是共产党的集聚地……他就没有去。我埋怨父亲,你要去了,你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了,我也成高干子弟了。  相似文献   

20.
一件小事     
1927年到1931年间,我在杭州教书,寒暑假中得空,就到上海去看望鲁迅先生。1929年8月底,我又到了上海。这时候鲁迅先生住在横滨路景云里。28日那一天,因为鲁迅先生约我晚上去吃便饭,所以我是单人去的。我到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