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公益性社团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和有效载体,对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由于认知模糊、形式单一、影响力小、缺乏支持等困境,导致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亟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笔者选取高校大学生、公益社团组织者、基金会工作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自身参与公益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创建资源共享平台、拓展与专业公益组织的合作、参加公益创业大赛等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活动定位不准、活动内容失衡、品牌意识缺乏、保障不够等原因限制其育人功能实现,通过项目化、导师化、学分化、社会化可有效增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远  牧士钦 《江苏高教》2021,(10):104-108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应树立精准化理念,以"目标导向精准、任务设计精准、人岗适配精准、指导保障精准、考核评价精准"为基本要求,以大数据分析与服务平台为支撑,通过"定方向、定任务、定岗位、定导师、定要求"的运作机制,建构高校实践育人的精准化模式.高校实践育人精准化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精准衔接、学生需要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契合、评价体系与实践效果的精准匹配、多元参与与资源供给的精准协同,推动"高校-政府-社会-学生"四位一体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构,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通过专业实践等形式来加强实践育人是地方高校突出地方特色,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举措。本文结合地方高校传媒类专业实践育人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成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仔细思考,认真分析,分析了实践育人面临着的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生人数矛盾日趋突出等困境。对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重新认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实践育人的目标、体系、管理和进行再明确、再构建、再规范、再完善。  相似文献   

5.
“四史”教育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以史崇德、以史增信、以史明智的重要学习载体,是高校党组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实践过程,是高校党员培养的传统使然、是二者育人内容耦合性的必然、是切实提升育人实效的应然。为此,应从长效学习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宣传引导机制、激励保障机制、评估反馈机制等路径探究构建高校基层党组织“四史”育人长效机制,为培养有理想信念、德才兼备且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6.
优化高校实践育人路径是优化实践育人机制的重要前提。实践育人路径的优化要遵循优质高效、整合融通、介入实践和灵活开放等原则,在制定标准、拓宽路径、丰富内容、突出主体作用、优化评价机制等方面采取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全育人"下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育人主体在协同育人上缺乏配合,思政教育的内容缺乏联动和衔接以及育人的渠道和载体缺乏联动和配合等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对思政教育的认识;构建'大思政'育人主体合力;整合思政教育内容协同育人;优化思政教育的渠道载体,提升育人实效"等措施.研究结...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3):15-16
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有效载体。在新时期,构建国防教育体系是发挥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对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实务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及落实高校育人核心要求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我国国防教育的现状、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原因和意义,论述了构建高校国防教育体系从而发挥其实践育人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陶攀  刘许亮 《文教资料》2011,(7):154-155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实践育人不仅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有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实践育人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理念,科学构建实践育人格局,建立实践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核心词的“我们的价值观”。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大学生学习、宣传和践行“我们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之一,应从教育型实践、服务型实践、专业型实践、组织型实践、文化型实践等方面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将“我们的价值观”融入高校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进程中,要重点把握内涵与特点的建设.对平台体系的设计原则、对异同性的把握、对创新实践的把握等是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从平台建设的基础、载体与平台的文化、载体与平台的模式几个方面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公寓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紧跟时代要求,探索践行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等多渠道育人路径,实现"三全育人",是高校公寓应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高校公寓管理育人的必要性,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从制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思想上合力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健全高校育人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肩负的时代使命,生涯教育课程是就业育人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当前高校生涯教育仍存在师资结构单一、专业化能力有限,课程目标局限、价值观引导不足,课程内容雷同、本土化进展迟滞,评价标准模糊、课程实效性欠佳等问题。基于要素主义、经验主义及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以“泰勒原理”为结构框架,构建“分阶聚力、多元协力、五师合力”的生涯教育课程育人模式,通过全过程引领、全方位覆盖、全员共育,能够不断提升高校学子的成长内驱力、生涯适应力、就业竞争力及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党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场域,对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创新党建工作推动研究生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是助力回答新时代高校“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时代之问”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探寻以党建为载体推动研究生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为高校培养能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思路镜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精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建构全方位育人格局,促进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三抓”:抓关键,建构育人环境:抓重点,建构育人载体;抓难点,建构校园精神。 一、抓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建构育人环境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摇篮,是学生学业渐长,品德渐成的主要场所。校园应当是少年儿童的“学园、乐园、花园”。为了实现“三园”目标,我们采取了把好一个关口,落实两个加强的工作措施。 首先,把住校园校舍的规划建设关口。市教委下文件明确规定,校园规划、布局要请专家设计,并形成立体模型,方案必须报市教委审批;校园绿化,美化要请  相似文献   

16.
高校服务育人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为载体、育人为目标,构建高校服务育人的丰富内涵。文章立足于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困境,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探索,探索建构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国亮  柳军剑 《考试周刊》2013,(43):158-159
高校实践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条件:明确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是高校有效开展实践育人重要条件;灵活多样的实践育人方法是高校实践育人纵深发展的不竭动力;系统多元的实践育人评价与激励机制是确保高校实践育人发挥实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实践教学是检验和提升思政课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通过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实践基地等方式,积极探索提高实践育人效果的新方法、新路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改革持续推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完善实践育人过程管理机制、优化网络实践平台监管体系及推动实践教学平台资源整合等有效手段,不断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水平,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改革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实践育人中的问题与难点在于:实践育人思维没有完全形成,学生参与度偏低;高校实践育人往往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开来,也没有分专业来进行正对性的实践;高校实践育人缺乏理论指导,各高校的理论成果比较封闭;高校实践育人没有在大环境中形成合力;高校实践育人缺乏相应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高校实践育人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吴楠 《教育评论》2023,(12):116-122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探索。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发挥党组织育人的独特优势,探索高校组织育人有效方略,为党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推进组织育人的重要方略,组织育人既要强化组织教育,也要启发自我教育,使育人实践活动在主导性与主体性、认知性与实践性、规范性与自觉性有机统一中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