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谚语被称作是语言中的食盐,是语言中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语项,英谚与汉谚各自体现着自己鲜明的文化色彩,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意义重合的谚语是极少数的,用汉语简单地对译英谚往往导致意义的亏损和歪曲。  相似文献   

2.
谚语视野里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从地位、婚嫁、言行、才智、品德、特征及其它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汉英谚语中共同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精练而富于哲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英语谚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在汉译的过程中失真,致使翻译不能很好地表达原义。本文重点探讨了英谚翻译的有关技巧,以期能对英谚的汉译、汉用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越谚》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谚》是清代范寅写的关于越地方言词语和谚语的著作。它以记录口头俗语为目的,对于越地方言词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谚语均有大量记载,是现代了解越方言和越文化难得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5.
刘丹 《林区教学》2015,(1):43-44
谚语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传承并应用至今的语言精华,是纷繁复杂人类生活图景的完美再现,是人类智慧的百科全书。就其特征而言,谚语是价值坐标中朴素的世界图景,基于种族禀赋和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文明、一个民族心智的砥柱中流,是一个民族生存地域、精神空间的重要装备。谚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近年来语言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基于此,对俄谚中的女性形象原型进行管窥,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英语学习者所面临的对英语谚语的理解和翻译问题,从英语谚语的句法特点入手,通过对某些英谚特殊结构的分析,阐述了美谚汉译的处理技巧,以期使目的语更加传神传韵,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从地位、婚嫁、言行、才智、品德、特征及其它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汉英谚语中共同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日语中的谚语除了日本人自己创造之外,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中国文化典籍或以中国特有的人和物为题材。日谚典型的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特征,它保留着日本古代文化。日谚的特点之一是凝练、简洁。日谚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进一步了解日谚的文化特征,对于正确的理解、翻译和运用日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恒 《红领巾》2005,(1):71-74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从地位、婚嫁、言行、才智、品德、特征及其它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汉英谚语中共同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谈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以向是一个民族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倾向。谚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是反映文化取向的一面镜子。英汉谚语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人际关系、对待变化、看待时间三个方面的文化取向存在着差异。通过谚语了解文化取向,我们正确理解英汉谚语以及深入认识中华文化与英美文化各自鲜明的特点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6):56-57
复杂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每一事物都有多面属性,要从不同视角立体多层次地考察研究,才能全面准确清楚地认识它,了解它。自然界和社会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如此。作为社会现象的谚语也不例外。从其创作方式和流传特点来看,它是一种人民群众的文学创作,有口头性、流传性和集体性特点,归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和研究对象。然而谚语又是“积淀着一些民族语用时的‘现成方便’、语义上的‘丰厚含蕴’、语效上的‘鲜明生动’等多种需求机制的交汇融合结晶而成的富于美学素质、定型定义、现成习用的炼语或短句”[1](P1-2),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将它…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民族语言智慧的精华。哈汉谚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本文通过对哈汉谚语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差异的分析,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族语言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中国谚语集成·广西卷》的前言,文章从广西谚语的文化生态环境,广西谚语的文化内涵,广西谚语的民间诗律特色,广西谚语的艺术特色,广西谚语的民族特色等方面,对广西谚语作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入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任何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谚语都是它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就英语谚语的三个主要来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英谚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标准,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很多英汉谚语反映了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观念,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谚语中所反映的不同道德观念,可以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正确理解、翻译和使用英语谚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谚语。恰当地翻译英语谚语,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以及套译法等,与此同时,还应兼顾到英语谚语的民族色彩和文化习惯,才能使译文的表达愈确切、愈完美。  相似文献   

17.
技术集市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词语丰富,是非常完美的一种文字。而成语与谚语是其中的精品,语言简练生动,有许多成语典故甚至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因此,成语与谚语的英译对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成功地翻译成语与谚语决非易事,不仅需要我们精通两种文字,而且还要对双方的文化有很深刻的了解。王佐良先生曾指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没有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功底作基础,任何翻译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成语与谚语的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汉语谚语中蕴含的纯朴精到的教育理念,对当代青少年的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在青少年培养中要始终贯穿爱的原则,但必须把握好爱的限度;注重榜样与环境、信念与方法、理解与疏导以保证秩序的形成与稳定;教育培养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在于不断实现人自身品质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罗彬 《考试周刊》2011,(88):24-25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法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各自拥有大量的谚语。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等文化角度入手,探讨法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对正确理解和翻译法语谚语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