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由于其自身特点及其产生、发展的需要,从产生之日起就与劝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则是在这种劝惩传统影响之下而产生的一部以劝惩为创作目的的文言小说集。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有近200篇的作品带有较为明显的果报色彩,因果报应思想贯穿了作者成书的始终.我们姑且称之为<聊斋志异>果报小说.国内对于<聊斋志异>果报小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尚无研究该论题的专著,第二阶段批判<聊斋志异>因果报应的消极影响,第三阶段是<聊斋志异>因果报应研究的崭新时代.<聊斋志异>果报小说不但有深入研究的价值,而且仍有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黎安理的《梦馀笔谈》是一部文言小说,由十四篇作品组成,以第一人称叙事记述了他的所见所闻和奇情幻梦,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运用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目的是针对人心和世态积弊"骇观听、寓惩劝"。同时通过作品前后的议论,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生活哲理,也反映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文言小说的创作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劝诫教化”就是其中之一。它从文言小说的诞生之日起,就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发展至宋代,终于成为普遍创作动机之一。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对提高小说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过分强调这一动机,对小说的发展又起了极大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5.
《谐铎》一书,从书名及其具体内容的描写都昭示着作者的小说创作主旨,即小说既要蕴含教育劝惩意味,又要葆有娱乐消遣功能.如果说坚持小说的教育劝惩意味是大多数古代小说创作者的共识,那么,认识小说的娱乐消遣功能,自觉地把娱乐消遣与教育劝惩两者融为一体,则是《谐铎》一书作者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审美特性的清醒而理性的体悟.  相似文献   

6.
三国果报故事首见于《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复见于《三国志平话》以及明代《喻世明言》,由只字片言逐渐发展为完整的话本小说《三国因》,呈现出系统的嬗变轨迹。在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文人性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议论性、准确性和个性化。三国果报故事一直被因袭,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蕴藏商业潜能的题材,符合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满足编创者娱乐与劝惩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7.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劝惩教化内容,目前已有近百篇论文对此进行了探究。关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为了提高小说的地位,有人认为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对其价值,多数人认为其优劣参半。关于教化传达的方式,不少学者提出这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诗词、谚语、议论、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序跋来实现。目前,通过对具体小说文本解析探讨小说教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仍然存在尚未探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我国文言小说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发生了叙事角度和叙事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叙事演变的角度出发,结合宋代文言小说的实际,对宋代文言小说的叙事演变进行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三、“令人读之油油然有好善之心”    ——小说的惩劝教化功能。小说不仅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弊端 ,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 ,而且还能使作者内心深处的“冤苦”“怨毒”之情得以发泄 ,并借以讽世、骂世。此外 ,小说还应该具有教育感化人的作用 ,人们可以从小说对故事事件的描叙和人物行为的褒贬中得到启迪 ,受到感染 ,惩创逸志 ,感发善心 ,去恶扬善 ,净化和升华灵魂。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 ,不时指出小说的这一功能 ,用他的话说 ,即是“呜乎 !谁谓稗史无劝惩哉 !”(第十回夹批 )那么 ,金圣…  相似文献   

11.
由于记、序是宋代词科考试的科目,要求用散文写作,故引起了宋代特别是南宋以后文章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从文章学的视角,考察宋代文章学家对记、序文的"变体"及其体式、作法与写作技巧等的探究。记、序在宋代的"变体",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宋代文学的特点;而关于记、序作法和技法的总结,不仅丰富了古文理论,而且对发展古文创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达到高峰,科举的成就与书院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韶州岑水场为宋代著名矿产地,盛产铜、铅、矾等矿产,其中尤以铜产量最为瞩目,是国家坑冶业、铸钱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两宋时期岑水场的发展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变化,其一为劳动力主体的转变,由北宋时期的自由坑户转变为南宋时期的配隶犯人及厢兵;其二为生产技术的转变,胆铜法自北宋中后期引进后逐渐在南宋成为岑水场的主要生产技术。这两个变化,即与两宋时期韶州地方社会的发展相关,同时也受到全国坑冶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人对宋集的整理,是在元代图书典藏、刊刻的基础上进行的。明代公私对宋元遗籍的搜集和保存,应当说是相当重视的。明人整理宋人别集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宋人别集的刊刻、抄录等方面。另外,在宋人别集的重辑、选编和注释上,明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由于宋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国”,故使宋墓中包含着丰富而又庞杂的孝文化因素。考古发现揭示出,不同地区的宋墓中体现宋代孝文化的内容及形式互不相同并各有侧重。这种差异是由于不同地区所受宋王朝政治辖制强弱的不同及文化的沿续性所造成的。宋墓中所体现的宋代孝文化反映了宋代“以孝治国”、“教孝求忠”、“以孝愚民”的时代特点,孝文化中包含着强烈的政治特性。从历史的延续性看,宋代的孝文化直接影响了元代的社会文化,并预示着明清“愚忠”、“愚孝”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班固的《汉书》自传世以来,历经传秒和校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版本。宋代也有不同刻本,这些刻本分属于北宋本和南宋本,构成两大不同的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17.
宋人对黄巢起义以前的唐代藩镇割据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认识不同。对黄巢起义以前的藩镇割据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保卫京师、抵御外辱的积极作用,并且是宋人解决边疆危机、改造地方军事体制的借鉴对象。但对唐末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是唐朝灭亡、五代动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9.
宋小说已深入到大都市、小市镇的市民日常饮食生活中,使其具体、直观呈现并形成了系统,像酒楼茶肆等题材,对后世文学影响甚巨。以《东京梦华录》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笔记文学,为宋代饮食文学构筑起一个平台,使宋代城市市民日常饮食生活独立出来。宋小说笔记的饮食生活内容已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并互相融合,从而构成了宋代乃至宋之后无比生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