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硫酸软骨素的提取方法较多,就碱法、酶解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不同提取工艺进行了概要阐述,并将各提取方法的过程列于其中,比较各方法的优劣,以便更好的改进此产品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玉米芯中木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玉米芯中木聚糖的提取率各有差异。多数情况下,传统的碱法提取和蒸煮法提取等工艺中,木聚糖的提取率在18%-28%之间;采用微波辅助法,木聚糖的提取率可达3%左右。比较微波辅助提取与常规法提取可以看出,两者的木聚糖提取率相差不大。但微波辅助能够大大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使木聚糖提取过程更容易。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板蓝根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三种提取方法(1水煮醇沉法2渗漉法3超滤分离法),以总氮含量及靛玉红、靛蓝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对比考察研究。结果:水煮醇沉法有效成分含量最低,70%的乙醇渗漉法对靛玉红的提取效果较好,超滤法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及含总氮量的均很高。结论:从结果比较可知,超滤法工艺稳定性好,并且可全面的提取到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响应面法在优化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方法:以灯芯草多糖的产率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分别对水提法中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提取时150min、水料比20:1,此条件下,灯芯草多糖的提取率为1.431%。结论: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80℃、提取时150min、水料比20:1,此条件下,灯芯草多糖的提取率为1.431%,可以在运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麦胚芽油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229+126-229,126
通过小麦胚芽油冷榨法提取与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CO2萃取的综合比较,得出冷榨法是提取小麦胚芽油“绿色、无污染、环保”的理想方法,冷榨法制得的小麦胚芽油工艺简单,油脂品质纯正,符合国家油料标准,同时生产费用不是很高,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属于环保方法,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法,研究金银花挥发油的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工艺,选取提取时间、电压和液料比为随机因子,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按照Box-Benhnken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设计,以金银花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分析(RSA),并对金银花挥发油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金银花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酶解温度50.41℃、复合酶用量4.01%、PH=4.51、提取时间5.58 h,灭酶后超声功率100.39 W、超声时间34.55min、液料比11.76:1;出油率达到0.573%,拟合得到的模型符合实际.试验表明:金银花挥发油加入单料烤烟中,具有改善香气质、增加香气量、掩盖杂气、减少刺激性、增加清香、改善余味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程  金靓婕  张忠鼎 《内江科技》2011,32(11):100-100,67
本文采用微波辐射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以咖啡碱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微波辐射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配比(即95%乙醇/水的体积比)为4:1,溶剂用量为125mL,微波辐射时间为3min对比实验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波辐射法不仅提取率高,且更加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膜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双黄连口服液。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双黄连口服液提取工艺和膜分离技术提取双黄连口服液,并比较醇沉和膜分离处理后物理化学常数与各成分,以外标法计算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含量,膜分离纯化工艺均优于醇沉工艺,对其稳定性的考察实验,双黄连口服液的性状、含量、PH值和相对密度均稳定。结果:经过膜分离纯化工艺的提取双黄连口服液的稳定性明显增强。结论:本方法可以节省双黄连口服液的提取时间、药液稳定性和药液澄清度,可在今后的大工业化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来科学家们的努力,在生物碱提取手艺方面获得良好效果.本项目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验探究传统提取法--索氏提取法与现代提取法--超声波、微波提取法,在提取率方面进行比较,以及通过实验判断每种提取方法的最适宜的提取条件.简要介绍了小檗碱的性质及药理作用,并系统地阐述了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比较各种工艺的优缺点,实验是以乙醉为溶剂,在不同种提取工艺下从川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并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利用烟草资源,建立一种快速提取烟碱的方法,以烟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蒸馏法和微波法提取烟碱,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烟碱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乙醇浓度、不同时间、不同料液比对烟草烟碱提取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三种提取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影响超声波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四个因素: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料液比、pH;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40min、乙醇浓度为70%、pH为4。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河南野生红菇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选用4因素3水平进行实验,利用Design Except 8.05b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曲面和等高线图,探讨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红菇多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92℃,提取时间为157min,液料比为54ml/g,提取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经济实用,适合红菇多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解吸-内部沸腾两步法改进大学专业实验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如下:解吸剂浓度为40%乙醇、解吸剂固液比1:2、热提第一次时间1 min、第二次时间5 min、热提剂固液比1:40。并与传统醇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短、乙醇消耗少和浸膏有效成分含量高,有效的提高了实验效率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将突变级数法和熵值法结合构建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该模型包括构建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各层级突变系统类型及利用归一公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模型对中国29个制造行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得到29个制造行业的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及其绿色工艺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的顺序,根据该排序及特点将29个制造行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力划分为较差、差、一般、好、较好共5个水平,并根据各能力水平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不同工艺的提取效果。对提取优化工艺进行选择。方法:比较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的不同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液中的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绿原酸提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用于对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检测;通过不同提取工艺对绿原酸的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发现使用酸醇回流提取法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最高,因此确定该工艺为最佳绿原酸提取工艺。结论:对金银花中绿原酸进行提取工艺比较、优化,可有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瑶药地耳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建立其药材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地耳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浓度、提取体积、提取时间对其药材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地耳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地耳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1:40、回流提取时间1.0h。结论:该方法能有效测定地耳草药材总黄酮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试验提取地耳草药材总黄酮含量,重复性较好、方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加热回流提取女贞叶中熊果酸,通过单因素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女贞叶中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到熊果酸最优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经实验优化确认女贞叶中的熊果酸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液使用95%乙醇,液料重量比为14.5,持续提取1.5 h,并经过重复3次提取实验验证表明,女贞叶中熊果酸的提取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误差较小,说明实验预测较为准确。结论: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实验次数少,预测准确度高,同时为其他中药材的提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述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工艺、各工艺方法的优缺点、天然维生E作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法提取香菇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确定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 ,本文用热水浸提结合超声波辅助方法 ,提取香菇中的香菇多糖 ,探讨了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最后用正交法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 ,为香菇多糖提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茶籽中茶皂素的性质,介绍了我国茶皂素研究的现状,总结了茶皂素的提取方法和工艺操作要点,并比较了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包括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醇水混合提取法;分析了当前茶皂素的应用状况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茶皂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